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青山埋忠骨,星火映初心——夏谒烈士陵园党日活动记述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六月末的晨风裹挟着晨露的清冽,党旗在苍松翠柏间猎猎飘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参加了文联、文旅局、作协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代华章”红色主题教育纪念建党104周年党日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感受信仰的力量在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的光芒。
  仲夏的关中平原,暑气初盛,热风掠过田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我们同行的党员和作协成员,已踏上前往扶风烈士陵园的道路。车窗之外,绿树成荫的村落与崭新的农舍次第闪过,而我的思绪却早已飘向那片安息着英烈忠魂的土地——那里不仅是故乡地理上的坐标,更是精神长河中永不褪色的丰碑。
  (一)
  车进入南阳地界,就远远望见烈士陵园记念碑的碑影巍峨,显示着陵园的肃穆与庄严。
  扶风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境乔山南麓灵境园北的塬坡上,背靠莽莽六盘山的余脉一一乔山,面朝广袤沃野周原大地。踏入陵园停车场,不远处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已刺向云端,碑身正面上方为红色五角星,下为“扶风烈士记念碑”7个红色竖立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历史的宣言,沉甸甸地压在我们每个瞻仰者的心头。纪念碑通高19、49米,寓意1949年扶风解放。园区占地15亩,有烈士浮雕墙,英烈广场,烈士墓区,和建设管理及辅助设施等。这里群山环绕,碧翠惹人,环境优雅,意境庄重。园内两侧的松柏茂密刺天,历经风雨,枝桠如铁,虬劲挺拔,像两列沉默的哨兵,默默地守护着园内的安宁。
  园区平面图介绍:“扶风烈士陵园暂时安葬着自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止1999年为新中国建立,乃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24位烈士(后要陆续补入)。
  我们一行三十余人,来到烈士陵园高大的纪念碑前,大家列队肃立,进行“愐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教育活动,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每个党员右臂抬起,嘴里大声再读自己当时入党时的誓词,齐声宣读誓词的声音,回荡在肃穆庄重的烈士陵园上空,在山谷间久久远去。我注意到身旁一位老党员神情庄重,眼眶泛红。他胸前的党徽在晨光中微微颤动,那是一枚历经岁月打磨的铜质徽章,边缘已有些许磨损,却依然亮得灼人。
  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后,大家瞻仰了烈士陵园墙体战事浮雕,即:扶眉战役西北野战军攻入扶风,岐山,眉县的战事战况浮雕。
  向里左拐,就进入烈士墓碑区,志强主席向大家说了一声“向烈士三鞠躬”,我们默默地低头鞠躬,即使没有后面的口令,大家依然整齐地低头进行鞠躬,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敬意。
  入陵园,瞻望着陵园的肃穆和壮阔,看着一个个冰冷大理石墓碑上烈士的名字和简介;看着烈士纪念石碑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录,我暮然回首自己第一次来陵园瞻仰烈士墓碑的情景,不禁心潮起伏起来。陵园烈士墓区路两旁的柏树丛里,整齐有序地摆置着烈士小墓石碑,墓区周围花卉虽然已经过季,但少部分花卉正悄然绽放。
  我凝望着一排排烈士墓石碑,不禁令我感慨起来,这些烈士中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在解放后参加国内剿匪和西藏平判中牺牲的,也有在和平时期因公殉职的烈士。年龄大都在17岁至50岁。我比较熟悉是前县委书记孙宪武烈士;和平时期的民兵干部卫来虎,他因在宝鸡峡大渠成功抢救俩名儿童却牺牲了自己;有身为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少校队长李鹏礼,在部队附近市场上制止歹徒行凶时,被歹徒刺中牺牲;有在山林灭火中为了战友安危,却陷入山沟火海牺牲自己的武警中队长王天琦;有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7名年轻烈士,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是参军当年的新兵。
  我在瞻仰中,默默地用心把他们的名字,与我在编写《扶风县军事志》书时,曾去他们的家里搜集烈士资料他们父母亲悲伤潸然泪下的情景重拾联想起来。我努力忆想着当时在他们每个家庭与其父母亲谈话要像片和事迹材料的那些悲伤的场面;努力从记忆的深处再重新复制出他们的名字和英勇事迹。
  这里碑铭无声,但烈士的事迹却是震天动地的。我用手触摸着熟悉的十几位烈士石碑,就像是触摸历史的温度与厚重。当我再起身目视着其他墓碑时,发现烈士墓碑前有摆放着的鲜花和祭品,显然是有烈士的家里人来过这里。
  (二)
  扶风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扶风名人也层出不穷。据扶风武装部军事志办截止2010年12月底统计数据,解放前止2010年12月,有将军级人物十余人,师职二十余人,副团级以上军界干部近五百人(包括退役和现役)。这是扶风人的荣耀,更是扶风的财富。2016年,扶风县烈士陵园建起后,当年就迁入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的四名烈士,以及中共扶风县地下党县委书记孙宪武,红军将领彭修烈士,还有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牺牲的部分烈士。
  扶风红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扶风历来为兵家常争之地;扶风人民素有光荣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扶风县境的活动很早,从1919年(民国8年)“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上学的扶风籍学生张和鸣、魏青萱等人受到革命学潮的影响,就带动了一大批志向革命的进步青年学生;在上海劳动大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共产党员王又维被周恩来派遣回陕,为在陕西中共地下党带来党的工作指示和宣传资料及多本《新青年》《革命歌集》等进步刊物。
  王又维在扶风建立学生联合会,提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誓雪囯耻、还我河山”,“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王又维在返扶时,带回不少进步书刊,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他带回的《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现保存于扶风县档案馆。
  1925年(民国14年)权珍卿在县第一高级小学任教时,向学生灌输新文化思想,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之后,扶风县地下党活动频繁,先后参与寺背后50余贫民开展的反饥饿斗争;组织机关进步职工和教师、商人、民众,声讨国民党军阀残杀革命党人集会活动,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从1929年7月,中共菊村(召公)、马家(法门)党支部建立,中共扶风县地下党组织如星星之火,迅速蔓延起来,短短几年,发展了县城、豆西、小西街小学等支部。西安事变后,中共扶风县委抗日救国会党支部成立,归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为抗日前线征交车辆、驮骡、粮食,输送革命青年上前线等。
  1937年(民国26年),中共陕西省委派郑克、苏剑锋来扶风整顿恢复党组织,张西鼎选为中共扶风县委书记,之后,因张身份暴露,被调回陕北,昝耀华接任县委书记,到1939年,中共扶风县地下党活动蓬勃兴起,主要以县境的学校为依托开展革命活动。
  1940年冬月,中共扶风县委遭国民党破坏,昝耀华、袁韧、陈洪、定性五、师志远(女)、被捕押往西安。在抗战八年中,全县参加中共地方各个游击组织和八路军百余人。1946年,中共扶风县工作委员会重新成立,孙宪武任书记,8月,扶风县地下游击队亦成立,魏文德任队长,队员42人。第二年7月,在执行任务与国军战斗中游击队员7人牺牲。
  1948年4月22日,中共扶风县委和游击队配合西北野战军主力出击西府(称为西府战役),打击了国民党在西府各地铁路沿线之敌,重创国民党军在西府的军事后勤供给基地,取得胜利,扶风县首次解放。之后,中共扶风县委根据游击队人员增多情况,游击队在永寿县店头镇梁家村分编两个大队,一直活动在扶风,沿乔山一带。
  1948年5月,中共扶风县委又组建了第三支游击队,队长分别由窦文德、史志强、史俊儒担任,指导员分别是王嘉军(后被国民党军俘虏判变,1953年被揪出处决)、史志德、马伯援。
  1948年5月20日,中共扶风县地下工作县委书记孙宪武在信邑南沟坡被捕,次年正月18日被国民党陕西绥靖公署二处秘密杀害于西安。
  1948年冬月,以陈德功(1947年加入中共党员)为首的一支国民党武装力量,在中共党员魏明山影响下以国民党秦岭守备区五连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武装活动,多次为陕北边区运送枪械、弹药、棉花、布匹、医疗用品等(1949年4月,五连80人起义,编入西府总队,建国后被改编为扶风县公安大队)。
  1949年1月22日,中共扶风地下县委副书记史汀在永寿县坡龙头被捕,后被国民党杀害于西安。1949年5月20日,西北野战军直击西府互至宝鸡市,扶风县第二次解放。6月14至15日,根据胡宗南军和甘、青、宁二马(即:马鸿逵、马步芳军阀头子)国民党军兵力部署,西北野战军战略调整,主动后撤咸阳一带,寻机歼敌,扶风县又成为国统区。
  7月10至14日,西北野战军在扶风、眉县、岐山三县接界地域,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扶眉战役”,歼灭国民党胡宗南军4个军4.4万人,7月13日,扶风县第三次解放,至此,中共扶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开始对外办公。
  扶风县在解放战争中,计支援前线征借粮食750万公斤,草料540万公斤,担架596副,大车2049辆,大牲畜6033头,军鞋5万余双,支前民工达26万人(次)。
  建国时,董策成司令员曾风趣的说:“扶风县乃至宝鸡的解放,是扶风20多万支前民工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
  纵观扶风解放的历史,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根据《扶风县军事志》记载的扶风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扶风县抗日战争时期牺牲7名,解放战争牺牲27名,抗美援朝牺牲32名,国内剿匪牺牲9名,中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7名,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8名,1932至1999年因公牺牲34名。各战役牺牲(未定为烈士)的人员为42名。其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2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35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5名。看到为国捐躯未定上烈士的42名无名英雄,我感慨万千,心情沉重,他们牺牲了自己,却成为得不到名分的“烈士”。
  在军事志功勋人员名录里,截止2010年12月,获英雄模范称号者10名(省、大军区级以上),一等功功勋者10名,二等功功勋者47名,三等功功勋者368名。
  (三)
  走在熟悉的十几个烈士墓碑前,我停下了脚步,逐个看着这些烈士墓碑的简介,有前任县委书记孙宪武,有红军时期的将领彭修,有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7位烈士谭长生、邓宗西、仵润明等(贾云科烈士未入陵园,共8名烈士),还有牺牲的扶风游击队队员,以及和平时期,见义勇为英雄空军中校一级飞行员李鹏礼,在冬季英勇跳入宝鸡峡大渠救上岸俩名儿童,自己却被大水冲走的民兵干部卫乃虎,更有在山林灭火牺牲的武警指导员王天琦……看着一个个冰冷不大的墓石碑和一组组简洁的文字和数据,感觉着这时的文字好像灵动起来,我回想着他们当时的一个个遗像面容,好像遗像也伴随着他们光辉事迹也在闪动起来了。
  1985年3月,我从部队回来不久,就参与了军分区、武装部组织宣传卫乃虎事迹报道组和评定烈士追记三等功材料工作。政工科长李惠敏带我和另一位宣传部干部,在卫来虎家乡的村,镇住一周余时间,我们三人挖掘整理出来通讯、人物消息、故事等稿子十余篇,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卫来虎的英勇事迹。卫来虎事迹先后在《宝鸡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陕西日报》《中国国防报》《西北民兵》《解放军报》报道,陕西省委、省军区领导做出重要批示,省委宣传部和省军区政治部发文在全省干部群众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掀起学习卫来虎事迹活动。宝鸡军分区政治部追记卫来虎三等功一次,陕西省军区、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卫来虎为烈士。
  我们在采访卫来虎的事迹时,做为民兵干部的他,不单单只是在突发俩名儿童落水后的英勇抢救,无畏献身的壮举上,他的平时许多故事也令我们现场人员都很受感动和深受教育。县武装部政工科长李惠敏感慨地说:“这么好的民兵干部,咱们武装部怎么就没有早发现呢?”
  我们一行三十余人中,有位二十岁出头的作协新会员权丽霖女青年,她也随行参加党日活动。这个女孩跪在烈士仵润明墓碑前,细心地用纸巾仔细擦去碑角的青苔,李秘书长给小权说:“这些叔叔们他们牺牲的时候比你大不了几岁!”小权恭敬地点点头,她看完一个个墓碑上的烈士简介,在她抬起头时,我看到这个小权的眼睛亮晶晶的,似乎有点潮湿了。
  “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可能还过不上好日子!”不知是我身后的那位文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此话,听起来语言朴素,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我的心湖,漾开我的层层涟漪。是啊,当我们在空调房里抱怨酷暑时,何曾想过,在这片土地,乃至全国各地,在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中,曾有多少年轻人,他们不仅在家乡的烈火中冲锋陷阵;在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在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为国献身。他们连回家探望一眼父母亲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等到胜利后,一心想着“回家种田”的愿望了。
  我站在陵园最高处向南俯瞰,周原大地尽收眼底,县城新区的高楼林立和高耸入云的法门合十舍利塔与这里烈士陵园的松柏和雄伟壮严的“扶风烈士纪念碑”交相辉映。乔山上的下山风,轻轻地吹着陵园内外的松树、柏树在沙沙作响,好像是在诉说着烈士们当年的英勇故事。
  我们离开陵园时,阳光正烈,沿途的几个村庄前,三三两两的孩子正在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声音也不断地传入车窗内。不远处,几位果农在苹果园、桃树园正忙碌着,他们边做活,边在说说笑笑,这种温馨的景象随着车辆的前驶,渐渐的离我们远去。车进入野河山景区广场处时,30元一位的景区观光车里的游客们用手指指点点,欢声笑语不断。我忽然想着,这生机勃勃的喜气景象,不正是烈士们当年梦寐以求“好日子”的景象吗?!
  车很快驶入野河山景区里的野河人民公社旧址,参观完人民公社的办公旧址,大家统一坐在当年的学生教室里,接受了一次支部书记讲党课教育。
  一个上午,近4个小时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议程结束,在返程的车上,同行的年轻党员小强感慨道:“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建国后的和平时期,扶风的年轻烈士不少,他们当中,如:见义勇为英雄李鹏礼;舍己救人英雄卫来虎,王天琦;挺身而出英雄史红强、杨俊平……”是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信仰的指引下,把生命化作了照亮黑暗的火炬。
  如今的扶风,早已不是当年白色恐怖时期笼罩下的关中老城了。县城新区,宽阔的街道和周边马路宽阔又大气,比亚迪汽车和工业园区工厂楼房林立于县城新区东、南方向,显示着这个新兴工业新城的掘起;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镇镇有特色,全县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而这座座落在县境北塬坡上的烈士陵园,如同一个沉默的坐标,丈量着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她也在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今日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而前行。
  站在建党104周年的节点上,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着初心与使命。而扶风烈士陵园里的每一块墓碑,都是这段历史最鲜活的注脚——烈士的墓碑也折射和告诉我们,信仰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平凡日子里的默默坚守,是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和在复兴的道路上。
  党日活动结束了,我在回去的路上,透过车窗向外看,扶风县城的轮廓渐渐远去,但陵园里的碑影、墓碑上的名字,却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我知道,这次瞻仰不是结束,而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正如纪念碑上的7个红色大字,烈士的身躯虽已化作青山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夕阳西下时,车已到了宝鸡市区行政路口。城市的霓虹次第亮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抬头望向代家湾西方的天迹,晚霞如血,仿佛是英烈们用生命染上的色彩。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缅怀,而是把英烈们的精神融入日常的奋斗中——我们只有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在生活中崇德向善,在困难前勇毅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真真是对得起向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忠魂最好的告慰。这,或许就是建党节前,文联、文旅局党组织,要求党员和各级文化工作者,去瞻仰烈士陵园的意义和初心所在。
  让历史照亮未来,让信仰指引方向,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我们做为“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代华章”的先行者,当以先烈为镜,赓续精神血脉,在党的旗帜引领下,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作者简介:王应祥,笔名:夷斌,退役军人,陕西扶风人。从事过农机、土地管理、人民武装、党史、地方志等工作。先后在《人民军队报》《人民装甲兵》《中国农机化报》《西北民兵》《各界导报》《陕西农民报》《源流》《宝鸡日报》等(部)省、市级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散文,小故事,短诗歌百余篇(首),十余篇获省、部级刊物二、三等征文奖。主编《扶风县军事志》书,获全国县、市级军事志书展评三等奖,主编《宝鸡疫情志》扶风志、《宝鸡市脱贫攻坚实录》扶风志、《扶风县疫情志》、《陕西省审计志•宝鸡志》等。兼,社科联副秘书长、作协监事长、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六岁车祸截双腿, 学习跟着收音机。 练就流利普通话, 收听广播学外语。 躺举一三二公斤, 省运高光夺冠军。 退役从师学手艺, 补鞋修伞谋生计。 买下一百二十平, 幸福生活靠自力。

2025-07-04 15:37:06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六月末的晨风裹挟着晨露的清冽,党旗在苍松翠柏间猎猎飘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参加了文联、文旅局、作协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

2025-07-04 15:35:37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在时代经济浪潮奔涌不息的壮阔长河里,西安市泾阳商会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以“联结、赋能、共进”为嘹亮号角,汇聚300余家跨行业企业精英。我

2025-07-04 15:33:12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七月的阳光,如金似火,七月的旗帜,迎风飘扬。七月三日,宝鸡市扶风县南大街社区门前人山人山,热闹非凡。由扶风县城关街道党工委主办、城关街道南大街社区党

2025-07-04 15:29:22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七月一日上午,宝鸡市扶风县天度镇老干党支部“庆七一颂党恩”诗文朗诵暨文艺演唱会在天度镇政府举行。天度镇党委副书记巩敏出席了会议,三十

2025-07-03 10:22:00

二十一人毕业宴, 东拼西凑三百元, 担心饭店不接待, 主动提出饭菜减。 老板体谅孩子难, 宴席办好倒贴钱。 舍利成全真善美, 阿姨改作姐姐喊。 《赞纳新党员游本昌》 九十二岁加入

2025-07-02 17:23:01

石子义携主创团队诠释家国情怀,以9分9秒音乐巨制献礼新时代民族复兴征程7 月 1 日,值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之际,百莲凯集团于广州CFC汇金中心举办 “新时代主旋律《中

2025-07-02 17:18:1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