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陕西商洛丹凤这些项目接受“检阅”

  初夏的丹凤,万物并秀,满目苍翠,生机盎然。各个重点项目满弦开弓、扬鞭跃马,各级各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处处涌动着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速度与激情。一个个重点项目大干快上,一项项重点工程提速冲刺,共同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唱响一曲曲高亢嘹亮的奋进之歌。
  棣花古镇排球馆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25年,丹凤县以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印发《丹凤县深化“三个年”2025行动方案》,聚焦“四大产业集群”和“八大项目谋划专班”,统筹推进项目谋划、招商、建设全链条工作,形成了“谋划储备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4月底,5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已开(复)工35个,开(复)工率70%;手续已办结29个,办结率58%;已入统22个,入统率4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
  在建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改扩建项目
  目前,全县共谋划项目277个,总投资557.48亿元(其中: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项目107个,总投资96.09亿元,拟申请资金48.07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储备资源。
  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商洛分会场仪式在丹凤县举行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有效投资的坚实基础。丹凤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推动企业站上“C位”,全方位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峦庄天麻挂面生产车间
  目前,全县开展招商活动35场次,拜访企业80多家,总投资6.4亿元的空间行波管配件生产、紫泉山酒庄建设等8个项目签约落地,年产3GWh固态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及PACK电池包等10个项目达成合作,年产100万片中药现代贴剂、林下有机仿野生中药材药源基地、年产3000吨药食同源食品基地、秦岭药膳产业园、商鞅邑城遗址公园、武关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等31个项目正在跟踪洽谈中。
  峦庄镇云溪里民宿
  2025年初,丹凤县吹响重点项目建设冲锋号,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工就是决战的劲头抓项目、拼项目、干项目。2024年12月24日举行的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开工20个项目,总投资23.33亿元,年度投资19.70亿元。4月8日举行的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开工10个项目,总投资9.41亿元,年度投资7.13亿元,涵盖基础设施、智能制造、康养旅游等领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4月中旬,省市领导带队现场观摩了中天禹辰高端无人机制造项目,对丹凤重点项目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丹凤天麻交易市场
  智能制造产业园排洪渠提升改造项目
  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公司活性炭技改扩建项目
  建设地点:丹凤县武关镇
  投资主体: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年限:2022年—2025年
  开工时间:2022年2月
  总投资额:1.86亿元
  年度投资:5000万元
  建设内容:规划用地32亩,建设碳化活化炉生产线2条、全自动磨粉造粒生产线1条,年加工1万吨煤质(生物质)活性炭和年处理10万吨废弃果壳,并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项目亮点:一是工艺全面优化,实现了由“低效”到“高效”的转变。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探索建立了“院企合作、企地共建”机制,聘请国内活性炭领域权威专家周建斌院士、邓先伦教授为技术顾问,与陕煤研究院、清华海峡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合作,自主研发活性炭改性技术3项,获得行业发明专利2项、注册商标5项,技改前10吨核桃壳生产1吨活性炭,日产活性炭25吨;技改后7吨核桃壳就可生产1吨活性炭,日产活性炭30吨;生产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30%,达到国际能耗标准。二是设备全面升级,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坚持以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累计投资1.86亿元,新建研发大楼1栋,更新了超级活性炭生产线2条、机制造型活性炭生产线1条,新建煤质、生物质双原料活性炭生产线1条,引进了日本碳化活化一体炉、俄罗斯斯列普炉和德国纳米级磨粉造粒等先进设备,年生产活性炭1万吨,企业年产值由技改前的8000万元增加到3.9亿元,年利税超过4000万元。三是资源全面利用,实现了由“废品”到“产品”的转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全市核桃产业资源优势,首创以核桃壳为原料生产超级活性炭系列产品,形成了从“废弃核桃壳回收—活性炭生产销售—余热供暖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由活性炭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处理废弃核桃壳、秸秆等10万吨,产品由原来的6种初级产品,增加到3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急救、家庭净化、化工催化等领域,可有效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产品将销往国内国际市场,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西北最大的生物质活性炭企业。
  建设意义: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引进高端进口设备,构建覆盖“农业固废—工业生产—环保服务—文旅经济”全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项目进展:已经建成投产运营。
  亩均效益:亩均投资58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1230万元,亩均税收120万元,带动就业80人。
  陕西中盛丹龙公司新型特种调温纤维生产项目
  建设地点:丹凤县北坪现代工业产业园
  投资主体:陕西中盛丹龙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建设年限:2024年—2025年
  开工时间:2024年6月
  总投资额:1.2亿元
  年度投资:1亿元
  建设内容:利用北坪现代工业产业园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建设年产2000吨新型特种调温纤维(1000吨长纤、1000吨短纤)生产线2条,购置设备30套(台)。
  项目亮点:一是材料双向调温。以煤、石油化工而来的聚酯母粒为原料,生产的中空纤维,具有遇热吸热、变冷放热、双向调温功能,可调温度范围18℃~32℃,形成服内恒温微气候,使人体始终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环境。二是技术国际领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权威教授张兴祥带领团队研发10年,相关核心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独一无二。设备经3—4年小试、中试定制化采购,全国也是独一无二。在相变材料微胶囊耐热性方面,微米级胶囊嵌入纤维,克罗值(热阻)大,保温率高,热传系数低,使产品保温性能强,能减少热量流失;在熔融纺丝技术制备方面,质感柔软,透气率提升30%;16微米直径(六分之一头发丝),有外皮和内芯;经50次水洗后调温性能保留率超90%。三是市场优势明显。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科研成果好,性能优;调温区间大,质感柔软舒适,抗洗、抗折、性能稳;产品特性强,不可替。因材料的特殊性,产品已被高端户外品牌锁定。
  建设意义:该项目在采用添加预留体积改善相变材料微胶囊耐热性、熔融纺丝技术制备储热调温纤维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仅破解了传统纺织业“低端锁定”难题,更探索出一条“生态资源产业化、产业价值多元化”的县域经济转型新路径,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融合发展范式。
  项目进展:已经建成投产运营。
  亩均效益:亩均投资17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1140万元,亩均税收100万元,带动就业100人。
  峦庄天麻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丹凤县峦庄镇
  投资主体:丹凤县永福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年限:2020年—2025年
  开工时间:2020年4月
  总投资额:3.3亿元
  年度投资:6300万元
  建设内容:项目分四期建设:一期占地1250亩,建设集天麻菌种研发生产、示范种植、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二期新建集餐饮、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哆咪屋20套和2万立方米天麻智能培育方仓;三期建设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天麻交易市场;四期建设年产2000万袋天麻“两菌”生产线和年产500吨天麻蜜片、天麻预制菜、天麻挂面生产线。
  项目亮点:一是科技赋能生态链。聚焦产学研用、技术创新、标准引领,与西农等9所高校、徐锦堂技术团队合作研发;攻克菌种退化等三大技术瓶颈,选育“蟒岭红”等6个优良品种;率先发布菌种生产等4项技术标准,首创“林药共生+三产联动”生态循环体系和工厂化种植鲜食天麻模式,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创新延伸产业链。聚焦龙头带动、产品开发、业态融合,以永福工贸为链主企业,带动新雨丹、丹发成等龙头企业,链接县内上下游265家天麻经营主体;建设年产2000万袋“两菌”和500吨天麻预制菜、冻干粉、挂面4条生产线,研制天麻蜜饯、天麻酒等15种食药同源产品;建成云溪里特色客栈和蟒岭乐园,获评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是营销升级价值链。聚焦平台建设、渠道拓展、品牌推广,建成1万平方米现代化交易中心,融合商品集散、仓储物流、金融服务、质量检测、溯源管理五大功能;与同仁堂等20余家药企、亳州等6个中药材市场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天麻产销量占全国10%,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产业格局;成功举办世界草药医学发展大会、全国天麻大会,“丹凤天麻”影响力不断提升,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四是联农共享利益链。聚焦机制创新、基地建设、带动效应,建立“县抓龙头,镇建基地,农户参与”三级联动机制;新建6万箱天麻庭院经济示范带、24万箱立体栽培智能方舱,实现“随时种,随时采,随时食”循环高效种植;全县种植天麻1400万平方米、产量5万吨、户均收入超5万元,园区向10个镇56个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1357万元,带动9个省118个县、20余万户群众增收,天麻产业实现建在峦庄、覆盖全县、服务全市、辐射全国。
  建设意义:该项目以“全链融合、科技赋能、生态富民”为核心,全国首创“林药共生+三产联动”生态循环体系和方仓式、工厂化种植鲜食天麻模式,构建“天麻种植—精深加工—康养旅居—数字农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充分彰显现代化农业与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深度耦合,成为商洛乃至陕西三产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
  项目进展:已经建成投产运营。
  亩均效益:亩均投资15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450万元,亩均税收23万元,带动就业600人。
  (作者:陈永富 刘海锋 樊利仁 李超红 张鹏,李山林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春末夏初,洛南大地一派“火热”景象。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吊车巨臂挥舞,运输车往来穿梭,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建设者们开足马力,以奋斗不息的姿态,掀起“大干快

2025-05-13 17:56:17

  初夏的丹凤,万物并秀,满目苍翠,生机盎然。各个重点项目满弦开弓、扬鞭跃马,各级各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处处涌动着大抓项目、

2025-05-13 14:28:56

  立夏时节,商南县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潮涌动。塔吊如巨人般擎天而立,机械轰鸣声与钢筋碰撞声交织共鸣,满载建材的工程车在工地上往来如织。头戴安全帽的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或精

2025-05-13 14:24:47

  牛背梁日出云海   五月的柞水入目皆画,新绿繁花,风摇新枝,阳光与清风共舞。走进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是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不止,大型机械运转不停,建设者昼夜施工、

2025-05-12 22:28:53

  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宁陕县住建局于5月12日在城区中心广场创新推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宣传活动。通

2025-05-12 15:41:39

近期,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商南县城市管理局精心组织人员,每天出动3台次洒水车和9名工人,为避开日间高温时段、减少水分蒸发,实施傍晚和夜间、“人休车不休”的

2025-05-12 12:22:35

初夏五月,镇安大地上绿意盎然、希望遍地,处处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洋溢着实干拼搏的浓厚气息。   镇安县镁基新材料产业园内,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无机人造

2025-05-12 09:59:2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