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陕西省韩城市:文化合作社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模式

  1月5日,板桥镇文化合作社的锣鼓队、秧歌队在排练。

  1月5日,韩城市板桥镇,文化合作社展室里迎来了又一批参观者。墙面上,“成立以来,锣鼓分社、秧歌分社承接演出50多场,收入10万余元。门店销售各类手工布鞋、编织品400多件,销售额5万余元……”这串亮眼的数字宣告着板桥镇文化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

  什么是文化合作社?陕西省首个文化合作社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记者走进韩城市板桥镇,在板桥镇文化合作社的成立发展过程中,了解这个基层干部群众在劣势中自主创新,以文化反哺经济,助力乡村文化传承、经济建设的故事。

  探索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板桥镇地处韩城市西部山区。这里不仅有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薛峰水库,还有颇负盛名的香山红叶景观和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本应是经济发展的本钱,却也因大面积的林地、湿地、水源地、保护区制约了产业发展。辖区内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区的限制,“两梁夹一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的情况,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妇女、儿童的现状,都让当地发展乏力。

  重重制约下,该如何从劣势中突围,谋求发展?

  2023年2月24日,一场文化大集在板桥镇鸣锣开场。各村的锣鼓表演和文艺节目轮番登台,久违的热闹氛围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专程前来。比这场文化大集更夺人眼球的,是板桥镇文化合作社的成立。“啥是文化合作社,干啥的?”现场群众不解地问。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要从板桥镇党委书记赵亚萍说起。2022年底,赵亚萍刚刚到任,板桥镇的现实情况就摆在了面前。经过一个月调研,她发现,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王村围鼓、韩城秧歌这样的非遗文化资源,几乎村村都有擅长锣鼓、秧歌和手工编织的“能人”。锣鼓秧歌表演、手工布鞋等又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和物件。

  一个大胆的想法随即在赵亚萍脑海中萌生——成立文化合作社,将各村闲置劳动力集中起来,由这些“能人”教授表演、编织技艺,再想办法将这些技艺变成收益。

  一时间,在全镇文化“能人”的带动下,300多人组成多支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150多人加入乡村文旅及文化志愿者的队伍。文化合作社下设的锣鼓分社、腰鼓分社、秧歌分社、手工编织分社、乡村文旅分社、文化志愿者分社等6个分社准备就绪。

  培训搞起来,节目排起来,销售做起来。锣鼓分社没有训练场地,镇政府联系韩城市南湖公园给予支持;开拓市场有困难,镇上的活动先启动,板桥镇第三届槐花节开幕演出就是锣鼓分社的首场演出。从没有市场到订单不断,每场表演100元的收入让锣鼓分社的队员们喜笑颜开。

  手工编织分社最初的产品只有传统老布鞋、藤编工艺品。在大家的不断摸索中,改良版手工布鞋,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串珠置物盒、盆景摆件等产品纷纷出现,款式愈加多样。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的“助攻”下,手工编织分社的手工艺品开始变现。一个月增收上千元的“美事”让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其中。

  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让村民心中有了底。在锣鼓分社、手工编织分社的带动下,各个分社的工作全面铺开。文化合作社这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被寄予了更大希望。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月5日,韩城古镇史记文化街区里,游客不算太多,而板桥镇文化合作社线下门店里的顾客却络绎不绝。

  店铺里,40多种来自手工编织分社的手工布鞋、各色工艺品以及玉米醋、麻籽油等板桥镇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呆萌可爱的虎头鞋炙手可热。在手工布鞋制作展示区,市民游客还可以现场学习、体验手工布鞋缝制技艺。说到文化合作社,在店里展示手工布鞋缝制技艺的村民薛桂芳激动不已:“我做了一辈子鞋,没想到还能靠这手艺自己挣钱!”

  文化合作社成立起来不难,但要将这些技艺、资源变成收益却并不容易。没有知名度,没有宣传点,没有售后服务处,这咋办?“我们赵亚萍书记说,那就‘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板桥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范蓓蕾说。2023年4月,板桥镇文化合作社线下门店在韩城古镇史记文化街区正式启动运营。

  “线下门店是各分社的业务联系点,不仅要开展演出承接、产品展示、旅游推介等服务工作,还要根据客户意见拿出改进方案,及时反馈给各分社以提高产品质量。”自打负责起线下门店的日常事宜,范蓓蕾更加繁忙:“文化合作社成立5个月时,就已经收入8万多元。政府给咱搭好了平台,咱必须把这出戏唱好。”

  与此同时,板桥镇政府积极对接文化旅游协会、部门和企业,为文化合作社找市场、拉团购,去其他省份学习发展经验。文化志愿者分社带动群众编排戏曲、小品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宣传乡风文明,讲述身边故事。他们自编自演的快板《板桥青年礼赞二十大》在韩城市巡回演出,广受好评。乡村文旅分社大力宣传当地香山红叶、传统古村落等旅游资源,积极招商引资,通过打造乡间民宿、建设露营基地吸引文旅企业,探索板桥特色生态文旅发展之路。

  近一年间,板桥镇文化合作社先后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特色产品展销会,举办非遗手艺培训、锣鼓技艺展示等活动,开展文化大集、文艺汇演等特色文化活动,发展日益向好。“每月有活动、四季有节目”“人人爱文艺、村村有舞台”的文化风景线在板桥镇形成。创新案例《小小文化合作社承载五大振兴梦》荣获陕西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全民艺术普及类一等奖。

  在文化合作社乡村文化建设的带动下,板桥镇各村的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村焕然一新的“清廉巷”里,白色墙面上的廉政格言、村规民约、文明家风等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周五下午,村里举行“周五开放日现场听民声”活动。村民们围坐一起,听村干部讲村里镇上的大事小情,做清廉建设、村情事务的监督者、知情者、参与者。

  一个文化合作社,盘活了当地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让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门路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为这个山区小镇找到了破局突围的突破点。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望着远处新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绿色能源光伏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山清水秀的旅游大环线,赵亚萍说:“动力一定源于需求,解决问题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乡村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是板桥人民的需求,也是文化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富裕美丽的‘山水板桥’已然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俯瞰佛坪县。资料图片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森林覆盖率达91.19%,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素有“大熊猫家园”“中国山茱萸之乡”&ldq

2024-05-23 09:29:11

  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县总河湖长黎建军到元墩镇、漆树坝镇、阜川镇开展巡河工作,调研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农旅融合、交通道路建设等工作。县委副书记

2024-05-23 09:26:04

  方家沟村   为全面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近日,方家沟村开展村庄清洁活动。  方家沟村组织公益岗对主干道路进行环境美化,对

2024-05-23 09:17:23

  当前,正值“三夏”农忙时节,秸秆禁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全面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陕西勉县镇川镇积极安排部署,强化镇村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推

2024-05-23 09:15:20

  近日,同沟寺镇金光村智凤采摘园的大樱桃如红宝石般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是这片大樱桃种植基地第三年挂果,现已进入丰果期,虽比市面售卖时间稍迟10

2024-05-23 09:13:38

  初夏时节,汉中乡间处处风光好。在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凉风习习,草木葱茏,白墙青瓦的院子坐落在山坡上。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村,已然隔绝了暑热。  5月17日,汉水

2024-05-23 08:54:34

  5月21日,安康市宁陕县住建局组织召开金融银行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邮储银行、龙泉建司、豪迈公司等10余家金融银行机构银行和企业参加会议。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消

2024-05-22 16:59:3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