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家书屋充分发挥作用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可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提供图书借阅、知识普及、儿童教育、技术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由于书籍种类单一、实用性不强、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当前不少农家书屋存在利用率底的问题,这需要从优化管理机制、增加书籍种类、提供实用功能等多方面解决。
强化管理机制,实现科学化管理。制定详细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吸纳退休教师、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为图书管理人员,明确管理员职责,规范图书借阅、登记、保管等流程。建立健全图书分类上架、定期盘点制度,确保图书不丢失、不损坏,方便村民快速查找所需书籍。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老弱病残、学生、流动性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工作和学习特点,合理制定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必要时提供上门送书服务,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结合村内爱心超市,探索实行积分兑换模式,积累的积分用来兑换日用品,激发群众阅读热情。
丰富书籍内容,增强书屋实用性。通过收集问卷调查和微信群建议、群众代表意见等形式多方面了解群众需求,秉持着群众需要什么书籍就增加什么书籍的原则,定期补充群众真正需要的图书,实现书籍动态更新。同时,将农家书屋与安全教育、移风易俗、家风家教、法治宣传教育、健康知识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进村(社区)等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准化服务。
拓展服务功能,提升群众体验感。将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在农忙时段和暑假开设“爱心托管班”,组织志愿者、返乡创业大学生辅导作业,讲解安全知识,解决乡村留守儿童假期看护及学习问题。改造书屋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使书屋集非遗活动、读书交流、文化讲座、红色阅读、反诈宣传、农技讲座、棋牌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 将书屋变为乡村“多功能厅”,成为群众文化传承、交流思想、汲取知识、休闲放松的平台。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