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逝的褶皱里打捞文明的碎片——读朱文杰老师的《记忆老西安》
在阅读朱文杰老师的《记忆老西安》时,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古城。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西安的历史记录,更是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浓烈的乡愁与文化的厚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西安古城的过去与现在,感受到历史的脉动和文化的传承。
1,历史的细腻描绘
朱文杰老师以其细腻的笔触,将西安的历史风貌娓娓道来。从古城墙的斑驳痕迹,到大街小巷街的热闹喧嚣;从钟鼓楼的庄重威严,到护城河畔的悠悠岁月,每一处场景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文字不仅还原了西安的历史场景,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空之中,感受着古城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朱文杰老师用他的笔,将历史的尘埃拂去,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重新焕发光彩,让读者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2,人文情怀的深刻挖掘
除了对历史的细腻描绘,朱文杰老师还深入挖掘了西安的人文情怀。书中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西安人民在岁月变迁中的坚韧与乐观。无论是老城根下的市井生活,还是深巷中的手工艺人,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这些故事不仅让人感受到西安人民的热情与淳朴,更让读者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与向往。
朱文杰老师用他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画卷,让我们看到了西安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3,情感共鸣的强烈激发
《记忆老西安》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在于其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丰富,更在于它所能激发的强烈情感共鸣。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与朱文杰老师一同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着岁月的流转与时代的变迁。每一次翻阅,都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思考着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保留那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朱文杰老师通过他的文字,让我们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4,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
朱文杰老师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与历史背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易于理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记忆老西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西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我相信,无论是对于西安本地人还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朱文杰老师以其独特的笔触与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情感的西安,让我们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这本书,不仅是对西安的赞歌,也是对所有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们的一份深情邀请,邀请我们一同走进那个充满故事与情感的世界。
5,辐射西安更广阔的地域
在即将面世的《记忆老西安》第六卷中,朱文杰老师的文字洛阳铲探向了更深的文明断层。半坡遗址人面鱼纹盆上的神秘符号,在他笔下化作新石器时代的二维码,存储着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潮汐密码;大雁塔珍藏的从西域取回的佛经,被还原成玄奘大师精神世界的核心;当笔墨漫过龙首原,那些被房地产开发削平的历史褶皱里,显影出城市规划的永恒命题。
都城隍庙后边的一座牌楼上残存的大算盘,在朱文杰老师的笔下,显示“人算不如天算”的哲思;再有韩森寨的出土文物,成为今天跨越千年的物质轮回;在文景路工地出土汉代鎏金凤鸟铜锺,以及锺内存留西汉美酒的香味,滋润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汉代灯红与酒绿滋生出的化学反应,在同一个地质层完成了超时空对话。文杰先生的考察半径已从东西南北四大街的市井网络,辐射到西安城更广阔的地域。继续延续着丝绸之路上千年不熄的艺术薪火。
2025年2月6日至3月2日
作者简介:梅隆(本名贾龙龙)。学者、作家。曾先后担任《文化艺术报》机动记者部主任、报社社长助理兼办公室副主任。现为西安市长安文化研究会会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韩雪
2025-07-19 19:46:11
2025-07-18 17:32:12
2025-07-18 09:51:23
2025-07-18 09:50:10
2025-07-17 11:47:10
2025-07-17 11:08:32
2025-07-17 11:06:2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