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中外科学家与易经

       摘 要:《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在近、现当代世界发展史上,《易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家们所重视,近60年来的世界重大科研成果、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诺贝尔奖共有14项,其中12项源于《易经》原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二进制来源于易经,刘子华博士根据易经八卦原理推导出太阳系十大行星。荣格高度评价易经是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并指出易经能亘古常新,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6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并制成了《国际普通遗传表》。西方的科学家很震惊地发现,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现了生命的本质。丹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认为对立即互补,易经太极图表达了他的物理学思想。翁文波院士用易经干支历法推导三元可公度法多次准确预测了地震和地质灾难。《易经》的哲学观、道德观,能够指导现代科学技术文明、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易经、二进制、心理学、天文学、生命科学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距今已7000多年历史。看似年代久远,但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这本由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辞,后经过孔子修订而成的经书,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以极其丰富的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科学家由于《易经》启示而获得诺贝尔奖者已有4人,如法国的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的相生相克原理,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的不对等原理等。从60年代至今,世界上重大科研成果共有14项,其中12项源于《易经》原理,如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分形几何理论、一元数学理论、物元分析理论、天地生偶次序、全球地质构造吕德斯线、地球经济穴位理论、地球自然节律、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论、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论等。
       一、《易经》研究对部分中外科学家的影响
      (一)《易经》与二进制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是一位有着极其广泛兴趣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数学、哲学、逻辑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法律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兴趣的触角也伸向了中国。从年轻时候起,他就通过广泛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697年12月,在与法国传教士白晋的通信中,莱布尼兹阐明了自己的二进制观点与设想,并希望白晋把它推荐给康熙皇帝。同年11月,白晋回复了一封长信,让莱布尼茨十分震惊。白晋在信中说:“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他建议莱布尼茨用中国的六爻来说明二进制,并附寄了伏羲六爻图。1703年4月1日,莱布尼兹收到了这封信,并看到了伏羲易图。1703年5月,莱布尼茨在复信中谈到了二进制与伏羲卦爻,并且他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认为伏羲是中国科学的创始人,卦爻图是科学史上最古老的里程碑之一。之后,莱布尼茨发表了著名的《论二进位制算法》。他完成了上述那篇递交给法国科学院的论文,《关于仅用0与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其应用以及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孔子》”,二进制中的0和1,就相当于《易经》中的一阴爻一阳爻,当然《易经》阴阳概念,所代表的事物,远远不至于二进制。莱布尼兹不但阐明了二进制,而且高度肯定了中国的八卦。他为几千年前中国圣人的创造与自己的发现相一致而高兴,并为自己解开了《易经》之谜而欣喜若狂。时至今日,二进制已经广泛运用到计算机等科学领域内。
      (二)《易经》与心理学
       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荣格1920年开始对中国《易经》潜心研究,他说,假如我们想彻底了解《易经》这本书,当务之急是必须去除我们西方人的偏见。比如说:“几年以前,当时的不列颠人类学会的会长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聪慧的民族却没有能发展出科学。我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荣格通过研究,发现“共时性规律”,在特定环境下,找到巧合与外应,他解释了大量的睡梦心理和卦象。在古老的《易经》中找到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答案。《易经·泽山咸卦》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天垂象,见吉凶。”这些都是解释感应与心理。荣格通过对周文王六爻铜钱卦占卜思维的研究,分析了人的意识、心理活动总是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和外界发生相互感应,各种不同事物常常会在同时发生间接巧合或联系,能洞察这种现象的人,就能预测出未来吉凶祸福。荣格高度肯定《易经》的伟大之处,他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6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
       (三)《易经》与天文学
       刘子华博士,1899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1919年赴法留学,是中国最早赴法留学人员之一,他潜心于研究揭示宇宙天体奥妙的天文学,运用易学八卦原理推测出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1939年,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1940年巴黎大学博士评审委员会确认该论文有资格取得博士学位,1943年正式取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文是刘子华先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基本原理与西方现代科学相结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理论和对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的预测,是天文学上一种新的理论。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易经太极八卦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在半个世纪后,美国和前苏联都发现了这颗行星的存在。刘子华博士在西方是与“哥白尼”齐名的大科学家。
       (四)《易经》与生命科学
        生命的秘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秘密,近代科学终于透出声音:从碗豆亲交实验中得出的遗传基本传进规律,发现遗传基因。通过果蝇实验证实基因位于色体上,说明了基因的物质基础。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6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并制成了《国际普通遗传表》。西方的科学家很震惊地发现,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现了生命的本质;《易经》能够预测人生,因为它本身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分析比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乌嘌呤(G)、胞嘧啶(C)四种核苷碱基,三个一级相联,按数学计算排列组成64个不同的三联体(即遗传密码)经实验结果推得64个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国际普适遗传表》的遗传密码适用于一切生物,具有普遍意义。该表从开始往下到4而转到一象终而转到一象终而转到下行左上角,至坤也,与伏羲八卦《先天卦》次序完全相同。第一二三位即天、地、人三才,该表以万物的最一般性法则来预见遗传密码的必然组成及数目和顺序,揭示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从无至有,从非密码(太极)变易而生简单到复杂衍变而来。用阳爻代表强型苛核苷C和G,阴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个密码正好能平均排成八组更集中反映了其联系规律。从生命的本质看,恰恰如此。
       (五)《易经》与物理学
        丹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在1927年建立了互补原理,引起世界轰动;但当他在1936年到中国讲学时见到《易经》太极图时,便惊叹“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互补的理论思想,并以图形表示”。他手捧《易经》如获至宝,将太极图定为其族徽勋章的标志图案。西方科学家把《易经》《道德经》统称为东方神秘主义。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尊称《易经》为圣书。在其惊世之作《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指出:“本世纪初和三十年代中期,根本地改变了物理学的整个局面,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各自的发展摧毁了牛顿的宇宙观所最重要的概念。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崛起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人们从它开始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动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察者总是必不可少地包括在这个整体之中。他还指出:“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美尽善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量子力学的发展,使西方科学、哲学理论切割分析还原论,走到了尽头,开始从东方“天人合一、宇宙全息”的整体观来找出路。
       (六)易经与灾害学
       如在预测地震方面,我国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从1982—1992年共预测国内外5级以上地震85次,准确率高达80%,他准确的预测了1966年3月8日的邢台大地震,完成了周总理交给他和李四光的任务。翁文波所创造的“可公度性”预测方法就是受了易学的干支循环——六十花甲的启示。根据这个可公度法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未来灾变的准确时间。翁文波院士用易经象数研究自然灾害规律,多次准确预测了地震和地质灾难,被誉为“一代天灾预测宗师”。2015年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易经数理预言全球瘟疫基本上得到认定。

       二、《易经》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
       《易经》的哲学观、道德观,能够指导现代科学技术文明、健康地发展。古人认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古人认为易经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学习语言的人崇尚其卦辞、爻辞;研究社会发展的人注重观察其变化;制器搞发明的科学家们喜欢喜欢其卦象的制造物理工具的特点;预测未来的人们崇尚其占卜。我国清代陈梦雷先生(康熙九年进士)把《易经》精华思想概括为“象、数、理、占”四个方面。因此科学研究也不能离开以上四个层面,并且这四个方面应该是统一的。300多年以来的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全人类正是在求新、求变思想的指导下,既享受了物质文明成果有利之处,同时又饱受了因此带来的种种弊端与危害、重重资源危机、环境危机、道德危机、社会矛盾加剧、弱势群体难以生存等等。当前,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技发明(制器)已经相当泛滥,在某些领域内,错误的应用科技手段非常有害。如生物学中的转基因粮食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克隆细胞、器官移植等等,给人类生命安全和伦理道德,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威胁。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应当明白《易经》是揭示宇宙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核心是要指导人们不要违背大自然规律,懂得科技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利物济世,为全人类谋幸福,更加促进世界生态与社会环境和平、和谐、所以我们要学习《易经》厚德载物的精神,反对不道德、甚至没有人性的科学手段,力促全人类发展、进步、生态和道德文明。

       参考文献:
  • 刘蕙孙.《易》的思想内容的发展及《易经》和《易传》的关系[J].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62,(01):53-65.
  • 平心.关於《周易》的性质历史内容和制作时代[J].学术月刊,1963,(07):56-69
  • 刘树勋.《周易》研究近况[J].国内哲学动态,1983,(03):22-25.
  • 耿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千古疑谜[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4):1-8.
  • 王新春.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J].周易研究,1989,(02):40-51.
  • 万雪梅,侯永平,江渝.《周易》研究十年[J].哲学动态,1990,(01):29-32.
  • 姚志彬.《易经》与脑科学[J].大自然探索,1990,(04):94-98.
  • 刘卓佑,刘尚义.《易经》学术研究发展述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3):40-47.
  • 廖名春.现代易学通论[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3):76-82.DOI:10.16573/j.cnki.1672-934x.1991.03.019.
       作者简介:吕宗诚(1981.01- ),男,汉族,陕西岐山人。中国道教协会会员、中国周易学会员、《周易》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易经象数古天文应用。擅长道家斋醮科仪、礼乐、关中儒学教育、古天文道医风水、奇门遁甲应用于决策。曾多次应邀企事业单位讲座国学,指导人居环境。著有《道家养生保健》《中国传统风水学现代应用》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摘      要:金怀玺先生(1904-1976)字温斋,陕西省民国时期、岐阳书院之创办人。他是关中儒学清麓学派第四代传人。关学清麓学派,创始于三原贺瑞麟、蓝田牛

2025-09-15 18:57:46

摘 要:《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在近、现当代世界发展史上,《易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家们所重视,近60年来的世界重大科研成果、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诺贝尔奖共有

2025-09-15 18:54:02

  2024年12月8日,与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秘书长郝铭鑫相约,就森林增汇实施方案做如下深入沟通   一、机构简介: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是由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和

2025-09-14 00:34:4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全党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关键节点,为基层卸下形式主义枷锁、激发干事活力提供了

2025-09-08 09:06:20

“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曾以“焦官”自喻。这一湖南方言里的“不挣钱的官”,道出了共产党人当官的

2025-09-08 09:04:45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同志的铿锵话语,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他曾深刻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于与人民群众保

2025-09-08 09:02:18

  总书记强调,“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广大党员干部要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严于律己,这一古老而常新的品德要求,在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成长与奋斗中

2025-08-06 15:15:1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