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一种忧悒

  重要说明,近日有朋友发来链接,方知有这么个荣誉,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因这篇文章获得此殊荣,故将文章帖于此,同时附上这张从网上找来的图片,大家不要见笑哟

  冬日清晨,冷风不停地拍打窗框,还在睡梦中,电话响起,悠扬的秦腔曲牌。

  撩开窗帘,西天上的月亮,睁着大大的眼睛,正对着我偷偷发笑,月亮的流光,小看着她身边的星星。

  是老家一个表哥的电话。他告诉我,要来我家,问路如何走。他人在城南的潘家庄。

  告诉他,坐十八路,穿越城市,到城北文景路下车,就到楼下。

  他说他不识字,不知道到哪儿是文景路。

  (一种忧郁)

  再告诉他,你可以问车上人呀。他说,你不用管了,我有办法。

  半个小时后,他又打电话,说已经到楼下,是坐出租车来的,让我接他。

  拨开窗帘,月亮还在,星星还在,夜色还浓,霓虹还艳。起床,刮胡子洗脸,计划浓重一点迎接,毕竟三十多年不曾相见,不想让其感觉我已经很老良久。

  (表哥的老家)

  又告诉他,到车站,向东走,五十米,就是大门,进门坐电梯,二十八楼就到。

  他用恳求的口气说,你还是下楼接一下吧,我不识字呀。

  放下一切,带了手机,匆匆忙忙下楼。寒风用不客气的手,拍打着湿漉漉的脸,噤若寒蝉,风眼启动,泪如流雨。放目黄灯之下,梧桐树之侧,却不觅表哥身影。心想,怕是不识他了。

  正在树身间徘徊,一一察看过往行人,他的电话来了。告知,他已在二十八楼我家门口。

  (他们在城市使劲的活着)

  相见,都老了,只是样子都还是本色之相。

  他求帮其请律师,老实的儿子偷了人家新房子里的电线,被收监。还告诉我,两个儿子,没有上学,一个小学没毕业,一个初中没读完,都在西安混,还不错,都买了大房子。

  问他,你不识字,在西安,一年能挣多少钱。

  他呵呵一笑说,不多,不敢与你比,一年就三十来万元吧。

  一字不识,一年挣三十万,倒比我有出息,而我,文章常见报端,单位还在一大机关里,一年挣不到他的四分之一。

  几日后,和法院过了招,见识了律师的水平,表哥兴奋得直想给律师磕头,与律师一起于历史博物馆之侧吃饭,表哥点菜的架式,再次令我开眼,一个一字不识,半生住在深山的人,竟然会点鲍鱼,还问人家有没有熊掌燕窝之类。

  (我指的地方是表哥的老家)

  实足的土豪么。

  理解表哥对文化人的敬重,对律师的恩报,可律师提出要追加代理费时,表哥又表现出另一副样子,斤斤计较,分文未加。最终,律师脸红而告退。

  走出酒店,宏伟的历史博物馆,耸立眼前,在想,历史博物馆,除了收藏实物,可否收藏一些人文的故事于其中,诸如表哥的人生故事。一座文化丰盈、历史厚重的城市,让那些如我之流,揣着文凭,为几斗米而苦苦书写,一年得不到几多酬薪,而目不识丁的表哥,却生活得意气风发。

  表哥不识字,住进了高楼大厦,儿子一个小学没毕业,一个初中未读完,也住进了高楼大厦,且年收入人均几十万元。

  我不敢想,城市的门这样开着,表哥们一个一个进来了,几十年或百年后,这座城市还能不能叫做文化名都。在我的意识里,文化之都,不只是那些厚重的城墙,朱色的门柱,闪光的琉璃瓦,人的文化学养也应该占一定比例。

  没有嫌弃农民工住进城市的意思,是想,这文化名城,人,没有文化都拥进来,而那些土著城市人,那些文化人会怎么想,历史会怎么想。

  返回途中,坐在地铁上,看着一拨拨人急匆匆来来往往,又想,这文化名城,心胸多么宽广呀,不但容纳有文化水水的人,也容纳了一字不识的表哥和他的家人。

  回到家,心绪难平,打电话问表哥,孙子都上学了吗。

  回答说,唉,别提了,那能好好上么,儿子们忙着挣钱,没人管呀,小小年纪,天天在游戏厅里。

  新的忧悒再一次袭击我的心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明天农历十月一, 今夜纸祭送寒衣。 故亲虽去恩情在, 遇节遥寄感念心。 休道哄鬼耍把戏, 人去仍然有灵魂。 生者死者香火续, 一脉相承古传今。 祭奠简朴虔诚作, 天察地鉴报应真。

2025-11-19 17:25:31

  重要说明,近日有朋友发来链接,方知有这么个荣誉,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因这篇文章获得此殊荣,故将文章帖于此,同时附上这张从网上找来的图片,大家不要见笑哟  冬日清晨,冷风不停地

2025-11-19 17:10:29

  周原大地的秋末冬初,浅绿的麦苗覆着一层薄霜,在凉风中摇曳,望不到边的田野浸着清寂。风卷着枯草碎屑刮过村口,刺得人皮肤发紧,不由得裹紧衣裳。西府人常说“十月一,送寒

2025-11-10 11:51:19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当指尖划过《远远乡•追忆我的奶奶和母亲•》的扉页,这句浸润着思念的话语便牵出了一段跨越岁月的深情回望。拿到张苟淡先

2025-11-04 16:09:38

  一、结构之妙:“五喻五赞”,层层递进  全诗以“时令入深秋”五次起兴,形成工整的回环节奏,既筑牢咏秋主线,又让情感层层叠加。前半部分以“中年

2025-11-03 16:34:00

  秋天来了,绿绿的夏慢慢的变成了金黄的秋,颜色也不单调了。银杏叶换上了黄衣裳儿,枫叶换上了红衣裳儿,葡萄换上了紫衣裳儿,橘子换上了橙衣裳儿。  秋天给辛苦工作的农夫带来

2025-11-03 16:34:00

足迹影展遍全球, 散文诗词心底流。 龙驹才子董发亮, 文艺大家光彩路。 今日颁奖山泉馆, 光前裕后劲更足。 敢想敢干眼远光, 善作善成美绿洲

2025-11-03 16:31:34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