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李如生:以百姓园林实践助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李如生

风景园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入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持续开展百姓园林实践,助力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建设。

着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意空间

落实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要求,在城市更新确定的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片区中,采取“+公园”方式开展园林绿化更新提质,实施建设一批公园化城市片区。推动绿道联通公园工作,优化城绿界面和交通组织,打造公园外围和绿道沿线服务业态和消费场景,与周边街区融合更新,激发提升城市活力氛围。打造“无界”公园,促进公园与周边街区开放融合。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全面梳理公园绿地中的空闲地、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完善开放共享区域养护管理制度和配套服务设施。依托城市公园体系,统筹谋划公园活力场景体系,加快培育更加多元的休闲、文化、体育、艺术、亲子、交往、研学等活动场景。丰富公园文体休闲活动类型,创造园林文化新生活,丰富创新“展、节、季、游”等公园文化节事,举办公园“+音乐”“+演出”“+市集”等多种类型“公园+”体验式特色活动,鼓励发展公园“夜经济”“文创经济”,提升公园文化氛围。

着力营造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聚焦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公园体系级配和均好性、公园绿道综合服务能力、低效闲置空间和设施盘活利用、绿化管养维护、园林文化保护传承、行业管理治理等方面,系统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现状情况、研判问题短板和增益提质条件,科学有序提升城市绿地生态调节、文化传承、应急避险等综合功能。补齐公园的层级和类型短板,提升公园分布均好度和人均公园保障度,丰富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动植物园、特色文化主题公园等专类公园,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大力建设口袋公园。推动全龄友好型公园新建改造,提升公园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因地制宜地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公园环境及服务设施,丰富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开展公园适老化建设改造,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绿道网络与林荫路体系建设,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构建起串联城乡、分级服务、连续贯通、特色多元的绿道网络体系,持续提升绿道网络密度与服务半径覆盖率。

着力营造绿色低碳的美丽单元

秉持生态、节约、低碳理念,构建全流程低碳发展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布局,以乡土树种为核心,保护原生植被,推行“近自然”绿地建设模式,构建低维护、高韧性的植物群落,减少后期人工干预需求。坚持就地取材、低碳施工,实施土方就地平衡,优先采用本地乡土材料,降低运输能耗与碳排放。坚持精准调控、绿色运维,集成应用低碳技术,创新“精野结合、分级分类”养护方式,全方位推动节能降碳。推进城市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改善城市自然生境,完善城市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生境斑块之间的连通,实施城市生物栖息地生境修复,优化城市生物栖息地网络,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利用公园和绿道构建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全民参与的行业宣传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探索实施自然教育课堂等引导公众的科普工作机制。

着力营造安全可靠的韧性设施

加强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保护修复,完善绿环绿廊绿楔等城市结构性绿色空间,依托水系、山体、道路打通补齐沿线绿色开放空间,加密城市蓝绿网络,推动城市绿地水系同外围河湖、森林、湿地、农田有机连接,优化通风廊道、氧源绿地布局建设,修补完善多层级、多尺度、城乡一体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通过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化”绿地的设计,滞留降雨,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市政排水压力。通过“柔性工程”与自然景观结合,弥补传统河湖硬质工程(如混凝土堤坝)的刚性缺陷。采用“植被固坡”技术,增强土壤凝聚力,减少滑坡、泥石流。在沿海城市规划森林湿地与滨海公园复合生态带,降低风暴潮冲击力。在北方城市郊区种植防风林带,降低冬季沙尘暴和强风对城区的侵袭,构建“绿色屏障”。发挥风景园林生命韧性优势,将日常休闲空间与应急功能结合,实现常态利用与应急保障的功能结合。

着力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

风景园林作为历史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将文明理念物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可参与的场景,让居民在亲近自然中接受道德熏陶,推动文明风尚,厚植城市的内在气质。城市的历史、文化、文明基因在历史名园、风景名胜中承载。历史城区、街区、地段和文化保护单位内外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以及古井、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广为流传的“八景文化”,如燕京八景、潇湘八景、桂林八景等,是重要的城市文化意向,是中国营城智慧、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城市风景建设相结合,成为城市的地理地标,是市民喜爱的游憩休闲地,也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将山水文化、人文地理与城市建设完美融合,推动城市迈向生态文明新阶段。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长沙岳麓山、岳阳南湖、惠州西湖等城市风景名胜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历史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精华部分。风景园林承担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将成为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营建现代文明城市、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力量。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李如生风景园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将发挥

2025-07-28 12:24:40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俗话说:人和人,没什么区别,大不了男女之分,生活各异,在事业上各有千秋,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个人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见人一幅和蔼可亲的样子,常常笑嘻嘻的,论

2025-07-28 11:07:37

页页文书淬利剑 宗宗案卷鉴初心—记陕装党员、法务专员仲琳琳的青春奋斗路高挑的个头,坚毅的眼神,沉稳干练的“女汉子”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她就是陕建装饰集团法

2025-07-24 17:32:41

江苏省农科院指导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种植的彩色玉米喜获丰收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间,我在柞水的挂职锻炼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这四年的时光,每一个日出日落,每一次走村入户,每一

2025-07-23 11:34:02

近日,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平安渭南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市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的决定》,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万智强同志获评“

2025-07-17 11:23:13

  西北建设杂志社 2025年7月14日,在西安古朴的中医诊室,第六代中医传承人、95岁高龄的刘恩乾郑重地将签有名字的授权证书递到付西安手中。这份授权书,标志着刘恩乾历经三十年

2025-07-15 22:28:18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2025年6月30日,安康市2025年第二季度“崇德向上·幸福安康”建设先进典型颁奖盛典在岚皋县隆重举行。旬阳市棕溪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2025-07-01 17:16:09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