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让“古村落”焕发“新光彩”——安康市汉滨区传统村落由“静态保护”走向“活态利用”

  和煦温暖的春风,清澈见底的溪水,高大挺拔的古树,错落有致的瓦房,雕梁画栋的古院……走进“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陕西安康汉滨区传统村落,在古迹和历史中徜徉,享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洗礼,仿佛走进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历史博物馆。

  “给古村落‘生命’,还老院子‘尊严’,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向阳说,“近年来,汉滨区始终坚持‘生态固本,文化铸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定位,本着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理念,创新‘四维保护’模式,并通过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方式,让传统村落由‘静态保护’走向‘活态利用’”。

  国家级传统村落汉滨区双龙镇天宝村(李成宝 摄)

  “挂名上户”,让传统村落“留”下来

  汉滨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陕南山地丘陵沟壑区,以月河为界,北属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汉滨区位于天然富硒地带,土壤富含有机硒,富硒矿泉水、核桃、茶叶等全国闻名。

  汉滨区是安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移民文化的重要交流区。秦汉、荆楚、巴蜀文化在此交融激荡,女娲补天传说久远,佛教禅宗七祖怀让、文化使者锡光、石门书者王戒、新文化运动巨匠“三沈”、革命先驱廖乾武等名人辈出,子午古道、茶马古道、汉江水道、鎏金铜蚕、独孤信印、秦汉古茶历史悠久。厚重的文化中蕴藏着众多非遗,汉滨非遗民俗丰富多彩,保护项目共103项,有汉调二黄(国家级)、龙舟风俗(省级)、安康花鼓子(省级)、汉江号子(省级)等。汉江龙舟节已成为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和魅力节庆之一。

  汉滨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这些散布在秦巴山区的传统村落是陕南地区的文化遗珠,勾连着历史记忆,寄托着浓郁乡愁,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原住民纷纷向外迁移,乡村“空心化”问题加速显现,老宅破败、村舍荒芜、记忆流失、文化凋零……一时间,汉滨区的传统村落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刻不容缓,我们不能让秦巴山区的传统村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汉滨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杰伟介绍说,汉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积极申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自2012年以来,全区共有6批13个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挂名上户”,此外,汉滨区还拥有26个陕西省级传统村落,这39个传统村落形成了陕南秦巴山地丘陵传统农耕文明群落。

  汉滨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汉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指导意见》《汉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汉滨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工程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任务清单》《汉滨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机制、分类施策、专项推进,从多方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2022年3月,汉滨区成功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开启了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的新征程。

  国家级传统村落汉滨区谭坝镇马河村(陈小勇 摄)

  “四维保护”,让传统村落“旺”起来

  “传统村落作为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保护并不是‘建个围墙圈起来’那么简单,而是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向阳说,汉滨区立足传统村落留存现状,从“与先人对话,为后人留存,与自然共生,为百姓谋利”四个维度创新,在保护建设中注重传统和现代的适度融合,满足新时代群众对房屋宜居的新需求,确保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呈现在世人面前,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的保护修缮利用新格局。

  成立了以“专业普查人员+古迹专家”的普查团队,摸清“家底”。组织专业团队访查全市62个镇,全面系统地摸清安康老院子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及现存状况,从中选择48处现存较为完整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老院子,进行测绘建模并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了《安康老院子》一书。对全市100余处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勘察,精选95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特色的古建筑,分宗祠、会馆、戏楼、寺庙、塔、桥梁、古城门、寨堡、其他共9类入册汇编成《安康古建筑》一书。

  组建“院校+古建工程师+传统工匠”人才团队,开展修复建设。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和苏州古建工程师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并在涉及的9个镇挂牌成立技术下乡工作室,建立4个研学基地。制定《汉滨区乡村工匠和技术专家培育计划》,近两年,列出4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集中授课和深入传统村落现场技术交流,共培训农村工匠173人,并颁发工匠等级证书,这些专业机构和人才,在古村落修复建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搭建“政府+文化名人+专业机构”文化挖掘推广团队,营造良好氛围。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平台,开展汉滨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展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群众乡愁记忆,激发群众参与村落保护热情。同时邀请了一批本地文化名人和乡贤,搜集传统村落各时期历史记忆档案、老物件、当地手工艺品,组织传统村落采风、研学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探索社会+政府+公益基金的融资模式,以村集体和所有权人为主体,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拯救老屋行动体系,总结推广“产权人集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 为内涵的“三个一点”古建老宅保护修缮资金经验做法,整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型农房提升改造及其它项目资金,统筹倾斜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将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周边景点相结合,加强文化挖掘利用,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传统村落的传承开发和利用,累计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为汉滨区6000余间传统民居和12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探索出了多元化保护利用可行路径。

  鼓励支持村集体和利用主体,采取兼容使用、租赁置换、合作入股等形式,开展文化创意、非遗体验、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等经营活动,让群众“变资源为资本,变闲置为利用”。同时为“归雁经济”筑巢暖巢,吸引和带动外出人口回乡发展产业,盘活人气,助力部分群众家门口就业,激发群众主体作用,拓宽群众致富路,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辖区双龙、洪山等镇在保护传统村落中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坚持产业先行,既护住了乡土,又留住了乡亲。2022年,双龙镇改造、新建“陕茶一号”茶园4290亩,春茶产量176吨,产值达7000万元;瓦仓村黑猪养殖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认定“安康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推行“传统村落+”等模式,将传统村落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培育了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生态旅游、生态家禽、观光农业、农事体验、非遗演绎等特色产业悄然兴起。区域联动注入新活力,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现在到村里旅游消费的人特别多,我们利用老院子修建的民宿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现象,古村落保护利用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汉滨区双龙镇天宝村村民张先生高兴得合不拢嘴。

  国家级传统村落汉滨区叶坪镇桥亭村(陈均威 摄)

  “数字建馆”,让传统村落“火”下去

  “双柏村位于凤凰山下,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蓝天白云映照村庄。在凤凰山南麓李家台子五堰河畔生长着两棵古柏,相传栽种于隋唐时期,据此推算,树龄已1000多年。古人随风去,古树依风采,堪称安康‘树王’,双柏村因此而得名。”这是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安康市汉滨区双柏村首页弹出的一段文字介绍。

  扫码“进入村落”的指示文字,可经由文字、图片、视频、三维影像等形式,浏览村落历史、环境格局、风光古迹、民俗文化、美食物产等五方面内容。

  为了提高秦巴传统村落的影响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汉滨区大力推动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组织专业机构陕西格致广告文化传播团队共同深入村落,开展采集工作。截至目前,汉滨区共有双柏村、天宝村、马河村、桥亭村、高山村、王庄村、前河村7个村落,分三批制作上线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汉滨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制作是秦巴村落文化挖掘和价值提炼的重要渠道,建立数字博物馆是实现汉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数字博物馆制作工作中,通过对村落非遗的挖掘,汉滨区开始越发重视村落实体空间中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汉滨区通过重要节日,以及举办非遗活动,传播传统村落非遗文化;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推进实施“振兴汉剧”工程。传统村落文化,传统村落保护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热爱和自觉保护传统村落。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全面宣传汉滨区优秀传统资源,大力探索“数字乡村”背景下,“数字化+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基础上,汉滨区以数字化手段将传统村落中雕刻精致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物质文化通过应用VR、AR、高清图片等数字化交互技术,详细记录汉滨传统村落建筑细节,解析建筑文化。将延续至今的民俗、非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通过视频、音频、全景漫游、VR视频等多元方式记录,在线上完整演绎非遗,以此实现村落文化的数字化备份。

  汉滨区还集中多元专业力量,制作连片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单馆上线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搭建汉滨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总展馆,以虚实文化主题线串联汉滨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实现村落文化线上集中呈现,同时将区级博物馆整体嵌入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进一步增加汉滨村落文化的巨大曝光率,实现村落文化的多元交互展示。

  以数字应用,促进村落文化旅游发展。通过数字地图,实现汉滨传统村落线上数字文化串联,在数字地图上聚合村落周边“吃、住、行、游、娱、购”各类实用性公共设施信息,实现汉滨传统村落连片区文化旅游的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汉滨文化品牌,促进汉滨乡村体验旅游。

  “汉滨区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充分考虑了客观现状,尊重自然顺应民意,因地制宜多元化保护建设,注重文化传承,突出活化利用长效机制,引入科技力量,统筹谋划了长远发展,既解决了当下濒危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问题,又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汉滨区政府区长吴大林说。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5月5日晚,县委常委会召开第16次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2024-05-06 16:49:02

  和煦温暖的春风,清澈见底的溪水,高大挺拔的古树,错落有致的瓦房,雕梁画栋的古院……走进“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陕西安康汉滨

2024-05-06 15:45:49

  4月30日,在三原县西阳镇,工人正抢抓春季建设黄金期,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全省各地已陆续打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会战,确保按期完成今年国家下达我省的162万亩高标准农田新

2024-05-06 11:12:33

  5月1日,陕西榆林米脂县委书记王曼华到李自成行宫、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等地,检查“五一”假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县委常委、副县长杨红梅一同检查。

2024-05-02 14:01:20

  在春日暖阳下,陕西镇安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秦岭小屋·品位镇安·汉上至尊·百万钜惠”大型文化旅游促消费活动,旨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

2024-05-01 13:17:07

  为充分调动社区“五级五长”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五级五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4月29日,清涧县秀延街道文昌社区召开优秀“五级五长”

2024-04-30 18:47:12

  为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物业服务安全管理工作,安康汉阴县住建局积极行动,狠抓安全管控措施落实,确保“五一”假期暨汛期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持续稳定。   4月30日、

2024-04-30 18:44:0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