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筑牢中医药产业质量检测 “防护网”
近年来,甘肃省陇西县通过整合资源、引入先进技术,打造了实力雄厚的区域性检测中心集群。不仅为药材真伪优劣提供科学评判,保障了群众用药安全,更以质量提升赋能产业升级,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在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检测室内,各类精密检测设备持续运转,发出低沉的嗡鸣声。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对一批刚送检的黄芩样品开展薄层鉴别的检测工作。
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技术工程师陈文:我现在做的是黄芩的薄层鉴别,刚经过了回流,现在过滤完以后准备把它蒸干,再进行点样,然后与对照品分离展开,看它的分离程度、出现的斑点,与对照品做对比然后辨别真伪。
薄层鉴别检测是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常规项目之一。作为甘肃省内唯一在中药材/中药饮片领域同时拥有CMA认证和CNAS认可的民营第三方检验平台,该中心已构建成覆盖“田间地头——加工仓储——交易流转——院内制剂”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据了解,中心现拥有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共计288台(套),中药材检测范围全面覆盖《中国药典》收录品种,其中以黄芪、党参、甘草等“十大陇药”为主要检测对象。截至目前中心检测能力已扩展至725项参数,成为定西市首个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食品检测”的第三方平台。
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技术部经理杨宏清:之前实验室是以中药材检测为主,后来我们逐渐把检测能力延伸到了中药材的全产业链,主要就包括种植土壤、灌溉水、肥料甚至是种子种苗的检测。因为药食同源这样一个理念,为了更好地去守护群众的用药以及食品安全,我们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也通过了食品检测的CMA的认证,所以说后期我们不仅要在中药材全产业链上去发展,另外也会在食品这一块继续去取得突破。
依托专业的科学仪器与检测技术,该中心业务已辐射全国各地,其中省外送检量占比达30%左右。据中心负责人介绍,常规检测周期为3-5天,加急情况下可在1-2天内出具报告。此外,中心还配备了专门的质量监督员,对检测过程全程监测,确保每一项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技术部经理杨宏清:常规实验完成以后的检测数据是经过三级审核才去发放的,所以说数据这一块是可靠的。(检测)样品量去年大概是在4,000多批,今年和去年相比较的话,通过前半年的数据来看我们的业务量是增长的,(目前)应该是在3,000批。
在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细致地将种子移入培养皿,对其开展出芽率实验。作为全省首家通过CMA认证的县级公益性检测机构以及全市首家通过CMA和CATL“双认证”的县级检测机构,该中心目前已具备净度、发芽率、生活力、千粒重、水分、健康度、真实性、品种纯度以及包衣种子等9项核心参数的中药材种子检测能力。此外,中心还承担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体系建设、“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及品牌培育等职责。凭借全面的检测参数覆盖与多元化的样本服务,该中心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把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农艺师曹芝龄:我们中心检测的种子主要是来源于三分田工程的种子及各企业、合作社送检的种子。2024年我们共扦取了党参、黄芪、黄芩、柴胡、红芪等6个品种,共检测了334批次。2025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检测了种子432批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中药材种子质量检测,为中药材良种繁育建设和实现农民增收提供良好保障。
近年来,陇西县围绕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全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保障网络。组建成立了甘肃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陇西分院、甘肃陇西中医药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引进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检验中心、甘肃琛蓝科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天士力中天药业等3家企业检测机构。截至目前,全县共拥有中药材检验检测机构6家、中医药研发机构9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在此基础上,还建成了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药材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关键环节实施全程监管与溯源,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质量可控。这些举措不仅为陇西中医药产业筑牢了科技根基、保障了药材质量安全,更显著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仲玲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