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传承优秀家风 弘扬传统美德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联结着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进步,呈现着时代的缩影与风貌。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是代代相传的处世哲学、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的力量在于其“浸润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认知和习惯,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深刻、更持久。它塑造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奠定了其为人处世的底色,成为其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好家风能够塑造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形成的,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其身后家庭的价值共识和精神追求。从一日三餐到起居待客,从做事方式到为人风范,处处彰显着一个家庭的内外风貌。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到曾子杀猪,无不体现出家风家教对人行为的深远影响。
  好家风能够塑造人的品格。家风最直接影响的首先是做人的道德品行,《傅雷家书》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典范,其中的经典语句"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嘱咐后人要注重自我反思。“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告诫后人做人要真诚。这些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直接影响我们品格的形成,其实也是一种治理家庭的大智慧。
  好家风能够塑造人的志向。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幼儿牙牙学语接受家庭教育开始,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日后就会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四书之一《大学》中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作为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无论是孟母三迁为孩子寻求一个风气正的成长环境,还是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让其牢记一个“忠”字,都是在引导子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家风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照亮我们人生的长路。
  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是凝聚情感、涵养德行、砥砺成才的人生信条。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把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融入家风之中,把优良的家风家教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血脉基因之中,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宁小芳)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扶风作协党支部, 党日活动去陵园。 宣誓向党再保证, 牢记一切都为民。 二十四位烈士墓, 身卧鲜花松柏中。 要把誓词心中装, 一生为党献力量。 党日活动去陵园, 缅怀先烈祭英贤。

2025-06-27 17:17:18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联结着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进步,呈现着时代的缩影与风貌。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是代代相

2025-06-27 13:45:23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2025年6月24日下午3时正,黄研会全体会员,冒着六月烈日炎炎的气候,在王满院会长和石兰兰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咸阳纺织工业展览馆,纺织博物馆推出系列

2025-06-27 13:37:02

老家在二郎沟尽头一个叫母猪垭山垭下的山包上,老屋院子住着钟、杨五户人家,钟家住在坎下,我们住山包之上,相距八十来米,中间有一个大院坝。在那特定的年代,生产队都会建个大点的院

2025-06-27 13:37:02

摘要:国家一级作家程海先生1980年后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共发表中短篇小说70余篇(部),短篇小说《三颗颗枸杞豆》入编香港,新加坡中学语文教科书以及中国内地七年级语文教科书

2025-06-26 17:03:30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6月21日,一场剪纸技艺传授活动在兴平市西城街道花王村农家书屋热闹举行。应邀而来的中国剪纸协会会员郝小琴老师,为该村及周边村的8名孩子带来了一场精

2025-06-26 14:57:48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迂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放榜日》 长弓 寒窗耕读十年苦, 金榜提

2025-06-26 10:45:4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