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宁陕:社区工厂奏响幸福“交响曲”
“听说宏远电子科技在小区招人,还免费培训,在家闲着闷得慌,就想来试试看。”家住宁陕县城关镇三星安置小区的王大姐一边填写报名表,一边笑着说。
宁恒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关一社区三星安置小区6号楼门面房二号至十一号,占地面积600平米。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电子元器件经营企业,主要生产家电数码、汽车电子等,产品销往国内外上市公司。
“为解决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们经过到多地考察,最终与宁恒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入驻合同,在社区建设工厂。”宁陕县城关镇关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叶祥友介绍,该公司正在筹备建设中,首批招工培训60余人,预计3月份正式运营。
招商引进宁恒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社区办厂,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只是宁陕县探索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在全县各移民安置点,“楼上居住,楼下便是社区工厂”的布局已是普遍现象。
走进宁陕县优品优服饰加工厂,工厂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各个生产区忙着赶制产品订单,排料、剪裁、缝制、装订,大家各司其职,全力抢抓生产进度,保证产品供应。
“我们公司专门从事学生装(校服)的生产制作,产品销往陕西省内各市县的大中小学校。”宁陕县优品优服饰公司副总经理杨多绒介绍着公司的发展概况。“企业办在安置小区,工厂开在安置楼下,工人都来自搬迁群众,对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大大降低,对搬迁户而言多了务工就业的机会,多了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有50名员工,年产值800余万元。
赵寿红一家五口,早年居住在宁陕县城关镇狮子坝村,道路不通,土房泥瓦,一下大雨就怕垮。由于没有技术,一家人生计全凭丈夫柴天祥打零工维持,2019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指导下,搬迁安置到了宁陕县城关镇三星安置小区,住上了一百平米的新楼房,夫妻两人,一个在县内建筑工地做木工,一个在社区工厂上班。
“逢年过节再不用挤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和孩子打电话时不用再偷偷抹眼泪,老人生病不会因帮不上忙干着急。像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能在家门口挣钱,哪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了!”“上楼回家吃饭、下楼进厂打工”的新生活让赵寿红觉得幸福满满。
与赵寿红这样每天固定时间在工厂上班不同,社区居民袁观菊是利用社区环卫保洁的空余时间到工厂务工。“这里有多个不同的上班时间段,每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上班模式,时间自己安排,两不耽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她可以身兼多职,多劳多得,靠自己的勤劳致富。
“随着搬迁安置的不断深入,搬迁户群众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三留守’人员,如何因地制宜,让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始终是头等大事。”宁陕县城关镇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邓锡丹介绍“我们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积极探索‘以业促搬’产城融合模式,开办各类劳动密集型工厂,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目前,先后引进优品优服饰、聚鹤居餐饮配送、家政服务公司等4家社区工厂,年产值2000万元,解决3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
近年来,该镇不仅通过新建一批企业孵化园区,改建、扩建一批现有厂房为社区工厂解决用地用房问题,落实厂房租金补助、水电补贴,解决用水用电、生产用工问题,提供证照办理等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还从技术培训等方面抓起,对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掌握一种甚至多种符合社区工厂用工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无门槛准入社区工厂,极大的调动搬迁群众进入社区工厂务工的积极性。同时,加快搬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让搬迁群众,真正能够实现住的舒心,收入稳定,幸福生活节节高。
“一业兴而百家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做好社区工厂的服务工作,吸纳更多的搬迁居民在家门口就业,为搬迁群众打造幸福安居家园。”宁陕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张瑞如是说。
宁恒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宁陕县城关镇关一社区三星安置小区6号楼门面房二号至十一号,占地面积600平米。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电子元器件经营企业,主要生产家电数码、汽车电子等,产品销往国内外上市公司。

招商引进宁恒宏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社区办厂,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只是宁陕县探索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在全县各移民安置点,“楼上居住,楼下便是社区工厂”的布局已是普遍现象。
走进宁陕县优品优服饰加工厂,工厂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各个生产区忙着赶制产品订单,排料、剪裁、缝制、装订,大家各司其职,全力抢抓生产进度,保证产品供应。
“我们公司专门从事学生装(校服)的生产制作,产品销往陕西省内各市县的大中小学校。”宁陕县优品优服饰公司副总经理杨多绒介绍着公司的发展概况。“企业办在安置小区,工厂开在安置楼下,工人都来自搬迁群众,对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大大降低,对搬迁户而言多了务工就业的机会,多了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有50名员工,年产值800余万元。
赵寿红一家五口,早年居住在宁陕县城关镇狮子坝村,道路不通,土房泥瓦,一下大雨就怕垮。由于没有技术,一家人生计全凭丈夫柴天祥打零工维持,2019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指导下,搬迁安置到了宁陕县城关镇三星安置小区,住上了一百平米的新楼房,夫妻两人,一个在县内建筑工地做木工,一个在社区工厂上班。
“逢年过节再不用挤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和孩子打电话时不用再偷偷抹眼泪,老人生病不会因帮不上忙干着急。像我们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能在家门口挣钱,哪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了!”“上楼回家吃饭、下楼进厂打工”的新生活让赵寿红觉得幸福满满。
与赵寿红这样每天固定时间在工厂上班不同,社区居民袁观菊是利用社区环卫保洁的空余时间到工厂务工。“这里有多个不同的上班时间段,每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上班模式,时间自己安排,两不耽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她可以身兼多职,多劳多得,靠自己的勤劳致富。
“随着搬迁安置的不断深入,搬迁户群众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三留守’人员,如何因地制宜,让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始终是头等大事。”宁陕县城关镇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邓锡丹介绍“我们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积极探索‘以业促搬’产城融合模式,开办各类劳动密集型工厂,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目前,先后引进优品优服饰、聚鹤居餐饮配送、家政服务公司等4家社区工厂,年产值2000万元,解决3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
近年来,该镇不仅通过新建一批企业孵化园区,改建、扩建一批现有厂房为社区工厂解决用地用房问题,落实厂房租金补助、水电补贴,解决用水用电、生产用工问题,提供证照办理等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还从技术培训等方面抓起,对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掌握一种甚至多种符合社区工厂用工的基本技能,让他们无门槛准入社区工厂,极大的调动搬迁群众进入社区工厂务工的积极性。同时,加快搬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让搬迁群众,真正能够实现住的舒心,收入稳定,幸福生活节节高。
“一业兴而百家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做好社区工厂的服务工作,吸纳更多的搬迁居民在家门口就业,为搬迁群众打造幸福安居家园。”宁陕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张瑞如是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6月13日至14日,柞水县党政代表团来高淳考察,推进苏陕协作工作。区委书记张政会见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区委副书记甘晓辉等区领导参加。张政表示,柞水经济社会发
2025-06-15 21:10:10
6月11日,西安市柞水商会召开商会内设部门负责人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和年度目标责任
2025-06-13 22:26:48
西北建设杂志社 6月8日至10日,记者作为“粤南‘帮扶之星’赴连南瑶山考察团”成员之一,与北京大国智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品牌中国》栏目周龙,广州市
2025-06-13 22:22:40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环保意识,6月6日,商南县金福湾社区成功举办垃圾“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社区内50余名居民踊跃
2025-06-12 12:17:43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月11日,文昌社区联合消防大队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2025-06-11 21:42:37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近日,宁陕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
2025-06-11 21:37:30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李虎山)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25年水利“水利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陕水建发〔2025〕13号)及市、县相关部署要求,在第24个
2025-06-10 17:49:0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