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塞上江南与潇湘楚地:十年回望中的文化对话……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2025年6月中旬,我从古城西安驱车前往阔别十年的塞上明珠——银川。这座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城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我的归来。走在银川街头,高楼林立的金凤区、繁华热闹的阅海湾商圈,与记忆中那个宁静的塞上古城重叠交错。手抓羊肉的醇香还在舌尖萦绕,清真美食街的吆喝声犹在耳畔,而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在两个地理文化迥异的时空之间穿梭——宁夏与湖南,塞上江南与潇湘楚地,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迷人的地域文化,在我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初到宁夏时的情景历历在目。2011年,我作为《民主与法制》社驻宁夏记者站站长踏上这片土地,第一课便是学习"民族地区的ABC"。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系统研读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条例》,走访了宁夏大学民族学专家,深入了解了回族"汤瓶八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得第一次参加开斋节活动时,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前万人空巷的场景让我震撼——回族男子戴着白帽,妇女们系着头巾,井然有序地进行节日会礼。这种对信仰的虔诚与对传统的坚守,构成了宁夏社会最深厚的文化底色。在组建记者团队时,我特别注意吸收熟悉回族文化的本地人才,我们的报道始终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走遍了西海固的沟壑丘陵,记录了生态移民的脱贫故事,也见证了闽宁协作如何将戈壁滩变为金沙滩的奇迹。
  宁夏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兼容并蓄的包容性。贺兰山岩画记录着远古先民的生活图景,西夏王陵诉说着一个消失王朝的辉煌历史,而当代宁夏则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在银川老城区,你可以清晨在羊肉街口喝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中午到鼓楼附近的茶馆听宁夏坐唱,傍晚则能在中阿之轴感受阿拉伯风情与现代都市的交融。这种文化上的宽容大度,使得宁夏虽地处西北,却有着"塞上江南"的温润气质。记得2013年我们报道过一位吴忠市的回族调解员马善祥,他精通回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用"茶桌调解法"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这正是宁夏文化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相比之下,2015年调任湖南后,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湖湘文化的热烈与张扬。长沙街头巷尾的塑普方言铿锵有力,岳麓书院里的楹联碑刻气魄宏大,就连湖南人吃饭时的辣味都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宁夏,矛盾调解常在一碗八宝茶的氤氲中温和进行;而在湖南,我见过湘潭的"和事佬"们拍桌子打板凳地评理,最后双方却又能握手言和、大碗喝酒。这种"辣不怕"的直率性格,孕育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在法活报道中,我们关注了湖南基层创新的"屋场会"民主协商模式,村民们围坐在农家庭院,畅所欲言地讨论村务公开、土地流转等事宜,这种充满草根智慧的治理方式与宁夏的"茶馆调解"异曲同工,却带着鲜明的湖湘特色。
  两地的饮食文化更是将这种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宁夏的清真美食讲究"洁净为鲜,自然为本",手抓羊肉只需一把盐便能激发最本真的美味,烩小吃中的夹板、丸子做工精细却不着痕迹。而在湖南,毛氏红烧肉要加辣椒,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连米粉都要淋上红彤彤的码子。这种饮食上的对比恰如两地性格的写照——宁夏人如黄河水般沉稳内敛,湖南人似洞庭浪般奔放外露。但深入接触后会发现,宁夏回族同胞的热情藏在含蓄的举止中,湖南人的豪爽背后也有细腻的心思。2017年我们报道过长沙县一位"辣椒书记",这位女干部工作作风火辣,却用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这种刚柔并济正体现了湖湘文化的辩证智慧。
  十年后再访宁夏,最打动我的是这片土地上不变的人文温度。在永宁县闽宁镇,我曾帮过一位创办幼儿园的回民女教师,如今,她的幼儿园有600多个孩子,规模和管理水平在当地口笔很好!当年还采访过的移民后代已经大学毕业返乡创业;在固原市杨岭村,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经营着特色农家乐;银川街头佩戴"民族团结"徽章的志愿者,依然耐心地为游客指路解说。这些细微处的感动,与湖南脱贫攻坚中"半条被子"故事的温情一脉相通。虽然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但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真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同样坚定。
  站在贺兰山下眺望银川新城,夕阳为现代玻璃幕墙披上传统水墨的色调。这让我想起在湖南采访时,常看到古老吊脚楼旁崛起的高新产业园。中国的地域文化正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既有宁夏段黄河的深沉浑厚,也有湖南段湘江的激越澎湃,最终都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浩瀚海洋。作为法治记者,我们有幸记录下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见证多元文化如何在法治框架下美美与共。或许,这正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在传承中实现创新,让法治阳光照耀下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夜幕降临,怀远夜市的灯光次第亮起,羊肉的香气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我知道,明天又将启程返回西安,但心中已无初来时的文化忐忑。因为十几年记者生涯教会我:真正的好故事,永远生长在深入生活的脚步中;真正的文化理解,必然建立在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塞上江南的明月与潇湘大地的朝阳,同样照亮着中国法治进步的征程。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絲绸名都咸出头,今朝纺织阳风流,   梦桃精神垂千古,秦创纺园上高楼。  公元2025年6月24日,黄研会参观团会员在王满院会长带领下,走进国棉一

2025-06-25 11:51:37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2025年6月中旬,我从古城西安驱车前往阔别十年的塞上明珠——银川。这座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城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我的归来。走在银川街头,高楼林

2025-06-24 15:58:21

西北建设杂志社重庆讯(陈孝波)6月21日,2025年“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中国行”重庆站活动中,16位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代表走进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在品尝彭婆婆非

2025-06-24 14:23:48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中考,这场青春的战役,让校园内的考生们执笔为剑,奋勇冲刺;而校园外,家长们用爱与期盼,勾勒出一幅温暖又独特的“花花世界”。  六月的阳光,带着

2025-06-24 09:36:07

近日,由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治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与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

2025-06-24 09:29:35

槐里山人(兴平):祝贺老兄梦萌文集出版!梁新会(西咸):梦萌老师钟爱文学,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作品大气磅礴,思想性哲理性很强!祝贺梦萌老师文集出版!天涯比邻(长武):文坛添喜事,文集耀光辉!祝

2025-06-23 17:40:40

  日本一直是我想前去旅游观光的国家,作为一个岛国,领土只有37万平方公里,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德国,一定有其文化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对于日

2025-06-23 17:38:0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