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共享书画

墨香润基层,艺心映初心——记鱼晓东的书法艺术之路

见到鱼晓东,是在教师节阳光明媚的午后。他穿着朴素,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颇有中国传统文人风范。


 

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说小学时期,身为干部家庭的父母对其书写学习要求甚严,严格要求他一笔一画写字,认认真真做人。那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许,他饶有趣味对书法着了迷,纯粹地觉得汉字很美、很有趣,一见倾心,课余时间他常常描摹字帖。一个个寂静的夜晚,昏黄的灯光下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他紧攥毛笔在铺开的宣纸上一笔一画地书写着,勾勒出他少年时代的艺术梦想,那是一段非常快乐且自由的时光,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一晃四十年过去,一颗从小种植于心的爱好书法艺术的种子,至于长成了什么样子,既有关个人的天赋和修为,也有自己的理想与坚持。那颗爱好书法艺术的种子一直活着,成长着,直到现在,仍然活着,仍然成长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深感书法将人类的智慧、思想、情感都融入了书法作品中,经典书法作品用笔、结构、章法的微妙,潜心临写才能有所领悟。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大量临习真草隶篆碑帖,如《勤礼碑》《九成宫醴泉铭碑》《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吴昌硕《石鼓文》《草书千字文》《书谱解说》等。为提升自身理论和创作水平,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举办的书法研修班,受益匪浅。机缘巧合1988年,他到中国工运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曾受到吴作人、肖淑芬、杨再春、张邦彦等书画大家的点评和指导,使他的书法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学院有一大批书法功底深厚、有很高知名度的学员,形成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院校每年都举办书法美术展,丰富了他汲取书法学习的源泉。通过学习,他不仅精通书法,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在工行甘肃省分行工作了40余年,他对从事的金融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他怀着感恩之心,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组织单位开展群众性的书画活动上。他成为了全行系统书画艺术爱好者的“贴心人”,大家不仅知道他是一个古道热肠,喜欢与诸多书画朋友交往的人,也知道他是一个有很高书法造诣的人。在他的热心组织与推荐下,每每在总行书画评奖中都能获得近20%左右的好成绩,他本人也多次获奖。这对于甘肃分行来讲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鱼晓东的书法艺术与为人一样:厚实纯朴,正道而有风骨。他的书法路子比较宽,既主攻书法,又涉猎篆刻。书法作品,既有古人的沉稳与内敛,又不失现代人的灵动与洒脱。他的楷书端庄秀丽,每一笔都透露出严谨而不失灵动的韵味;行书则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草书则狂放不羁,笔走龙蛇,仿佛能听到纸面上风声呼啸,尽显豪放派的风范;隶书与篆书则更多地保留了古拙质朴之美,让人在观赏之余,不禁感叹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在浩如烟海的华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书法世界里,他走过了一条寂寞艰辛而传承有序的书法之路。他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及兰州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和省级书法大赛中获金、银奖,并被多家院馆收藏。作品入选《中国硬笔书法史》《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及《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等书籍。


 

读鱼晓东的书法作品,一缕书法创作中常有的思绪——造势与得趣会不知不觉顺着观赏者的目光散漫开来。最成功处应是他的谋篇,一路平正写下去,只是几处突变,通篇则顿时显出灵动,一派生机,这是多年来向内探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硕果。多年前,甘肃电视台(艺苑新葩)栏目组对其做了专访,他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感悟。他说,书法作为艺术必有其创作的成份,当笔锋饱蘸墨汁,落在宣纸之上,水墨不再是简单的颜料,而是承载情感与思想的媒介,每一次挥毫,都是一场与传统、与自我、与时代的对话,在宣纸上展开着多重境界的精神舞蹈。

好的艺术是从心灵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做作出来的,当你的境界到一定的高度,你自然会有好的作品。他如是说,他始终是个纯粹的人,在漫漫的岁月中,珍惜这世间最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他较少世俗尽显淡定与从容,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生活态度,他将个人的艺术成就视为对社会的回馈,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书法作品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文化色彩。多年来,他把对书画艺术的爱都奉献给了所需的基层与帮扶乡村,多次参加金融工会组织的书画艺术下基层活动,年年岁岁,从未缺席。他还在省分行组织春节给职工及客户送对联活动,废寝忘食每次都承担大量的书写任务,这一个个散发着墨香的“福”字,在浓浓的年味里,传递着一份节日的祝福与组织的温暖。


 

工行甘肃省分行在天水麦积区有五个帮扶村,帮扶工作开展的初期,春节期间省分行都组织去帮扶村写春联活动。记得那年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寒冷的村委会门前,他们摆上桌案用酒化墨,铺开宣纸,黑色的笔墨在火红的宣纸上游走,气势恢宏的“福”字、充满雅趣的“福”字应运而生。

“我来排队求个‘福’字和对联!”一时间,人们停下脚步,围拢过来。他饱蘸浓墨,挥毫之间把绵绵情意汇于其中,收到对联的乡亲们满心欢喜,把美好的希望带回家,古朴的大门就此生辉添彩,这“福”字与对联如明亮的眼睛,闪烁着虔诚的祈求。

除了技艺上的精湛,他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播与教育也倾注了大量心血。退休以来,他以笔墨为犁,深耕银龄教育沃土。他被聘为工行甘肃省分行退休职工书法班教师,因材施教根据退休职工不同特质开展教学。他注重课程设置,认真讲解书法技法、创作及欣赏等,他创新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笔画练习赋予生动的趣味性,让老职工们从“横竖撇捺”中感受汉字之美,全方位提高大家的艺术修养。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文化传承与个性表达的重要载体,它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是老师让我们爱上了写字,书法丰盈了我们的老年生活!”受到了老职工们的赞许。他说:“能让大家拿起毛笔,就是我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与鱼晓东一个下午的采访,让我也对书法艺术有了更高的认识,也对他多次发挥余热,让喜爱书画的同仁与其度过阳光快乐的一生,报答社会、报答组织和同仁的信任的精神所感动。我想,当每一笔墨痕都浸透了生命体验,当每一个汉字都承载了精神追求,而那些黑白交织的线条将不再是简单的符号,一定是时光长河中静静诉说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

他的故事,是艺术与教育的双重坚守,更是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缩影。正如他笔下力透纸背的线条——柔韧却坚定,无声却有力。(卢昕 李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见到鱼晓东,是在教师节阳光明媚的午后。他穿着朴素,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颇有中国传统文人风范。 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说小学时期,身为干部家庭的父母对其

2025-09-14 22:10:08

2025年9月10日,记者从北京总部获悉:山东真卿书画研究院院长、书法家赵义成在百忙之中为广西瑶山教育工作者韦俊如先生即将出版的图书《冬天里的一把火》献上多幅珍贵

2025-09-14 17:26:31

2025年9月11日上午,何善章20米书法长卷《深圳赋》捐赠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仪式在市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庄重举行。捐赠仪式由深圳市文创体育类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原党建指导员

2025-09-13 10:08:28

  2025年8月30日,“欣欣向荣”SG60新加坡国庆美展暨妙华艺术家协会32周年亚太艺术家联展在新加坡甘榜乌鲁社区中心盛大开幕。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西泠女子十二

2025-09-09 16:25:27

共工新闻社电(熊馨缘)9月5日上午,在龙口市美术馆,由市政协办公室、市文旅局和市文联指导,市美协主办、龙口画院协办,市美术馆和徐福街道滨海假日社区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2025-09-07 19:47:16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创作者,他以扎实的笔墨功底深耕传统,以丰富的人生阅历滋养情怀,将为官的担当与为艺的赤诚融于笔端,他便是笔名“墨言”的书法家

2025-09-04 14:34:46

  康建华,一位在当代画坛熠熠生辉的艺术家,1955年生于河北邯郸,现定居北京,其艺术生涯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在中国画领域

2025-09-03 15:42:4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