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陕西岐山“一碗面”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走在秋日的岐山乡间田野上,刚刚秋种完的小麦已经陆续探出了新苗,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宛如一条条绿毯,在秋日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少了春夏季的热闹与繁华,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正在静静地酝酿下一季的辉煌。

  在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食品工业园建设现场则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碌建设面积10000㎡的10座大型自动化小麦立式储存镀锌钢板仓,建成后总储存粮食可达40000吨。位于食品工业园里的陕西龙富绿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粒粒小麦正在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里完成华丽的转身,经过研磨、筛理、清粉、配粉,变成一袋袋雪白的面粉。

  在距离凤鸣镇食品工业园项目9公里外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内,地道的即时碗装臊子面正逐一走下生产线,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岐山臊子面从“现煮堂食”到“碗装速食”,借助互联网俏销世界,成为当地一张网红名片,输送到全国各地。

  从一粒小麦到一袋面粉,再到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擀面皮,一粒小麦的每一次蜕变都意味着一次升级转化,意味着价值的又一次提升,意味着产业链的又一次延伸。 “一碗面”如何催动一条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链?10月19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走进岐山县探究乡村振兴的岐山实践,从乡间田野到现代化工厂,再到互联网大世界,从农业到工业再到销售服务业三产融合发展,岐山“一碗面”串起了一条乡村振兴致富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延链补链强链 “一碗面”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一碗岐山臊子面深受陕西人的热爱,酸辣爽口的味道成为了正宗的代名词。近年来,岐山县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坚持臊子面、擀面皮两轮驱动、三产齐抓。围绕“一碗面”经济要素构成,延链补链强链,引领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聚力发展民俗食品产业,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一碗面”经济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岐山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突出做大“一碗面”经济主攻方向,守底线、固成果,稳面积、扩产量,建园区、兴产业,延链条、增效益。围绕“一碗面”经济要素构成,岐山县打造全程可追溯的“一碗面”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围绕面粉、调料、肉、蔬菜、水果等原料,岐山通过打造直供原粮基地、万亩花椒产业带、生猪养殖聚集区、直供蔬菜基地、优质水果种植园等,形成了“一碗面”前品味周文化,“一碗面”中品鉴“一桌菜”,“一碗面”后品尝“一盘果”的发展格局。建成益店、蒲村等镇优质小麦专供基地,凤鸣、雍川等镇设施瓜菜基地,青化、枣林、蔡家坡等镇优质果品基地,发展油菜、花椒、干杂果等经济作物,打造出唐家岭、孙家等20个“一碗面”经济专业村。

  为解决镇村谋划项目难、项目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项目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岐山县乡村振兴局统筹谋划在全县实施“一碗面”优质粮全产业链项目,打造集原料、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模式。10月19日,记者走进岐山县凤鸣镇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建设。岐山县乡村振兴局项目办主任赵洋告诉记者,项目建设10个自动化小麦立式储存镀锌钢板仓,总投资1236万元,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总储存小麦可达40000吨,预计明年年初交付使用。该食品工业园将打造集原料、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项目建成后资产确权移交到凤鸣镇半个城村、枣林镇尉迟村、雍川镇南营村、益店镇永新村、青化镇募化村、京当镇范家营村、蒲村镇鲁家庄村、故郡镇普庵村等8个镇8个村。秉持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陕西龙富绿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与镇村签订租赁合同,年支付租金61.8万元。企业每年以高于市场价0.01元/斤至0.015元/斤的价格订单收购村集体经济的小麦,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00万元。由企业负责钢板仓的管理与运营维护,可吸纳就近务工人员70余人,年增加工资性收入180万元。”

  在位于食品工业园里的陕西龙富绿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粒粒小麦正在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里完成华丽的转身,经过研磨、筛理、清粉、配粉,变成一袋袋雪白的面粉。10月19日,记者在车间看到,除了普通小麦面粉外,该公司还生产有擀面皮专用面粉、面条粉、馒头粉等。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整条生产线日处理小麦1000吨,年处理小麦30万吨,年生产面粉25万吨左右,全程自动化、精准化控制,致力于宝鸡地区面粉生产量最大的制粉公司,助力“一碗面”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园通过打造“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农户三者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到村集体经济之间的直购,形成了“企业发展、集体壮大、农户增收、政府放心”的村企联建模式,实现了“一碗面”激活乡村产业、撬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电商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这是我们的岐山擀面皮,劲道、酸辣可口……”“欢迎家人们来我直播间,需要擀面皮的在下方下单……”10月19日,在岐山县蔡家坡镇零胡村电商服务中心,主播们正在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推介岐山擀面皮和岐山特色美食。

  蔡家坡镇零胡村位于岐山县蔡家坡镇镇区西部,16个村民小组,人口1422户,5570人,全村耕地面积2591.87亩,人均耕地0.465亩,人多地少,既是一个人口大村,又曾是一个没有特色产业的经济不发达村,村民长期依靠小农种植和外出打工,收入低而且很不稳定,村民生活水平不高。在村党委的领导下,自2018年起充分发挥本村区位优势,聚焦电商产业发展,实现了村级增收、村民致富,趟出了电商产业增收致富“好路子”。

  零胡村人多地少,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呢?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零胡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宝林说:“零胡村根据本村交通运输方便,村民大多喜欢网上购物,部分村民根据网上销售岐山面皮等农副产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零胡村紧盯这个奋斗目标,以商招商,促进全村电商物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张宝林介绍说,村子一直鼓励和引导村民进行电商物流创业,五组村民李占祥在村党委的鼓励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登记注册了“岐山县岐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网上销售擀面皮、臊子肉、锅盔等岐山风味食品,并注册了“秦圣牌岐山擀面皮”,主要从事网上销售地方特产,涉及平台: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阿里巴巴等,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日本、加拿大,秦圣商标系列产品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带动了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擀面皮产业及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带动150多名村民就业,一组村民刘海、王京岐等开办了“春财面皮坊”“京岐面皮坊”,从事网上销售面皮,十组村民李文静注册成立了“宝鸡岐正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岐正香”牌擀面皮、文王锅盔、挂面、香醋、油泼辣子、臊子肉等六大系列20多种风味小吃和地方特色小吃,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带动村民小麦、玉米、青椒等作物种植,安排50多名村民就业。

  同时,组织开展全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免费培训,有针对性的开展电子商务(电商直播带货)培训,近年来,平均每年举行一次电子商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到近200人,培养网红直播带货3人,提高了村民进行电商创业的技能和积极性,十组青年农民李科哲积极向上,有抱负有志向,对经济作物种植兴趣浓厚,通过培训办起了“岐山县草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租赁本村村民户土地1526多亩,种植马铃薯、大葱、红萝卜、生姜、小麦、玉米 冬枣、樱桃等,通过网上销售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合作社有果园100亩,节水灌溉种植面积900亩,注册金220万元,总资产2000余万元,年收入400余万元,在该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40多亩,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全村新增“糖豆擀面皮坊”等个体面皮加工坊46家,村域内参与网销农产品、工业品的企业不断增加,达到110多户。

  2022年先后建成面积3000余平方米“蔡家坡零胡物流供配中心”、建筑面积520平方米“蔡家坡零胡电商服务中心”,为电商企业提供产业发展政策、信息咨询、产业培训等服务,孵化电商产业,促进全村电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零胡村现有线上活跃的电商146户,其中擀面皮电商个体达到45家。

  经过近年的发展,零胡村电商已形成三个大类的电商主体,一是农产品交易平台,主要有花椒、辣椒、大蒜、红萝卜等;二是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主要有擀面皮、锅盔、挂面、哨子肉等;三是工业品交易平台,主要有精密工具、刀具、汽车零部件等,2019年网销额6300多万元、2020年网销额8000多万元、2021年网销额超1.03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27%、31%,部分产品已远销海外,2019-2022年连续4年被阿里研究院评为“中国淘宝村”,促进了村、组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零胡村村、组集体经济向村民分红539.53万元,使全村集体经济及村民收入持续增长。

  据了解,岐山县坚持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举措,臊子面、擀面皮两轮驱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碗面”金招牌。坚持做大首位产业,成立“一碗面”产业联合会,组建面食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设立 2000 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坚定不移做大“一碗面”经济土特产,建成优质原料示范基地10个。突出集群发展,以食品产业园为主平台,与14户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实施重点项目76个,岐山面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用,臊子面孵化基地试生产,御京香蒸煮糕点产业项目动工建设。创新销售渠道,实施“百城千店”工程,百年美阳、天利花等企业开设连锁店47户,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展村级淘宝电商服务站70个,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蔡家坡镇零胡村连续四年荣登中国淘宝亿元村榜单。岐山县“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达到148亿元,被认定为全省“一碗面”经济产业链典型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6月13日至14日,柞水县党政代表团来高淳考察,推进苏陕协作工作。区委书记张政会见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区委副书记甘晓辉等区领导参加。张政表示,柞水经济社会发

2025-06-15 21:10:10

6月11日,西安市柞水商会召开商会内设部门负责人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和年度目标责任

2025-06-13 22:26:48

  西北建设杂志社 6月8日至10日,记者作为“粤南‘帮扶之星’赴连南瑶山考察团”成员之一,与北京大国智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品牌中国》栏目周龙,广州市

2025-06-13 22:22:40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环保意识,6月6日,商南县金福湾社区成功举办垃圾“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社区内50余名居民踊跃

2025-06-12 12:17:43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月11日,文昌社区联合消防大队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2025-06-11 21:42:37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近日,宁陕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

2025-06-11 21:37:30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李虎山)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25年水利“水利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陕水建发〔2025〕13号)及市、县相关部署要求,在第24个

2025-06-10 17:49:0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