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西安:古都新韵 文明乡风润长安

在千年古都西安,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新风正交织出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近年来,西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殷殷嘱托,以“乡风文明、美在西安”主题实践活动为引领,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如今,一股清新淳朴、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正悄然浸润着长安大地的广袤乡野,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德耀乡间:榜样引领 崇德向善成风尚

乡风文明,核心是“人”。西安深谙此道,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工程,精心浇灌着这片道德的沃土。

“星火”点亮乡间路。西安市精心评选并发布“群众最喜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让抽象的理念在乡村找到生动的载体。一场场全市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摩交流会,将先进经验播撒到田间地头。那份沉甸甸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乡村德治绘就了清晰的路线图。

理论“飞入百姓家”。依托遍布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的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在村头巷尾、文化广场悄然传播。1137个文明单位与“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示范点、实践阵地结对共建,新风培育、文化惠民等活动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农民的心田。

身边榜样“润心田”。“十星级文明户”“西安好人”“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这些朴实而闪光的荣誉,成为村民们争相推崇的标杆。一张张“道德楷模榜”前,总能看到乡亲们驻足观看、轻声议论。“看,老张家评上好媳妇了,真不容易!”“王婶是咱村的‘西安好人’,实至名归!”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榜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邻里乡亲。他们的事迹在村头巷尾传颂,营造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走进西安的乡村,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朴实的力量——对善良的推崇,对美德的坚守。

破立并举:移风易俗 时代新风吹进门

陈规陋习曾是束缚乡村发展的无形枷锁。西安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让文明新风吹散旧俗阴霾。

“约”出乡村新气象。修订村规民约,不再是墙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村民共同议定、自觉遵守的“小宪法”。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的建立,让村民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主人翁。谁家办事铺张浪费了,谁家孝亲敬老做得好,会上说一说、评一评,人情负担轻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积分超市”“光荣榜”这些接地气的创新举措,让文明行为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拾金不昧加分、孝老爱亲加分、参与志愿服务加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做好事、讲文明,不仅脸上有光,手里还能“有货”,参与的热情自然高涨。

“新礼”引领新风尚。“抵制天价彩礼 倡导婚嫁新风”“殡葬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一场场主题鲜明的活动(累计795场次)深入乡村。那份《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提示》,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旧观念。更令人欣喜的是,西安涌现出一批移风易俗的“金字招牌”:长安区的“文明积分制”细致入微,高陵区的“一约四会”扎实有效。尤其是“蓝田新婚礼”,以其简约庄重、温馨感人的形式,作为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走向全国,成为新时代婚俗改革的亮丽名片。《西安市乡风文明建设优秀案例汇编》里记录的42个特色品牌和10个优秀案例(如《一部乡约润民风》),正是这场变革的最佳注脚。5个案例入选《陕西省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选编》,彰显了西安在破旧立新上的坚定步伐。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正成为西安乡村越来越多人自觉的选择。

文脉滋养:文化惠民 古韵新风共芬芳

乡风文明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西安立足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活乡村文化基因,让农民在精神上“富”起来。

文明村镇“展新颜”。“全国文明村镇行”主题活动每月一场,如约而至。宣读倡议书、诙谐的“三句半”、温馨的公益广告……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厚养薄葬、节俭适度、崇尚科学、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理念,无声地融入日常生活。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已达109个,其中国家级文明村27个。中国文明网上,蓝田县董岭村、周至县周一村等全国文明村的创建成果熠熠生辉,成为西安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文艺精品“润心田”。紧盯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西安持续实施乡村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爷爷的牛背梁》《树上有个好地方》《网红书记》《我叫猪小北》等一部部带着泥土芬芳的影视作品,讲述着新时代的乡村故事;《秦岭山宝》《为有源头活水来》《普乐园》等一批批乡村文艺精品,展现着乡土文化的魅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更是将光影送到家门口,2023年以来,累计放映7.8万余场,点亮了无数乡村夜晚。

“忙罢”欢歌“传新声”。常态化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不仅送理论、送科技、送健康,更送来了欢乐与希望。鄠邑区精心打造的“关中忙罢艺术节”,已入选全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案例。农忙之余,村民们登上舞台,自编自演移风易俗“三句半”、倡导新风的“快板书”,用最朴实的乡音唱响文明新风,赢得满堂喝彩。这些植根乡土的文化活动,让古老的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文化活力与自信。

实践暖心:阵地生根 服务引领聚人心

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传播新风的坚实阵地。全市19个中心、185个所、3059个站,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的文明实践网络。

阵地“活”起来。在这里,“一约四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百姓宣讲团”用乡音土语讲政策、谈变化;“文明大喇叭”定时响起,传播着好人好事、文明倡议;一封封移风易俗倡议书,传递着共建共享的心声。

节日“暖”起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文明内涵。清明时节,宣传文明祭祀、保护环境的“志愿红”成为一道风景,倡导着绿色平安、文明健康的追思方式;重阳佳节,义剪、义诊的暖心服务送到老人身边,移风易俗倡议书与孝亲敬老故事的分享,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服务“实”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师大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活动,持续深化思想引领,更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里不仅是理论学习的课堂,更是邻里互助的驿站、化解矛盾的平台、文化娱乐的乐园。在基层,一种人心凝聚、服务贴心、风气清朗的文明和谐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声入人心:矩阵传播 新风故事广流传

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故事,离不开有力的宣传引导。西安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让文明乡风的好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镜头对准“新风貌”。主流媒体持续开设“走进乡村看振兴”等专栏,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用笔和镜头捕捉新农村的变化,记录文明乡风带来的点滴感动。一篇篇如《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乡约塑民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乡风徐徐来 美丽乡村处处新》的鲜活报道,展现了乡村的崭新气象。

短视频传递“真感动”。“文明乡风 美在西安”系列短视频《文明村的明星》《够了》《嘹咋咧的“新”村民》等,以短小精悍、生动直观的形式,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镜头里,是村民质朴的笑脸,是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是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引发了无数共鸣,让文明新风乘着网络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

从渭水河畔到秦岭脚下,文明乡风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西安的每一寸乡土。它体现在修订一新的村规民约里,绽放在村民议事会的讨论声中,闪耀在“道德楷模榜”的光荣榜上,流淌在“蓝田新婚礼”的温馨仪式里,回荡在“关中忙罢艺术节”的欢歌笑语间,更铭刻在每一位追求美好生活、践行文明风尚的农民心中。

西安的实践深刻表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旗帜引领、典型带动,需要破立并举、久久为功,需要文化滋养、实践深化,更需要讲好故事、凝聚共识。这是一场关乎乡村灵魂的深刻变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古都西安,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让千年长安的文明新韵,在希望的田野上悠然绽放,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铁血铸军魂,茶心承敬意 南昌城头的枪声犹在耳畔,九十七载峥嵘岁月里,中国军人用热血浇灌出和平的沃土。作为与茶相伴半生的老茶人,每逢八一总觉手中茶盏分外沉甸&

2025-08-01 17:29:33

在千年古都西安,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新风正交织出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近年来,西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

2025-07-31 09:53:51

Play Video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2025 Japan Osaka Expo on April 13,the China Pavilion has attracted many visitors from the world.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4月13日开

2025-07-31 09:53:05

九霄沸鼎似蒸笼, 蝉噪嘶音彻夜声。 田垄土焦禾欲死, 农家肠断泪何生, 不知甚日甘霖降, 但盼龙吟雷电鸣。 沥沥雨珠湿野埂。 枯苗叶展变青葱。

2025-07-31 09:37:56

“快看,这孟姜女好可爱!”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展厅里,市民李女士正拿着手机给孩子拍摄孟姜女文创产品形象。近日,流传千年的孟姜女传说以&ldquo

2025-07-30 18:13:18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2025年7月29日,一场聚焦本土文学创作成果的读书分享会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印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印台区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围绕

2025-07-30 18:03:19

八一起义在南昌, 打响反蒋第一枪。 星星之火焰正扬, 革命火种燃四方。 遵义会议指航向, 四渡赤水蒋慌张。 红军何惧征途长, 延安窑洞著华章。 十四年抗日久长, 国共合作驱虎狼

2025-07-30 17:26: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