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

宝鸡市凤翔区:构建四级联动“126”模式 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近年来,宝鸡市凤翔区突出“培养本土人才、大力引凤还巢”两大重点,探索形成四级联动“126”乡村人才培育模式(“1”即做强一个模式—“五位一体”培训模式,“2”即打造两所学校—“田间、手机”学校,“6”即培育懂农善农“六类”人才),是陕西省唯一入选全国12个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案例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乡村人才43.9万人次,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区委书记王宏强和高素质农民合影

  建立“四级联动”管理机制

  全面整合资源要素,建立“党委政府、涉农部门、农广校、乡镇四级联动”的乡村人才管理机制。出台《职业农民扶持办法》《以“3+X”工程为重点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为乡村人才申报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36个,落实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全方位支持乡村人才干事创业,不断增强政策、环境吸引力。区级涉农部门全面落实涉农项目政策、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做好资格认定管理,将人才培育具体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培训项目,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区农广校全面负责遴选学员、制定教学计划、优选培训教材、建立师资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全程做好考试考核、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各镇党委、政府按照全区“3+X”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1家,开展实习实践、实验示范等实训工作,成为乡村人才学以致用、助力振兴的广阔舞台。

区农业农村局落实涉农项目政策为高素质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支持

  做强“五位一体”培训模式

  建立以区农广校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为补充的“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做到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实现乡村人才离校不离训,长期保持过硬技术、优良素质。全区1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中,持职业农民证书的达到400余人;18个农业科技园区负责农业创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引领区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3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农业科技大面积普及应用,保证农业新技术规范推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16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人才延伸发展,延伸产业链,带动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五位一体”培训模式入选全国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被评为全国优秀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做强培训模式,“五位一体” 培育高素质农民

  打造“田间、手机”两所学校

  一方面,以田间地头为阵地,做强“田间学校”。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民田间学校5个、实训基地14个、示范教学点57个,开设实训课程158门,培训站点覆盖12个镇,培训内容覆盖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确保每镇至少有1个示范教学点具备全门类培训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就地培训,有效解决了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培训覆盖面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以现代网络为依托,做强“手机学校”。打造“凤翔农民手机学校”,设置中省文件、乡村振兴、农技推广等8个版块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能力拓展课等23类课程,兼具文字、视频、音频、PPT课件等多种形式。“手机学校”聚焦凤翔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系统开展理论教学与实操指导,累计开发各类技术视频820个、音频129个、课件75个,学员接收各类实用技术信息782万条,培育本地农业电商品牌47个,“手机学校”培训模式先后被《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作通讯》等国家级期刊报道。

高素质农民在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学习

  培育懂农善农“六类”人才

  一是培育产业发展“排头兵”人才,以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引领全区苹果提质增效、高粱扩规增量、红薯稳质扩面;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在全区领办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家、家庭农场87家,6名乡村人才成为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三是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以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等为代表,吸引多名留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榜样力量带动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四是培育农村电商“领跑者”,以其成功经验带动农村电商跨越发展,2021年全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5.27亿元;五是培育农业农村“发明家”,推动农村实用机械研发,小麦秸秆捡拾粉碎包装一体机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六是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人”,推动泥塑、木版年画等乡村文化技艺传承发展。

培育懂农善农六类人才助力乡村五大振兴

  突出“全程全面”助力振兴

  一是红色课堂强引领。创新推动乡村人才培训和村干部培训“二合一”,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红色课堂”,激发其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二是百名干部下基层。全区下派百名农技干部下基层,扎根田间地头,结对乡村人才,帮助他们“一对一”联系农户,“点对点”指导园区,一道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了农业技术干部和乡村人才齐发力,一手促乡村人才技能提升,一手促特色产业壮大发展。三是着力推动终身学习。制定《凤翔县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职业农民继续教育证书》发放,开展再培训30场次1072人次,做到乡村人才培育“离校不离训”。开通“凤翔职业农民”微信平台,农技干部在线解答问题,全天候教学,解决了生产实践与集中教学的矛盾,实现了时时学、常态学。四是支持农民抱团发展。鼓励引导乡村人才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抱团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成立凤翔区职业农民协会,探索出“托管代管”生产模式,为果业大户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共享、销售推介、农资配置等服务。(邹军岗 郭晓红)

着力推动终身学习,突出“全程全面”培训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6月13日至14日,柞水县党政代表团来高淳考察,推进苏陕协作工作。区委书记张政会见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区委副书记甘晓辉等区领导参加。张政表示,柞水经济社会发

2025-06-15 21:10:10

6月11日,西安市柞水商会召开商会内设部门负责人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和年度目标责任

2025-06-13 22:26:48

  西北建设杂志社 6月8日至10日,记者作为“粤南‘帮扶之星’赴连南瑶山考察团”成员之一,与北京大国智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品牌中国》栏目周龙,广州市

2025-06-13 22:22:40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增强居民环保意识,6月6日,商南县金福湾社区成功举办垃圾“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社区内50余名居民踊跃

2025-06-12 12:17:43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月11日,文昌社区联合消防大队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2025-06-11 21:42:37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近日,宁陕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

2025-06-11 21:37:30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李虎山)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25年水利“水利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陕水建发〔2025〕13号)及市、县相关部署要求,在第24个

2025-06-10 17:49:0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