|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在消逝的褶皱里打捞文明的碎片——读朱文杰老师的《记忆老西安》

在阅读朱文杰老师的《记忆老西安》时,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古城。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西安的历史记录,更是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浓烈的乡愁与文化的厚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西安古城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到历史的脉动和文化的传承。

1,历史的细腻描绘

朱文杰老师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西安的历史风貌娓娓道来。从古城墙的斑驳痕迹,到大街小巷街的热闹喧嚣;从钟鼓楼的庄重威严,到护城河畔的悠悠岁月,每一处场景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文字不仅还原了西安的历史场景,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空之中,感受着古城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朱文杰老师用他的笔,将历史的尘埃拂去,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重新焕发光彩,让读者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2,人文情怀的深刻挖掘

除了对历史的细腻描绘,朱文杰老师还深入挖掘了西安的人文情怀。书中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西安人民在岁月变迁中的坚韧与乐观。无论是老城根下的市井生活,还是深巷中的手工艺人,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这些故事不仅让人感受到西安人民的热情与淳朴,更让读者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与向往。

朱文杰老师用他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画卷,让我们看到了西安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3,情感共鸣的强烈激发

《记忆老西安》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在于其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丰富,更在于它所能激发的强烈情感共鸣。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与朱文杰老师一同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着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每一次翻阅,都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思考着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保留那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朱文杰老师通过他的文字,让我们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4,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

朱文杰老师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与历史背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易于理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记忆老西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西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我相信,无论是对于西安本地人还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朱文杰老师以其独特的笔触与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情感的西安,让我们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这本书,不仅是对西安的赞歌,也是对所有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们的一份深情邀请,邀请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充满故事与情感的世界。

5,辐射西安更广阔的地域

在即将面世的《记忆老西安》第六卷中,朱文杰老师的文字洛阳铲探向了更深的文明断层。半坡遗址人面鱼纹盆上的神秘符号,在他笔下化作新石器时代的二维码,存储着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潮汐密码;大雁塔珍藏的从西域取回的佛经,被还原成玄奘大师精神世界的核心;当笔墨漫过龙首原,那些被房地产开发削平的历史褶皱里,显影出城市规划的永恒命题。

都城隍庙后边的一座牌楼上残存的大算盘,在朱文杰老师的笔下,显示“人算不如天算”的哲思;再有韩森寨的出土文物,成为今天跨越千年的物质轮回;在文景路工地出土汉代鎏金凤鸟铜锺,以及锺内存留西汉美酒的香味,滋润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汉代灯红与酒绿滋生出的化学反应,在同一个地质层完成了超时空对话。文杰先生的考察半径已从东西南北四大街的市井网络,辐射到西安城更广阔的地域。继续延续着丝绸之路上千年不熄的艺术薪火。

2025年2月6日至3月2日


 

 

作者简介:梅隆(本名贾龙龙)。学者、作家。曾先后担任《文化艺术报》机动记者部主任、报社社长助理兼办公室副主任。现为西安市长安文化研究会会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做好影视工作,打造南充各行业树立标杆,昨日、笔者从《爱在心里口难开》剧组获悉,由杨光原著作品《爱在心中口难开》青丽、沈国琼、张颖、陈天姿、常勇、江小兰、星光等

2025-07-19 19:46:11

在阅读朱文杰老师的《记忆老西安》时,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古城。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西安的历史记录,更是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深

2025-07-18 17:32:12

6月21日至25日,与全国著名作家、诗人、媒体编辑一起,参加了“江河笔汇·当代作家滦河行”文学采风活动。从滦河源头,一路走到滦河入海口。诗以记之。滦河源图:

2025-07-18 09:51:23

  作为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我不仅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而且更喜欢阅读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特别是在全民阅读活动的浪潮中,我喜欢上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雪山大地》一书,这本

2025-07-18 09:50:10

西北建设杂志社据共工新闻社7月17日电(范琦)2025年7月23日,四郎贡布《源头的声音》演唱会将在西藏阿里·冈仁波齐脚下震撼开唱,用心灵之声守护自然与生命的源头。

2025-07-17 11:47:10

绥米唢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山财(左二)与徒弟们交流唢呐技艺。 王红霞 摄米脂,采历史长河之灵气,得厚重黄土之积蕴,文化灿烂,源远流长;米脂非遗,集百代先民之智慧,汇民族文化之菁

2025-07-17 11:08:32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三代六口前往重庆,参观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等景点,缅怀长眠在此的革命先烈。在红岩魂陈列馆的展厅里,当我站在镌刻着烈士们血泪箴言的《狱中

2025-07-17 11:06:2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