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丝路小说的新收获,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丝路歌者”巴陇锋《丝路寻祖》作品分享会在西安召开作品将作为礼物被带到吉尔吉斯斯坦

2025年7月2日下午,由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寻祖》作品分享会在西安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韩鲁华,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钟法权,陕西丝路质量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王新平教授,诗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李明博士,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高宝萍教授等50多名专业人士和媒体记者参加作品的研讨、朗诵和分享环节,共同见证丝路寻祖故事从现实走入小说,并反过来融通现实、感动读者的美好过程。会议由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硕导张辉博士主持。

王新平首先致欢迎词。他祝贺巴陇锋新作《丝路寻祖》顺利出版,对与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这次作品分享会,进一步促进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加速学院相关人才的培养。他表示,人外学院依托学校能源矿业特色,瞄准双碳目标和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进行学科建设,其中一个研究重点即与吉尔吉斯斯坦相关,这与《丝路寻祖》中所反映和描写的内容不谋而合。

张辉对巴陇锋及其新作《丝路寻祖》进行了简要介绍。

发言环节,巴陇锋回忆了十几年来“丝路长篇三部曲”的构思、创作、出版及影响的点滴。第一部《丝路情缘》为中国丝路题材长篇小说的先声之作,2016年出版,第二部《丝路寻祖》2024年8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三部《丝路商缘》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北部湾的故事。巴陇锋因此被《西安日报》誉为“丝路歌者”。他祝愿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王院长中亚行圆满成功。

研讨环节,韩鲁华指出,《丝路寻祖》是一部丝路主题创作,以吉尔吉斯斯坦姑娘索娃娜东行寻根为主线,交织爱情与新生,展现丝绸之路的现代风貌。西安的古韵今风、丝路的历史回响,都在见证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叶振连脉”的深情互动、双向奔赴。巴陇锋将宏大主题与日常生活以及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紧密结合,拓展了丝路意涵,丰富了丝路艺术形象,作品思想内涵丰厚,并充满了诗意化,引人入胜。小说语言的大众化、通俗化,又为新大众写作开辟了新天地。小说“雅俗共赏”,犹如一曲恢弘的丝路交响曲,影视化基础良好。

钟法权指出,《丝路寻祖》是一部新时代的传“情”之书,作品找到了“言说”的最佳切入点,以第三视角尽显今日西安之繁华,在现实与过去的碰撞中、在变与不变的交融中展现了“一带一路”的辉煌成就。小说自然融入寻祖、西安全运会、5G、粮食安全、长安号欧亚班列、非遗、环保等热点元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足以为时代留影。《丝路寻祖》的人物设计巧妙,独特的人物个性让爱情故事在波澜壮阔中五彩斑斓,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民族气息和艺术气息。

王新平认为,“立言”是人生大事,《丝路寻祖》为巴陇锋“立言”,也为“一带一路”“立传”。作品以接近年轻人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模式,把时代要素融入丝路故事,成为讴歌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中国蓬勃发展生动现实的一部力作。整本书以“爱”为主线,将亲人之爱、祖国之爱贯穿始末,笔下文字力透纸背,文中故事感人至深;作品撷取西安本土文化符号,用细腻文字勾勒出中亚与中国跨越时空的血脉联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久违的文字力量。他还联系相关历史,指出和平并非唾手可得,异国游子的回归,是祖国强大的最好注脚和隐喻。

李明指出,巴陇锋将主旋律策略化、鲜活生动地在《丝路寻祖》中表现出来,将宏大叙事落实在个人化的故事中,为避免枯燥的脸谱化概念化写作提供了范式。《丝路寻祖》以吉尔吉斯斯坦陕西村女孩作为主角,爱情故事、回乡故事具有典型性、生活化的特点。作品语言鲜活、细腻、接地气,使得小说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主持人张辉在对上述专家的发言进行总结与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巴陇锋立足当下,将对“一带一路”的观察思考与创作实践巧妙结合,其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生活现场的创作姿态及其所产生的成果,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巴陇锋“丝路长篇三部曲”值得关注、研究和阐释。

朗诵环节,学生代表王一帆对《丝路寻祖》第一章《百年寻根梦》中索娃娜踏入陕西地面的激动心情和丰富内心的片段,魏煜梅对小说描写曲江池、陕南九寨沟、黄河壶口瀑布的片段,马依晗璋对第四章《我是仙丫头》中描写女主角见到西安城墙的深切感受的片段,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朗诵表演。一个个朗读段落带起阵阵掌声,表明了与会者对作品和文字的迷恋和喜爱。

分享环节,高宝萍教授、熊艳娥副教授、史江静副教授讲述了阅读《丝路寻祖》的感受和心得,并针对阅读中的感悟与巴陇锋进行面对面交流。她们认为:《丝路寻祖》让人内心宁静,并感受到“做中国人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场气氛热烈,活动被推向高潮。

与会者一致认为,《丝路寻祖》艺术再现“一带一路”的火热实践,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是丝路小说的新收获。巴陇锋将宏大叙事与生活化细节化的文学表达完美结合,用信实之笔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据了解,巴陇锋《丝路寻祖》将作为西安科技大学中亚行的“伴手礼”,回到女主角索娃娜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完)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2025年7月2日下午,由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作家巴陇锋长篇小说《丝路寻祖》作品分享会在西安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韩鲁华,著名作家

2025-07-04 16:00:15

每年东奔西走地漂泊,每天起早摸黑地忙碌,每次酸甜苦辣地木讷,你就是我心心念念牵挂的哥哥。当我看到你佝偻着孱弱的身躯颤巍巍地挑着半挑稀粪去淋菜园时,我的泪不竟盈满眼眶,涌上

2025-07-04 15:57:10

  乙巳暮春,得遇教育学家叶圣陶之孙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人》,畅读中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南京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织。这位土生土长的南京作家,用平实的笔触勾勒出南京人特

2025-07-04 15:51:45

国民党不可信,是经过历史检验,被无数次证明过的。 它从根子上,就没有想过独立自主、民族解放,它总是依赖于外部势力,总是试图当帝国主义买办和代言人。 它腐朽到了骨子里,没有理想

2025-07-04 15:48:37

國民黨 對民進黨造謠抹黑大陸 “從不批判” 除了潑髒水到該黨身上 它們才會暴跳如雷 國民黨 權貴和民代 還批評抗議陸配亞亞 說她不該講武統 哈哈 原來•徹頭

2025-07-04 15:40:48

六岁车祸截双腿, 学习跟着收音机。 练就流利普通话, 收听广播学外语。 躺举一三二公斤, 省运高光夺冠军。 退役从师学手艺, 补鞋修伞谋生计。 买下一百二十平, 幸福生活靠自力。

2025-07-04 15:37:06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六月末的晨风裹挟着晨露的清冽,党旗在苍松翠柏间猎猎飘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参加了文联、文旅局、作协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

2025-07-04 15:35:3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