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难忘故乡泉水井

  我的故乡在麻虎光王沟老穆云垛大院子。大院子有十多户人家,院子中心有一口泉水井,整个院子里的人都依赖这口井生存。

  水井的构筑十分巧妙。靠水井的西面是一堵七八尺高牢固的石坎,水井就在坎子根基处,只有五尺多深,砌成大半月亮形,井口舀水的一方像月亮边,其余的部分砌成椭圆形。先辈们模仿石拱桥洞的建筑模式砌了个封顶,高出井口六七尺,像圆顶的门洞,下暴雨积水冲不到水井里去,刮大风吹起的尘土也进不去,牲口也糟蹋不到。很早以前,爷爷就告诫不许在井里洗东西,人们都遵守不用水桶打水的约定,以免桶底污染水源。井底是用石头铺成的,大约有两平方米。水井口由石匠打磨石板铺成,既整齐美观又方便实用。

  井水是从井底冒上来的山泉,时常冒起一串串大小不等的晶莹水泡。水泡的动态很奇异,有时接连不断地冒,有时断断续续地冒,时而快时而慢,不时还咕嘟咕嘟地响。井水冬暖夏凉。冬天到了,井水逐渐升温,下雪结冰的天气,井水冒着轻雾般的热气,洗菜不觉得冻手。井水长年清澈见底,即使下暴雨也不浑浊,照常可供饮用。井水的水量常年基本均衡,水面与井口始终保持在离井口六七寸深,长时间干旱时水位略有下降,遇上连阴雨时,水位也没有溢出井口,也从未枯竭过。曾经干旱3个多月,附近柴草都枯死,但这口井仍未枯竭,让人感觉到大自然是那么神奇,那么无私,那么伟大!

  水井坎上有一棵大核桃树,听我父亲讲是我爷爷亲手栽种的。因井水的滋润,长得枝繁叶茂,约两人合抱粗。夏天,核桃树枝叶覆盖整个水井,遮挡住了水井附近上空的烈日,是乘凉的最佳去处。水井旁就是我家房屋,母亲非常贤惠,放一个水瓢在井边,供人们解渴。几个兄长专门从山上抬回几个大石条,摆放在井边供人们歇息。每到三伏天,院子里的人中午端着饭碗到井边树下乘凉歇晌聊天,邻里们在树下讲古经、聊家常,话庄稼丰收。院子里的人都十分热情好客,南来北往的行人累了乏了,都要到井边核桃树下歇一阵子,咕咚咕咚喝几口清凉甘冽的泉水止渴解乏。解了渴,歇了脚,再拉拉家常,讲讲各地的新鲜事或趣闻轶事,水井成了农村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公共活动阵地。

  故乡的泉水井不光给过路人奉献了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给穆云垛大院子里的人提供了生命的泉水,滋养大院子一代又一代人。一天到晚挑水提水的男女络绎不绝。挑水的汉子嘴里叼着烟哼着没名的曲子,用木桶提水的婶子大嫂们,身子一扭一扭地往前走着,显得婀娜多姿。这一井水,养出了一院子的俊男靓女,女子个个如出水芙蓉般水灵,孩子们个个聪明活泼。也许是水的滋养和灵气,院子里出了好几位长寿老人,朱奶奶活到84岁,陈奶奶享年96岁,赵奶奶98岁寿极而终。院子里出了5个石匠、4个篾匠、3个木匠,还走出了几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

  近百年历史的老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见证了岁月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变化。移民搬迁工程实施后,村民陆续搬下山,这口井被改成水窖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县城生活多年,用着方便快捷的自来水,但常常想起家乡那口神奇的水井,怀念着水井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怀念周边那种淳朴的乡村生活,怀念着邻里和睦的感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槐里山人(兴平):祝贺老兄梦萌文集出版!梁新会(西咸):梦萌老师钟爱文学,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作品大气磅礴,思想性哲理性很强!祝贺梦萌老师文集出版!天涯比邻(长武):文坛添喜事,文集耀光辉!祝

2025-06-23 17:40:40

  日本一直是我想前去旅游观光的国家,作为一个岛国,领土只有37万平方公里,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德国,一定有其文化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对于日

2025-06-23 17:38:03

人物简介:张军,笔名张爱军,出生于70年代,陕西咸阳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摄影家协会会员,西部书画院副院长。

2025-06-23 09:12:23

西北建设杂志社陕西讯(杨钦棉 胡秋雨) 相传1400多年前,孙思邈到照金芋园村山中采药,随手将柳木手杖插入地下。次年他再去时,柳木再生,已经长成柳树,历经千年,这棵参天柳树树干

2025-06-23 09:02:57

  西北建设杂志社 6月17日,惊悉常缨女士6月13日去逝,噩耗传来,我顿生悲思,泪如泉涌。遗憾的是我知道太迟了,没去送她最后一程,怎不叫人遗憾终生。只能对着苍天祈祷:愿大姐一路走

2025-06-22 22:52:04

中華人民共和台灣省 《二水基地》魏明仁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正義之師·王者風範》 據媒體報導 武統 可能只需要72小時就能结束戰鬥 《台灣解放·祖國

2025-06-22 20:51:39

楔子 文字方舟里的文明守望 当后现代解构的狂澜肆意奔涌,无情地冲击着文学的广袤疆域,湘西散人王一丁以一篇《洪江古商城赋》,毅然构筑起一艘逆流而上的文字方舟。这艘承载着

2025-06-22 11:19:0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