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黄河魂杂谈

  中华大地上流淌着一条河,她是一条巨大的中华“黄龙”,它形成了中华大地上“几”字形的大河。在“几”字形环抱中,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她生成了独特的文化素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历史缩影。
  追溯到七千年至一万年间,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上古传说,到古老悠久的辉煌历史,她蕴藏了华夏民族崇尚自然,膜拜自然的传统文明的无形网图。在这“几”字形环抱中,民族之魂从此生根,国家之魂源远流长,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强。从混沌初开到礼义文明,在中华“几”字形环抱中产生了无数雄才大略、明德达人的圣君贤相,可安四方的谋臣勐将,才华横溢的文人学者,还有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他们运筹帷幄,叱咤风云,忧国忧民,视死如归,仁人志士,他们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同中华历史永远地连在一起。学习了解和研究“几”字形文化,继承弘扬复兴“几”字形文化,对提高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特别对提高现代中华人民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参天大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知源为忠,知根为孝,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长江走势形成“之”字形,黄河走势形成“几”字形,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长江“之”字形,黄河“几”字形一同东流注入大海。长江注入东海,黄河注入渤海,形成一条青黄色的龙头,看看长江黄河的入海美景吧!长江之水和黄河之水溶抱,形成江水不犯河水,好似水火不容,实为两相相济,有利坚守正道,相互容纳,相互包含,促进团结和谐发展,一切谦望大亨通,有着大团结格局。
  中华民族大团结,扩大到国家大团结,这也是中华民族良好传统观念。没有“之”字形和“几”字形的传统文化,就没有民族,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当今盛世,民富国强,人们更要重视传统文化。黑格尔曾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的历史没有中断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功不可没,只有中国被称为香火不断的金身,这就是黄河长江两条巨龙。
  黄河“几”字形流向,环抱着多条支流,如渭河、泾河等,有着“山环水抱”的天然形态,护佑着多条山脉,反映丰富的历史内涵,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渭河发源于甘肃定西渭源县,横跨甘肃东部、陕西中西部,流过甘肃天水,陕西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和渭南等地汇入黄河,流域内还有龙首渠、郑白渠,郑国渠等,以及中国近代渭惠渠、沣惠渠等不计其数的人工水利工程,福泽后代。
  泾河发源于泾源县,六盘山东麓马尾渠东南,东流平凉、泾川,入陕西长武、彬县、泾阳,并于西安高陵注入渭河,这又是一个水火相济,被人称为“泾渭分明”,随着渭河东流入黄河。秦朝有郑国渠,近代有泾惠渠、沣惠渠等,泾渭两河流域所在的关中平原是陕西关中粮仓,她们是关中人民的生命之河。
  西周时期周公对关中泾渭流域评曰,“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秦昭襄王评曰:“利则出攻,不利则守,此王者之地。”秦汉之际,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土地丰饶,可都可霸。汉高祖刘邦评曰:“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太史公司马迁评曰:“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攻实者,常于西北。”唐太宗李世民评曰:“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在宋朝之前,关中一直是帝王之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好一个泾渭之地,风水宝地也。
  中华民族价值观和稳固精神,在世界形成过程中起到独一无二的巨大作用,在中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强国战略、政通人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中讲:“只有强大的文化,中国才能更大程度地影响世界。”万物尊道贵德,才能形成和谐美好的道德环境,这是人类可以持久生存发展的保障。万物之和与自然之宜,清净自正,微妙玄通,哲理深刻。就黄河、渭河和泾河来说,发端于黄河主流区域的黄帝部落,主要活动在黄河“几”字形以南,也就是现在的陕北高原一带;在渭河泾河流域发展的炎帝部落,在渭河泾河两岸繁衍生息。炎黄之战,黄帝部落有黄河之脉的浩气战胜炎帝部落,炎黄结盟,不计前嫌共败蚩尤。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地利河域相和形成,“泾渭分明”直入黄河主流,融合天道和自然大道,顺势而东去。蚩尤部落则位于黄河下游,属于东方九黎部落,蚩尤反道而行,逆流而上,犯大自然之规,犯天意而行,战败而被灭。老子讲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应该敬畏大自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私取天下,可见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时光流转,在渭河主流和泾河、沣河两大支流的怀抱中,周王朝营造丰镐二京,在宗周(西周)经历了“幽废妄乱”之后,进入洛邑成周(东周)时代,在黄河流域发展,薪火相传两千多年,自然大道,直至大自然之法道。法罚不道,自然不息,诚和无私,心因行果,气善正罚,真正至直,这六个核心就是周王朝“德和天下”的思想。
  山川河流是生养天下万物的根本,是天下万物的根源,特别是对黄河主脉,泾河渭河等支脉,生态保护特别重要,事关滋养与保护。谁能掌握这个伟大的精髓,并将这伟大精髓推行天下,天下百姓就会归附于他。因而人们应要敬畏、顺应及取法于山川河流,取法于自然之道的法则。
  黄河的“几”字形脉络以及流域,是中华大地的支柱,是中华文明的标尺,也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同道同德,合道合德,天下万物才会太平,民众才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黄河及其渭河、泾河等支流,维护了一方生活,满足平安安定的局面,这才是圣明者该有的作为,能让大自然的大德恩泽于民众。万物和谐共存,才能顺应自然大道,进而更加长久,这是政治人文“玄德”真谛,带领民众顺应大道,与万物同归于自然大道的真朴。
  黄河流域的主流支流,能得到自然生态的保护,苍天得道会变得清明,大地得道会变得宁静,神气得道会变得灵妙,渊峪得道会变得充盈,万物得道就会生长繁衍。如果生态变得不好,必定会出现灾荒瘟疫横行的凶年,保护好山川河流的长治久安,顺应自然作为而不妄为,万物就会自然生长繁衍,自我化育重归于宁静,天下便会自然地归于安宁太平正道。所以黄河及渭河、泾河等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是重中之重也!
  考古发现,华夏大地是人类的起源。女娲创造华人,华夏创造世界,中华民族是人类始祖,黄河流域形成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
  自炎黄二帝发展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周宗礼仪,秦皇统一,大汉雄风,唐宗盛世等等,黄河流域的古都、帝王、陵墓,黄河流域上演了五千年的千古故事。现今重说黄河流域,这是中华文明的龙脉,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源头。请看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帷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华民族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路线,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不能不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壮大,土地革命路线,国民党围剿封锁,二万五千里长征,日本殖民侵华战争等等,听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革命火焰烧起,成功地迈向胜利的彼岸。国民党对井冈山的五次围剿,共产党秋收起义,四渡赤水,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个奇迹。国民党在西南前堵后追,四面围歼,关键时刻共产党人想到黄河、陕北。按五行理论来讲,陕北在中心居土,黄河为中居土,黄河适应养精蓄锐,于是红军改变战略思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英雄壮举也是红军的光荣使命,打开了北上战略思想的一大步,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道路。
  红军三过雪山草地,智斗张国焘,勇战腊子口的苦难与辉煌,穿越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英勇行军——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在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民族也陷入空前最危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领导陕北军民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荒山变成绿洲。军民大生产,干好陕北好江南。听《南泥湾》的歌声吧。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黄河“环抱中”,在黄河流域的滋养下,养精蓄锐十几年,如鱼得水,生气勃勃,朝气蓬勃,旭日东升,在黄河“几”字形环抱中,顺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战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再次一口气打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等,使蒋家集团灰飞烟灭,天翻地覆,慨而慷,建立新中国。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上合天机,下应地势,干支明而嫡庶分,嫡庶分而力量见。前有名堂,左右两支龙虎环抱,藏风聚气,山环水抱,形成“几”字形风水格局。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要维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维护黄河流域健康生命,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黄河几千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滋养着华夏文明。黄河气魄连接横亘千万里,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脉。
  母亲河——黄河。
  甲辰年,桂月(2024年10月)
  于咸阳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古文化艺术收藏研究会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深夜的暴雨浇不灭晨光,暂时的迷茫遮不住远方》一段非常治愈的话:“命运会刁难一个人,但不会压垮一个人,能压垮一个人的是他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人最大的不幸,

2025-04-14 09:29:29

在时光长河里 有个身影 总在忙碌中穿梭 那是母亲 岁月的霜雪染白她的黑发 她的爱 却从未斑驳 时光沧桑她的面容 她的情依然那么深沉 小时候 母爱是温暖的怀抱 是轻声哼唱

2025-04-14 09:27:44

  广洞山位于柞水县东南的凤凰古镇和社川河上游的小岭镇。它距离西安约93公里,从西安到柞水的距离为64公里,从柞水到小岭镇的距离为29公里。广洞山与东边的凤凰镇相毗连,西面

2025-04-14 09:25:52

大美西部观察往期发文精选已结集出版《大美西部观察文集》。 一部大孝大爱的书在礼泉横空出世——《永康情缘》新书座谈会在礼泉县隆重举行   大美西部观察讯人

2025-04-14 08:59:21

  中华大地上流淌着一条河,她是一条巨大的中华“黄龙”,它形成了中华大地上“几”字形的大河。在“几”字形环抱中,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她生成了

2025-04-12 22:24:44

  据众多史书记载:秦穆公试图称霸中原,虽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但由于地理位置不利,东有强大的晋国,向东方的发展受阻。在这种情形下,秦穆公得戎人由余,用由余的策略,遂伯西戎(羌)国等西

2025-04-12 22:19:44

八载芳华,看今日、杏林春满。 忆往昔、九贤开道,旌旗初展。 二十联盟基业固,百师荟萃英才显。 更赢得,双奖耀陇原,光华灿。 建良策,力行践; 普医识,民心暖。 创会院连袂,惠风长彻。

2025-04-12 22:10:5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