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九曲黄河第一“碛”---吴堡大同碛

  有一首诗曰:碛吼涛惊纤夫魂,千米激流浪排空;艺术灵感何处觅,黄河“跌碛”有几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条船……”一条载重木船,老艄公立在船舷,身躯在浪波中飞荡,六名水手默契配合,木船在惊涛骇浪中上下冲撞,一会儿向左倾斜九十度哗地飞上浪尖,刹那间又向右倾斜九十度坠入谷底,水在船下,浪在高空,开花浪从头顶上盖下来,满脸都是黄泥浊水,坐在船上的人撕心裂肺的紧张。浪雨中的水手拼力与浊浪搏斗,呐喊的号子震天动地,万斤重的货物像一叶轻舟,在大同碛浪谷中钻进穿出,一次次提心吊胆,一次次化险为夷,一种黄河船夫拼搏的精神风貌,一种黄河大合唱的雄浑呐喊,让搭船者震憾与敬佩!“碛”乃激流险滩也!
  勇闯虎口碛陈宝生摄
  吴堡黄河大同碛,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着名黄河隘口和景观。流传着一句民谣:黄河大同碛,河槽滚激流,白昼声声雷,夜晚听“碛吼”。道出了黄河大同碛的吼声,道出了一种犹是万马奔腾,波涛滚滚的咆哮声。黄河从“鸡鸣一声听三省”的府谷莲花峰,进入晋陕峡谷,它的“碛”很多。有两处着名的天险激流:一曰壶口,一曰大同碛口。壶口从三十八米高的跌哨冲下来,有“金波银浪一壶收,十里龙槽吐出口”之说。跌哨形成的瀑布大起大落,声震如雷,映射出晴空洒雨,海底冒烟,旱天鸣雷,霓虹戏水等奇特景观。大同碛则是从千米长的河槽斜坡上翻滚着滔天巨浪冲下来。从碛底仰观犹是天际洪波,浊浪排空,浪花参天,惊涛裂岸,像一个张开的虎口,将一河浊流吞噬入口中。据老辈人讲,古时候大同碛是绝对不能行船的。进入大同碛如入虎口,谁也别想活着出来。大同碛从十几米高处飞流滚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波激流,明石暗礁,河槽坎坷,九九连环,波翻浪涌,直径一尺圆木冲下去,赶到碛底翻上来已成碎渣。货船进入大同碛,不是被打烂,就是被沉没,人们又给它送了个绰号叫“虎口碛”!
  大同碛上的黄河船夫陈宝生摄
  天下黄河十八道弯,宁夏一弯到潼关。这一弯有多大?有多少碛?只有黄河老艄公才能讲清楚。据说从包头、宁夏一路下来,要经过许多激流险滩。出名的有龙口碛、老牛湾碛、万家碛、娘娘滩碛、狮河碛、罗峪碛、佳芦碛、翻人皮碛,到最着名的大同碛和壶口瀑布。壶口是不能行船的,从包头到潼关的货船路经壶口,把船移在旱滩,全靠船工一步步推碾过十里龙槽,再进入黄河直达潼关。正月十五闹红火搬旱船,就是演绎船工在黄河岸旱滩搬船的情景。俗话说,“行船靠舵手,拉纤凭脚板”。大同碛是黄河水路的咽喉要冲,从上游下来的货船要过大同碛,须请一位精明强干识得水性的老艄公,还要选一个天气清和,风平浪静的时节进行“闯碛”!闯碛,是黄河船夫在大河浪谷中与浊浪搏斗的一场战斗。若非经验丰富的掌舵手,是不敢在这里放船的。
  闯碛的汉子陈宝生摄
  吴堡丁家畔有一位老艄公,名叫丁振宁,在黄河上奔波了五十年,他说:放船拉纤黄河畔,一滴汗水摔八瓣。货物送到目的地,回程必须拉纤,拉纤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过大同碛和红龙城纤道,是纤夫在鬼门关上踩高跷。脚板磨血,阳物外吊,船夫们自称黄河畔上有他们的三丈六尺官地,黄河畔的女人也就习以为常不屑一顾了。晋陕峡谷的纤道,大都在悬崖峭壁。像黑脖子纤道、一百占纤道、石眼子纤道、红龙城纤道……是祖祖辈辈黄河船夫用流血脚板磨出来的一条血路。头上是悬崖,脚下是黄河。黄河惊涛裂壁的声声怒吼,使拉船纤夫们胆战心惊。一条纤道就是一条流血的天梯,稍不留神就会摔的粉身碎骨。人常说,炭毛子,埋了没死;放船汉,死了没埋。当年吴堡黄河人,能在激流中放船,能在商海中弄潮,特别在干隆年到民国年间这二百年里,大同碛不仅是西口水路槽运物资集散处,也是商家闯碛历险弄潮之地。
  吴堡丁家畔老艄公丁振宁陈宝生摄
  正如秧歌唱词曰:黄河天险虎口鸣,丁家湾上山朦胧。闯碛不怕开花浪,拉纤何惧逆水行。晚霞烧红黄河岸,晓雾船夫赤裸身。船舱喇叭声声唱,大同碛上抒豪情。大同碛凭借黄河地利,凭借天险激流,嶙峋逶迤,历经沦桑,留下许多“兵家争锋起烽烟,商家船筏不绝行”的故事传说。抗日战争时期,东岸古镇碛口被日寇占领,据说八路军一个兵工厂撤退时遭日机轰炸,船上的炼铁锅沉没于大同碛。野蛮的日寇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乘船妄图西渡黄河,被八路军河防游击队诱进大同碛激流,日寇船毁人亡,以失败告终。一名大佐惊唿:“中国黄河乃天险也!”从此日寇望河止步,始终没有越过黄河一步!
  逆水行船陈宝生摄
  一九四八年三月,毛泽东东渡黄河踏上胜利之路时,就在距大同碛十五公里处高家塔登岸,并发出:“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誓言。黄河大同碛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到过吴堡大同碛的人,都晓得“碛吼”!每逢春秋季节,黄河大同碛浊浪滔天,也是它发威、怒吼、呐喊的时候,夜静时它的吼声能传到几十里外。人们说大同碛是呑人的虎口碛,那中流碛槽是最险处。然而,船只在千米长碛激流中穿行,也是极为壮观和刺激的!船只忽而被推上浪峰,忽而又被甩进谷底,掌舵老艄公那种临险不惊,临危不惧的拼搏精神和风貌,能给人以一种领略黄河本色的阳刚美与柔韧之美!是一幅炎黄子孙中流砥柱的画面缩影。
  悬崖上的纤夫曲陈宝生摄
  大同碛作为艺术家的摇篮,名不虚传。它为多少作家、画家、电影家、音乐家、摄影家以正气升腾,以灵感启示。艺术家通过观察、提炼、升华,感受妙悟,捕捉精魂,寻找有生命力的艺术倾吐。作家柳青在这儿获得《铜墙铁壁》的灵感;画家石鲁在这儿吸取了画作《东渡》的意蕴;音乐家冼星海在这儿采撷了《黄河大合唱》的乐章;电影家何平在这儿感受了《炮打双灯》的妙悟;摄影家碛子在这儿捕捉了《黄河船夫》、《大河号子》的精魂,登上影坛高境。
  黄河救护曲陈宝生摄
  进入新的世纪,大同碛仍然浊浪翻滚,涛声依旧。当年老艄公手握艄杆“跌碛”的雄姿英发犹在眼前:那种凤凰展翅、犀牛望月、勐虎下山、燕子衔泥的指挥身手至今难忘;那种“大河浪谷掌舵手,一路奔腾一路歌”的场面,虽然已不复存在,但是,激流涌进,气吞山河壮观景象仍然存在。相比之下,大同碛还是一块未经完全洗礼的艺术长河,一条独具特色的典型旅游资源。设想,从毛泽东当年东渡黄河川口渡为起点,到大同碛冲浪,然后领略红龙城纤道,继而去享受横沟温泉浴,再到吴堡石城观光……一条独具特色、独具神韵的黄河两日旅游路线,会使观光者心旷神怡。在当今,掀起大自然旅游热的时候,艺术家和旅游者在这块圣洁的沃土上,尽情观光,寻觅创作,无疑是一种艺术创作的真实体验和享受大自然宁静致远的激情抱负。如果没有“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旅游保护与开发理念,也会留下遗憾的!
  虎口碛棱下的船夫陈宝生摄
  前几年,修建沿黄公路时,由于我们缺乏保护与开发意识,一条蕴含红色文化价值的旅游热线,大同碛纤道、红龙城纤道被毁的荡然无存,一条独具特色和黄河风貌的旅游线路,已成为泡影。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讲清楚”中,强调要讲清楚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显然对保护与发扬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梦”的精神鼓舞下,黄河大同碛应该成为旅游开发瞩目的焦点。资源保护,开发意识,环境治理,势在必行……这也许是“先天下者忧而忧,后天下者乐而乐”的不懈追求和目标。晋陕峡谷,是蕴含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发祥地!吴堡大同碛,是九曲黄河的第一碛!(冯海军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4月18日,深圳罗湖是个天赐良缘的好日子。太阳藏进云朵里,迎风开放的火红木棉花,不时吹落在行人的肩头上,清凉的天气,让人惬意绵绵。   一件件由陕西秦岭北骊山脚下的临潼区

2025-04-19 12:31:59

  有一首诗曰:碛吼涛惊纤夫魂,千米激流浪排空;艺术灵感何处觅,黄河“跌碛”有几人?“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条船……”一条载

2025-04-19 11:59:08

春寒料峭战声扬,翁童戎装赴练场。 铁索桥横追旧勇,腊子口险试新强。 硝烟漫卷英雄气,弹雨砥砺志士肠。 莫道稚子少胆魄,冲锋号里雏鹰翔。   料峭春寒的上午,应邢铂洋老总的盛邀

2025-04-19 11:57:19

  七绝·红梅斜倚桃枝桠   一   红梅斜倚桃枝桠,碎玉凝香映日霞。   笑靥初匀蜂绕鬓,芳姿半亸露沾纱。   二   曾缝母绣衣襟朵,今日春洇指上芽。   暮色收

2025-04-18 17:57:42

  2020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颁发权威认证,授予镇江市“中国醋都·镇江”荣誉称号。这一称号不仅是中国食醋行业至高无上的荣

2025-04-18 09:55:56

一部《爱河》 让梦萌和水结缘 打了一辈子交道 且延伸到江河湖海 《神女》一文 堪称水的赞歌 吸人眼球 先睹为快 读时让人胆战心惊 总怕心脏病复发 作品的感染力 还有冲击力

2025-04-18 09:54:32

田与天,天与地 蜿蜒盘旋 如大地的掌纹 又如大地一块块补丁 补上一块,又多补上一块 补上一句,又补上一句 这有一句没一句的话 大地不知道已说了多少年 曲曲折折,错落有致 老祖

2025-04-18 09:47:30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