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陕北·老区新貌丨新时代南泥湾:变的是生活 不变的是精神

  初秋,晚霞的余晖洒在南阳府村前的稻田里,稻谷弯弯,山丹花盛开。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不远处传来熟悉而温暖的歌声。

  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南泥湾》曾点燃了无数人的激情,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不仅记录了延安时期三五九旅开荒屯田、开辟军垦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80多年来南泥湾的一次次蝶变。

  时维九月,狭长地带上的千亩稻田已经泛黄,湛湛晴空下,好似大地铺金。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稻田。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唤起千百万工农不屈的斗争和创造精神。时空斗转,“烂泥湾”变成南泥湾,更蝶变成今日幸福美好的陕北绿色生态小镇。

  稻田不远处,落成不久的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来客,人们在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老物件前驻足,思绪却被带到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和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侵袭,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遇到极大困难。

  存亡抉择之际,毛泽东同志给出八个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1年春,冒着凛冽的北风,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士气高昂,唱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浩浩荡荡挺进南泥湾。

  游客在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稻田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彼时的南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一片荒凉少人烟。

  一曲生产自救的凯歌就此奏响: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就用树枝搭草棚、挖窑洞;没有鞋穿,大伙儿就自己动手编织草鞋……

  到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已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000石,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

  凭借战天斗地的气魄、不屈不挠的品格,战士们硬是将昔日的“烂泥湾”变为“陕北的好江南”。

  “开垦南泥湾,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不仅收获了粮食等物质产品,更播撒下南泥湾精神的种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建教研室主任王涛说。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经岁月山河,南泥湾精神不但没有褪色,反而熠熠生辉,一代又一代赓续传承。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南泥湾马坊村曾是延安市一个贫困村。“过去因为路不好,大家都开玩笑说,卖鸡蛋的不进马坊,村头进来村尾烂。”马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说。

  脱贫攻坚以来,南泥湾人勇于创造、敢为人先,拼来了又一次蝶变:错落有致的民居、纵横交错的小路、特色鲜明的民宿酒店、成排的农业温室大棚……勾勒出马坊村如今的新图景。

  去年,马坊村实现村集体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我们先后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延安南泥湾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纪爱雄说,“我们南泥湾,如今已是‘示范湾’。”

  晚霞笼罩下的南泥湾马坊村。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告别绝对贫困,南泥湾的父老乡亲又迈入乡村振兴的大道。

  在南泥湾,不时可见参加体验式学习的干部、游学少年以及追思过往的老人,人们在这里触摸历史、汲取力量。

  行走在南泥湾的村落、展览馆,63岁的福建泉州人李虹莉看得仔细,不时用手机记录下眼前所见。“我们是被南泥湾精神感召而来,看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我们也被深深地感染着、激励着。”她说。

  近年来,南泥湾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家门口就能就业,不出村也能每月收入3000多元。”作为村里的民宿管家,村民李生莲颇为感慨,“如今的光景美滋滋的。”

  在南泥湾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艰苦奋斗的精气神从未远离这片土地,多元发展的产业正让南泥湾成为“幸福湾”。

  南泥湾规划馆里,新的蓝图已经绘就: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科技、临空服务等前瞻性、多元化的产业正在加速筹谋,南泥湾将迎来又一次华丽转身。

  徜徉在新时代的南泥湾,变的是愈加幸福的生活,不变的是根植在血脉里的精神。

  “英雄的故事流传延水河畔,再唱南泥湾,不忘苦和难。”《再唱南泥湾》《新唱南泥湾》……《南泥湾》已成为中国人传唱最广的经典红色歌曲之一,南泥湾这片红色热土已成为中国人汲取力量的精神高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6月13日至14日,柞水县党政代表团来高淳考察,推进苏陕协作工作。区委书记张政会见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区委副书记甘晓辉等区领导参加。张政表示,柞水经济社会发

2025-06-15 21:10:10

6月11日,西安市柞水商会召开商会内设部门负责人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和年度目标责任

2025-06-13 22:26:48

  西北建设杂志社 6月8日至10日,记者作为“粤南‘帮扶之星’赴连南瑶山考察团”成员之一,与北京大国智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品牌中国》栏目周龙,广州市

2025-06-13 22:22:40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环保意识,6月6日,商南县金福湾社区成功举办垃圾“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社区内50余名居民踊跃

2025-06-12 12:17:43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月11日,文昌社区联合消防大队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2025-06-11 21:42:37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近日,宁陕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

2025-06-11 21:37:30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李虎山)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25年水利“水利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陕水建发〔2025〕13号)及市、县相关部署要求,在第24个

2025-06-10 17:49:0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