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追逐梦想——梦萌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在咸阳举行
2025年7月27日,梦萌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在咸阳国贸大酒店举行。座谈会由陕西省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委员会主办,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和咸阳市作家协会承办,西咸新区微短剧创作基地、咸阳文学院、咸阳秦汉文学馆、咸阳诗歌学会、渭城区作家协会协办。出席会议和书面发言的有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雷涛,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阿利,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阎安、方英文、王海,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王晓渭、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梗、西北大学教授段建军、中国水利美协副主席杨稳新等省市名家,参加活动的还有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作家、艺术家和媒体人100余人。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中国文化报》前总编阎纲,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中国水利作协副主席赵学儒,中国水利作协、上海宏波集团等个人和单位发来贺信题词。
作家梦萌年届八旬,是水利工程师、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崭露头角,80年代在《陕西日报》副刊头条发表散文《水杉礼赞》引发文学界关注,90年代出版长篇小说《爱河》步入文坛。新世纪以来,他陆续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散文集3部、文论集2部、长篇纪实文学和诗集各1部,以及报告文学集多部,作品约500万字。获省部市文学奖项10余次,连续多年被评为各级作协优秀作家。
50年来,梦萌的创作经历和作品被《文艺报》《小说评论》《散文》《中华散文》《延河》《文汇读书周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上海文学》《青海湖》《西北文学》和“中国作家网”“北京作家网”“陕西作家网”等近100家报刊网站进行了报道推介。陕西省作协先后在宝鸡、上海、咸阳召开了梦萌作品研讨会和分享会。省内外著名作家评论家何建民、李若冰、王汶石、陈忠实、贾平凹、杨扬、阎纲、雷抒雁、白描、白烨、肖云儒、李星、牛玉秋、刘建军、杨焕亭等80余人撰文推介,称其作品风格和特点为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平民意识和陕味小说等。
座谈会气氛热烈,讲求实效,专家们紧紧围绕梦萌50年创作实践和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探讨。会议认为,梦萌先生创作道路是曲折的,付出代价是巨大的,取得成果是显著的。他始终坚守现实主义的立场,始终聚焦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始终关注底层人民群众。无论《爱河》还是《悲喜娱乐城》,无论《倾城》还是《金喽啰》,也无论《新部落》还是《绿太阳》,以及诸多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等,都践行着这一文学初心和审美追求,精心营造自己独特的文学谱系和精神家园,是陕西作家群中一位颇有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的作家。
阎纲老师为梦萌亲笔题书鲁迅名句:“寒凝大地发春华”。贾平凹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座谈会的召开,既是总结盘点,也是成果分享。同时他对梦萌八十岁华诞表示祝贺和祝福!希望他以文养生,以文养心,以文养老,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王海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座谈会的成功和意义,指出这次座谈会规模大、规格高,表达了文学艺术界对一个老作家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对梦萌的文学贡献达成了共识。梦萌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几十年来,他像老农一样,勤奋地耕耘在这片黄土地上,他的作品不仅彰显一种爱国情怀,而且更有一种难得的批判精神。可以说,他是西咸文学的旗帜人物,是值得后辈追捧和学习的。
专家发言摘录
白描在《文艺报》上深度解读了梦萌散文集《随意即风景》:“梦萌以笔为舟,引领读者穿越自然之壮美与人间之琐屑,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走与观察里,沉淀下对生命、文化与存在的深邃思考,成就了这部温润而厚重的精神图谱。”同时,他指出,面对喧嚣的尘世和疲惫的灵魂,梦萌筑起了一座精神殿堂——“在那里,水在低语,山在诉说,而人间烟火,亦可成诗。”
雷涛:梦萌的作品有三大特点。首先,具有反抗精神,敢吃螃蟹,作品大都反映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基层群众心声;其次是心怀大爱和大我,作品充满爱的力量,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身边的人和事,一切为爱而生,为爱而活;再次是创新求变,与时俱进,走上一条文学养老、文学养生的道路。
张阿利结合作品从五个方面对梦萌的创作加以肯定和赞扬。一是创作成为梦萌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二是随时而化,始终保持和时代同步,始终在求新求生中提升作品的史诗品格;三是空间感强,视野开阔,突破了地域文化束缚;四是知识结构健全,为创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五是具有大情怀、大情趣和大情爱,作品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阎安以诗人视角和大型文学期刊主编的宏观驾驭能力,从“社会的人、时代的人和人性的人”三个维度,深刻解析了梦萌中短篇小说集《和谐的比例》,肯定了其小说创作在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同时,又楔入某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首提小说“语言艺术中的人世互文境界”新概念,为新语境下小说创作带来一股新风。
王晓渭:梦萌先生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寓居江南,都始终没中断对家乡、对生活、对人性、对文学的深度探索、思考和倾诉。特别是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让我肃然起敬。他每出版一部书都给我送,我不是搞专业的,所以读得很少,唯有《金喽啰》我读完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有着十分丰厚的生活储备和艺术积累,特别是对陕西关中和西南边地的人情事相,描写得非常精彩,对各色人物的心理和思维刻画,对人性和感情最敏感脆弱之处的深刻剖析,对商业社会种种信誉和诚信危机的点击等都很娴熟和把控到位。这些优长,早被我省多位文学前辈言中而得到鼓励,我也希望梦萌先生在后续力所能及的创作中将这些优势发扬光大。
段建军沿着《角色》《和谐的比例》的节奏和韵律,透过眉户大叔与老熊的债务纠葛,以及牛大壮与胡媚媚的情感缠斗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冲突,生动地映照出当代人在爱情与友情迷宫中的艰难徘徊。指出,“我们学会用大笑回应生活的沉重,用舞蹈对抗现实的规训,便是对生命最本真、最热烈的肯定,在自由与解放中寻回生命的真谛。”
方英文撰文指出,《新部落》是一部谴责人类贪婪无耻、过度开发,以此张扬环保的生态小说,自然没错,毕竟是大洪水与豪哥的乱采金矿、攫取财富直接相关;但这只是作品的表层,深层还是描绘现实、探索人性,尤其是极端境遇里的人性。“极端”二字,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某种“粗砺之美”的风格。
仵埂:梦萌的《新部落》,我是从头到尾看完的,觉得整个小说的布局结构很完整,一看就是一个老作家的手笔。他已80岁,哪能写出这样充满激情的作品?如此充满激情,如此大气磅礴,这是我对他很强烈的一个感受,而且思维很前卫。读他的作品你感觉到他不是黄土地上的作家,因为黄土地上的作家大多受农耕文明的沉重拉扯,但是梦萌完全是都市那种感觉。
杨焕亭从主题的全息跟进、人物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当代文学创作理论的广泛吸纳三个方面,全景式分析探讨了梦萌五十年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成果。指出梦萌“不但以丰硕的创作成果享誉文坛,尤其是在漫长的耕耘岁月中,形成了个性的、独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经验和作品风格。”
张鹏指出:《悲喜娱乐城》是一部“时代的寓言”,更是一曲“灵魂的史诗”。梦萌以犀利的笔触解剖了90年代的社会病灶,又以悲悯的情怀凝视人性的复杂;他既揭露了权力与资本对个体的碾压,又坚信人文精神的火种终将延续。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它的主题和艺术仍然有夺目的光芒。真正的“鬼城”,从来不是物质的废墟,而是精神的荒原;真正的“重生”,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质重建,而是灵魂的涅槃。
南生桥读了梦萌相关家族方面的散文深受感触,产生共鸣:文如其人,“此言用于梦萌,两义兼得。他为人实悫义气,有君子风范;为文朴实无华,言传心声。读其文如见其人,人文合一,这一当今文坛的稀缺资源,在他身上却是富矿。读梦萌之文既享受文之美感,又陶冶人之美德,一举而有两得,真乃美哉快哉!”
杨生博和凌晓晨分别以《二元消解与圆融之境》《现实语境下的诗性特征和情感归宿》为主旨,深入探讨了梦萌理趣诗中的东方智慧、岁月浸洗中的感怀与意志锤炼、现实语境下的诗性关怀与情感特征。指出其古体诗词通过独特的意象编织与辩证思考,以优美的意境、优美的情境和优美的语言引领读者穿越对立的高墙,抵达一种更为圆融的生命境界。其现代诗具有特别的个体经验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杨稳新:梦萌先生是全国水利行业文学创作的一座高山,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一位立足水利和热爱水利的江河赤子,这是水利人的一个基本评价。他的作品语言风格既风趣幽默,又思想深刻。而且他的视野已超越了水利界域,更多地聚焦社会焦点问题和底层人群,这一点难能可贵,值得其他水利作家学习。
现场回放
责任编辑:韩雪
2025-07-29 14:44:40
2025-07-29 14:02:49
2025-07-29 13:40:01
2025-07-28 18:47:51
2025-07-28 16:52:41
2025-07-28 12:25:10
2025-07-28 12:24:0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