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不忘初心 追逐梦想——梦萌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在咸阳举行


 

2025年7月27日,梦萌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在咸阳国贸大酒店举行。座谈会由陕西省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委员会主办,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和咸阳市作家协会承办,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咸阳文学院、咸阳秦汉文学馆、咸阳诗歌学会、渭城区作家协会协办。出席会议和书面发言的有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雷涛,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阿利,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阎安、方英文、王海,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王晓渭、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梗、西北大学教授段建军、中国水利美协副主席杨稳新等省市名家,参加活动的还有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作家、艺术家和媒体人100余人。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中国文化报》前总编阎纲,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中国水利作协副主席赵学儒,中国水利作协、上海宏波集团等个人和单位发来贺信题词。


 

作家梦萌年届八旬,是水利工程师、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崭露头角,80年代在《陕西日报》副刊头条发表散文《水杉礼赞》引发文学界关注,90年代出版长篇小说《爱河》步入文坛。新世纪以来,他陆续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散文集3部、文论集2部、长篇纪实文学和诗集各1部,以及报告文学集多部,作品约500万字。获省部市文学奖项10余次,连续多年被评为各级作协优秀作家。

50年来,梦萌的创作经历和作品被《文艺报》《小说评论》《散文》《中华散文》《延河》《文汇读书周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上海文学》《青海湖》《西北文学》和“中国作家网”“北京作家网”“陕西作家网”等近100家报刊网站进行了报道推介。陕西省作协先后在宝鸡、上海、咸阳召开了梦萌作品研讨会和分享会。省内外著名作家评论家何建民、李若冰、王汶石、陈忠实、贾平凹、杨扬、阎纲、雷抒雁、白描、白烨、肖云儒、李星、牛玉秋、刘建军、杨焕亭等80余人撰文推介,称其作品风格和特点为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平民意识和陕味小说等。

座谈会气氛热烈,讲求实效,专家们紧紧围绕梦萌50年创作实践和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探讨。会议认为,梦萌先生创作道路是曲折的,付出代价是巨大的,取得成果是显著的。他始终坚守现实主义的立场,始终聚焦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始终关注底层人民群众。无论《爱河》还是《悲喜娱乐城》,无论《倾城》还是《金喽啰》,也无论《新部落》还是《绿太阳》,以及诸多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等,都践行着这一文学初心和审美追求,精心营造自己独特的文学谱系和精神家园,是陕西作家群中一位颇有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作家。


 

阎纲老师为梦萌亲笔题书鲁迅名句:“寒凝大地发春华”。贾平凹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座谈会的召开,既是总结盘点,也是成果分享。同时他对梦萌八十岁华诞表示祝贺和祝福!希望他以文养生,以文养心,以文养老,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王海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座谈会的成功和意义,指出这次座谈会规模大、规格高,表达了文学艺术界对一个老作家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对梦萌的文学贡献达成了共识。梦萌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几十年来,他像老农一样,勤奋地耕耘在这片黄土地上,他的作品不仅彰显一种爱国情怀,而且更有一种难得的批判精神。可以说,他是西咸文学的旗帜人物,是值得后辈追捧和学习的。
专家发言摘录


 

白描在《文艺报》上深度解读了梦萌散文集《随意即风景》:“梦萌以笔为舟,引领读者穿越自然之壮美与人间之琐屑,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走与观察里,沉淀下对生命、文化与存在的深邃思考,成就了这部温润而厚重的精神图谱。”同时,他指出,面对喧嚣的尘世和疲惫的灵魂,梦萌筑起了一座精神殿堂——“在那里,水在低语,山在诉说,而人间烟火,亦可成诗。”


 

雷涛:梦萌的作品有三大特点。首先,具有反抗精神,敢吃螃蟹,作品大都反映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基层群众心声;其次是心怀大爱和大我,作品充满爱的力量,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身边的人和事,一切为爱而生,为爱而活;再次是创新求变,与时俱进,走上一条文学养老、文学养生的道路。


 

张阿利结合作品从五个方面对梦萌的创作加以肯定和赞扬。一是创作成为梦萌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二是随时而化,始终保持和时代同步,始终在求新求生中提升作品的史诗品格;三是空间感强,视野开阔,突破了地域文化束缚;四是知识结构健全,为创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五是具有大情怀、大情趣和大情爱,作品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阎安以诗人视角和大型文学期刊主编的宏观驾驭能力,从“社会的人、时代的人和人性的人”三个维度,深刻解析了梦萌中短篇小说集《和谐的比例》,肯定了其小说创作在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同时,又楔入某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首提小说“语言艺术中的人世互文境界”新概念,为新语境下小说创作带来一股新风。


 

王晓渭:梦萌先生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寓居江南,都始终没中断对家乡、对生活、对人性、对文学的深度探索、思考和倾诉。特别是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让我肃然起敬。他每出版一部书都给我送,我不是搞专业的,所以读得很少,唯有《金喽啰》我读完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有着十分丰厚的生活储备和艺术积累,特别是对陕西关中和西南边地的人情事相,描写得非常精彩,对各色人物的心理和思维刻画,对人性和感情最敏感脆弱之处的深刻剖析,对商业社会种种信誉和诚信危机的点击等都很娴熟和把控到位。这些优长,早被我省多位文学前辈言中而得到鼓励,我也希望梦萌先生在后续力所能及的创作中将这些优势发扬光大。


 

段建军沿着《角色》《和谐的比例》的节奏和韵律,透过眉户大叔与老熊的债务纠葛,以及牛大壮与胡媚媚的情感缠斗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冲突,生动地映照出当代人在爱情与友情迷宫中的艰难徘徊。指出,“我们学会用大笑回应生活的沉重,用舞蹈对抗现实的规训,便是对生命最本真、最热烈的肯定,在自由与解放中寻回生命的真谛。”

方英文撰文指出,《新部落》是一部谴责人类贪婪无耻、过度开发,以此张扬环保的生态小说,自然没错,毕竟是大洪水与豪哥的乱采金矿、攫取财富直接相关;但这只是作品的表层,深层还是描绘现实、探索人性,尤其是极端境遇里的人性。“极端”二字,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某种“粗砺之美”的风格。


 

仵埂:梦萌的《新部落》,我是从头到尾看完的,觉得整个小说的布局结构很完整,一看就是一个老作家的手笔。他已80岁,哪能写出这样充满激情的作品?如此充满激情,如此大气磅礴,这是我对他很强烈的一个感受,而且思维很前卫。读他的作品你感觉到他不是黄土地上的作家,因为黄土地上的作家大多受农耕文明的沉重拉扯,但是梦萌完全是都市那种感觉。


 

杨焕亭从主题的全息跟进、人物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当代文学创作理论的广泛吸纳三个方面,全景式分析探讨了梦萌五十年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成果。指出梦萌“不但以丰硕的创作成果享誉文坛,尤其是在漫长的耕耘岁月中,形成了个性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经验和作品风格。”

张鹏指出:《悲喜娱乐城》是一部“时代的寓言”,更是一曲“灵魂的史诗”。梦萌以犀利的笔触解剖了90年代的社会病灶,又以悲悯的情怀凝视人性的复杂;他既揭露了权力与资本对个体的碾压,又坚信人文精神的火种终将延续。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它的主题和艺术仍然有夺目的光芒。真正的“鬼城”,从来不是物质的废墟,而是精神的荒原;真正的“重生”,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质重建,而是灵魂的涅槃。

南生桥读了梦萌相关家族方面的散文深受感触,产生共鸣:文如其人,“此言用于梦萌,两义兼得。他为人实悫义气,有君子风范;为文朴实无华,言传心声。读其文如见其人,人文合一,这一当今文坛的稀缺资源,在他身上却是富矿。读梦萌之文既享受文之美感,又陶冶人之美德,一举而有两得,真乃美哉快哉!”


 

杨生博和凌晓晨分别以《二元消解与圆融之境》《现实语境下的诗性特征和情感归宿》为主旨,深入探讨了梦萌理趣诗中的东方智慧、岁月浸洗中的感怀与意志锤炼、现实语境下的诗性关怀与情感特征。指出其古体诗词通过独特的意象编织与辩证思考,以优美的意境、优美的情境和优美的语言引领读者穿越对立的高墙,抵达一种更为圆融的生命境界。其现代诗具有特别的个体经验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杨稳新:梦萌先生是全国水利行业文学创作的一座高山,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一位立足水利和热爱水利的江河赤子,这是水利人的一个基本评价。他的作品语言风格既风趣幽默,又思想深刻。而且他的视野已超越了水利界域,更多地聚焦社会焦点问题和底层人群,这一点难能可贵,值得其他水利作家学习。

现场回放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穿的不再是军装, 吃的不再是军粮, 听的不再是军号, 住的不再是营房, 但还是 军人的脊梁, 军人的衷肠, 军人的本色, 军人的担当。 百听不厌的是军号, 常唱不衰的是军歌, 本色不退的是

2025-07-29 14:44:40

作家梦萌年届八旬,是水利工程师、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崭露头角,80年代在《陕西日报》副刊头条发表散文《水杉礼赞》引发文学界关注

2025-07-29 14:02:49

7月27日上午,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座谈会在柞水县召开。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组组长高千峻主持会议并讲话,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组各区县联络组组长及组员,丹凤县

2025-07-29 13:40:01

盛夏咸阳,文心汇聚。7月27日,梦萌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在咸阳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百余位文学界、评论界、艺术界代表及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回溯这位八旬作家半个世纪的文学耕

2025-07-28 18:47:51

其一 高开低走难觅踪, 销声匿迹未见根。 顺藤摸瓜找对路, 日出江花影叠重。 其二 决策清晰定位准, 心明眼亮云雾腾。 别具慧眼眼光远, 翻手为云易途清。 其三 顺势而为抓力上,

2025-07-28 16:52:41

西安令人想往,西安也给我留下深刻而难忘的记忆一一母校西北大学几年的学习生活更是我人生的重要经历,三十多年后更有朱文杰师兄写出了300多万字的《记忆老西安》引起了轰动效

2025-07-28 12:25:10

时维乙巳,节届七一。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2022级在职干部研究生党政管理二班之众贤齐集西安小寨校区,共庆学业有成、共话同学深情。为纪三年求学之难忘经历,班委编撰《

2025-07-28 12:24:0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