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早晨 蒋介石故乡一瞥
“七月流火”的一天下午,我从上海去庐山参加一个活动,晚上顺道住在溪口。也许出于回避政治敏感问题和不失来此一游的矛盾心理,主办方做出只住宿不游览的安排,加之时间已晚,一路劳顿,晚饭后,擦洗一番,便都囫囵入梦。
带着这个遗憾,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来不及洗漱,独自在溪口街头转了一程。过了门前大道和绿化带,一条河流猝然出现眼前,大概这就是溪口因此而得名的剡溪吧。剡溪似乎也睡眼惺忪,依偎在山岚晓雾之中,呢喃着谁都听不懂的梦呓。循了呢喃梦呓,我突然发现溪里有几个肉色浮子忽隐忽现,再透过桥墩望去,上游也有一长排彩色亮点在水边波动。我急走几步,来到桥头,问过一位晨练老人,才弄清那肉色浮子是男人洗澡,彩色亮点是妇女洗衣。我惊异得差点叫起来。在家用电器层出不穷、家居设施日新月异的今天,溪口人仍保留如此原始的洗涤和保洁传统,真是太久违亦太稀罕了!
老人听出我的口音,也操着关中话和我攀谈起来。看到他侃侃而谈和矫健举止,真想不到他竟然八十六岁高寿。他说他是奉化人,两个女儿都在溪口,退休后就在此安度晚年。他叫袁嘉耿,在陕西生活了三十余年,所以对关中话并不陌生。真是半个乡党,霎时谈话便无拘无束。他毫不隐瞒,说他学的工兵,原在国民党部队当机械师,后投奔解放军,再后转入地方,加入共产党,一直在西安缝纫机厂担任处级干部,退休后才回到家乡。他的身世引起我极大兴趣,便问他当初为什么抛弃国民党?他并不忌讳,说国民党贪污腐败。当谈到蒋介石和蒋氏家族时,他仿佛谈论自己的街坊邻居,既不尊之“蒋总统”或“蒋委员长”,也不讥之“蒋光头”或“蒋该死”,而是很有分寸地称之蒋公,语气语调听起来非常舒然大度。他说,蒋公领导抗日和坚持一个中国,仅这两件事就值得肯定和怀念。必定是历史人物,百年一遇,谁还能揪住历史旧账死死不放哩!说到这儿,他手指对岸优美安谧的街衢巷陌,说当地政府对蒋公故居保护很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人士观瞻游赏,这就是最好证明。
来到桥头武岭街,另一位老人主动将我们迎进自家宅邸。他自我介绍姓周,今年七十又五,是蒋公丰镐房的邻居。蒋公十五岁在此娶了毛福梅,发迹后每次回乡,都要到丰镐房参拜祖宗。解放前一年除夕,蒋公在此举办了最后一次年夜饭,以后去了台湾,再没回来。宋美龄也常来溪口消夏避暑,赏景作画,博物馆有不少她的真迹。还有张学良,西安事变后曾软禁于此,亲手栽下五棵楠树,至今枝繁叶茂。顿了一下他又说,七七事变那年,蒋经国留苏归来,回到阔别十三年的丰镐房,面对众多家人和乡亲,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母亲。在母亲操办下,他与俄国太太蒋方良在丰镐房补办了婚礼。周老显得很健谈,语言流畅,表情坦然,精神矍铄,能猜出他准定是一个热心的义务讲解员。最后,他谈到周蒋两家曾发生的一次纠纷。原来,当年蒋家扩大家业,想买周家这座宅子,谈了几次都没结果。周家祖先是蒋公小时的玩伴,后来就放出话,说全国江山都是蒋家的,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蒋公得知此话,便告诫家人,买卖讲求两情两愿,既然人家不乐意,就不能强人所难嘛!周老说到这儿,指着两家隔墙上斑驳的砖雕,深情而坦荡地说:“从此,周蒋两家平等相处,和睦为邻,再无任何纠葛。”
告别两位老人,我独自徜徉于溪口街头。几条大街很整齐,路面为大理石或人造花岗石铺成,宽敞平坦,几无杂陈。临街建筑,高低不等,错落有致,一律粉墙青瓦,画窗槅门;时有现代化建筑点缀其间,造型、材料、位置等都经过精密选择和设计,与古式建筑协调一致,在整体古色古香中透露出诸多现代感来。特别是故居别墅、祖墓宗祠、玉泰盐铺、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房等遗迹,风雨如晦,沧桑历历,看起来非常古朴、神秘、矜持和端庄。丰镐房取西周京都之意,说明蒋氏家族为姬姓后裔,姬与蒋近音,所以后来就尊为蒋氏。丰镐房占地五千平米左右,分为前厅后堂、四廊两厢。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开设,曾遭火灾和虫灾毁坏,现存建筑属当代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书写“清庐”二字,西侧界墙刻有蒋公亲笔“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祖墓宗祠分前后两进,门口牌楼飞檐攒拱,彩绘雕栏,横匾“忠孝传家”四字为蒋公亲书。虽然不能入内观瞻真容,但从其弥散的气息氛围中,我已感到历史的价值与文化的意义,贪恋地拍摄了许多照片。
随后,我顺着石砌小道,来到小镇中心文昌阁。该建筑为蒋公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抗战时被日机炸毁,现为原址复建。阁楼为三层,高十余米,雄踞于剡溪之畔、崖石之巅,下临溪潭。据说,蒋方良曾在此跳水,蒋公得悉后,认为有伤风化,即令禁止。四周林木遮天,芳草萋萋,环境十分优美。我在崖畔树丛中多方寻觅,仍未发现俄国女子跳水的蛛丝马迹。复回街头,环顾四周,但见青山、绿水、晓雾、胜迹,还有成排成排的玉兰、琵琶和樟楠,使小镇显得更加古典雅致、玲珑剔透。
此刻,虽然各个场馆仍未开门,而街上人明显多起来。我仔细打量,多是当地居民,有晨练的男女,有上学的学生,有打扫街道的保洁员,更多的要么去洗衣要么去洗澡。偶尔也有和我一样的匆匆过客,时而惊奇地这儿那儿转转,时而趴着馆舍门牖左右上下探探,时而打开手机或相机卡擦卡擦拍照——不在于窥视内存的多少与真伪,而在于感识溪口早晨浓得化不开的情怀与意蕴。我就这样在街上走着走着,看着看着,希冀侥幸时能扑捉到一丝历史的注脚和人生的哲理。
最后,我来到河堤,朝着剡溪上游,拍了几张当今鲜有的居民洗衣图。一条清溪,一排身穿五颜六色衣裙的洗衣女,约有三四十人,算上来来去去的,人数将更多,场面非常壮观。她们身后平台还停着几辆摩托,想必有人是从远处专程来此洗衣的吧。她们的手像一对白鸽,在碧波中上下飞翻,涫了浪花,涫了薄雾,涫了欢声笑语,把多日的邋遢统统付之流水,并用一种叫清洁和爽惬的意味迎接一轮新生的晓阳。这的确是一幅令人无限眷恋和感慨的画面,原始、朴实、新鲜,无时不揶揄煽惑人性之赖的执著记忆!霎间,我仿佛返老还童,沿着亲水平座一级级台阶,像一个刚刚睡醒还不住揉搓双目的稚子,向着水边走去,向着正在洗衣的姐姐、妈妈和奶奶走去。
洗衣码头修有水泥台沿,临水是大小不等的天然石头。水很清澈,看一眼就让人心醉,只想捧着喝个痛快;水又很透亮,像一面镜子,把伊人音容笑貌连同被洗涤的衣物一起漂洗到镜面里去了。她们中既有新潮少女,也有时髦女郎,还有耄耋阿婆。我接连为她们拍了几组特写镜头,便问一位阿婆,为什么不在家用洗衣机?阿婆答,洗衣机既费电又嗡嗡叫。一位姑娘咯咯笑了,诘问,还有骑摩托的,油费比电费更贵,可怎么说?阿婆又道,溪水洗衣不用熨烫,穿上舒服。还是那位姑娘,说关键是环境好,空气新鲜,图个好心情!一位中年妇女插话,说,瞧这山水和空气,要多好就多好,人只有随了自然,接了地气,才能健美和长寿。阿婆忙附和,说就是的,如今万事都靠机器,人就会懒,懒了容易变丑。逗得大家畅怀大笑,笑中便有人撩水嬉戏,全都是谁丑谁美的话,激溅得水花和笑声揉成一团乱麻。另一姑娘却不以为然,说她其实只是眷恋,为了体验妈妈和奶奶过去的生活。她站起来,像跳芭蕾似的踮着脚尖大发感慨,说人工洗衣很好,只可惜没有皂角和棒槌!她的话又激起一波笑浪,笑声随着剡溪的清流传得很远很远。
回到酒店,正赶上吃早点。临上旅游大巴,临告别这座江南小镇,我仍沉浸于溪口早晨,沉浸于溪口早晨邂逅的溪口人那种悠然随意的生命状态和生活图景,久久地难以忘怀。太阳有升有降,流水有涨有落,道路有曲有直,王朝有盛有衰。而时间和历史却是个流程,就像潺潺剡溪,无所谓蒋公与毛氏,无所谓民国与共和,依然孳孳不息、义无返顾地朝着终极目标流去。还有袁老、周老和无数洗衣女,全不在乎身后故居的兴衰荣辱和褒贬评说——所以他们就活得闲适而恬淡、满足而快乐、健美而长寿。
带着这个遗憾,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来不及洗漱,独自在溪口街头转了一程。过了门前大道和绿化带,一条河流猝然出现眼前,大概这就是溪口因此而得名的剡溪吧。剡溪似乎也睡眼惺忪,依偎在山岚晓雾之中,呢喃着谁都听不懂的梦呓。循了呢喃梦呓,我突然发现溪里有几个肉色浮子忽隐忽现,再透过桥墩望去,上游也有一长排彩色亮点在水边波动。我急走几步,来到桥头,问过一位晨练老人,才弄清那肉色浮子是男人洗澡,彩色亮点是妇女洗衣。我惊异得差点叫起来。在家用电器层出不穷、家居设施日新月异的今天,溪口人仍保留如此原始的洗涤和保洁传统,真是太久违亦太稀罕了!
老人听出我的口音,也操着关中话和我攀谈起来。看到他侃侃而谈和矫健举止,真想不到他竟然八十六岁高寿。他说他是奉化人,两个女儿都在溪口,退休后就在此安度晚年。他叫袁嘉耿,在陕西生活了三十余年,所以对关中话并不陌生。真是半个乡党,霎时谈话便无拘无束。他毫不隐瞒,说他学的工兵,原在国民党部队当机械师,后投奔解放军,再后转入地方,加入共产党,一直在西安缝纫机厂担任处级干部,退休后才回到家乡。他的身世引起我极大兴趣,便问他当初为什么抛弃国民党?他并不忌讳,说国民党贪污腐败。当谈到蒋介石和蒋氏家族时,他仿佛谈论自己的街坊邻居,既不尊之“蒋总统”或“蒋委员长”,也不讥之“蒋光头”或“蒋该死”,而是很有分寸地称之蒋公,语气语调听起来非常舒然大度。他说,蒋公领导抗日和坚持一个中国,仅这两件事就值得肯定和怀念。必定是历史人物,百年一遇,谁还能揪住历史旧账死死不放哩!说到这儿,他手指对岸优美安谧的街衢巷陌,说当地政府对蒋公故居保护很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人士观瞻游赏,这就是最好证明。
来到桥头武岭街,另一位老人主动将我们迎进自家宅邸。他自我介绍姓周,今年七十又五,是蒋公丰镐房的邻居。蒋公十五岁在此娶了毛福梅,发迹后每次回乡,都要到丰镐房参拜祖宗。解放前一年除夕,蒋公在此举办了最后一次年夜饭,以后去了台湾,再没回来。宋美龄也常来溪口消夏避暑,赏景作画,博物馆有不少她的真迹。还有张学良,西安事变后曾软禁于此,亲手栽下五棵楠树,至今枝繁叶茂。顿了一下他又说,七七事变那年,蒋经国留苏归来,回到阔别十三年的丰镐房,面对众多家人和乡亲,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母亲。在母亲操办下,他与俄国太太蒋方良在丰镐房补办了婚礼。周老显得很健谈,语言流畅,表情坦然,精神矍铄,能猜出他准定是一个热心的义务讲解员。最后,他谈到周蒋两家曾发生的一次纠纷。原来,当年蒋家扩大家业,想买周家这座宅子,谈了几次都没结果。周家祖先是蒋公小时的玩伴,后来就放出话,说全国江山都是蒋家的,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蒋公得知此话,便告诫家人,买卖讲求两情两愿,既然人家不乐意,就不能强人所难嘛!周老说到这儿,指着两家隔墙上斑驳的砖雕,深情而坦荡地说:“从此,周蒋两家平等相处,和睦为邻,再无任何纠葛。”
告别两位老人,我独自徜徉于溪口街头。几条大街很整齐,路面为大理石或人造花岗石铺成,宽敞平坦,几无杂陈。临街建筑,高低不等,错落有致,一律粉墙青瓦,画窗槅门;时有现代化建筑点缀其间,造型、材料、位置等都经过精密选择和设计,与古式建筑协调一致,在整体古色古香中透露出诸多现代感来。特别是故居别墅、祖墓宗祠、玉泰盐铺、丰镐房、文昌阁、小洋房等遗迹,风雨如晦,沧桑历历,看起来非常古朴、神秘、矜持和端庄。丰镐房取西周京都之意,说明蒋氏家族为姬姓后裔,姬与蒋近音,所以后来就尊为蒋氏。丰镐房占地五千平米左右,分为前厅后堂、四廊两厢。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开设,曾遭火灾和虫灾毁坏,现存建筑属当代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书写“清庐”二字,西侧界墙刻有蒋公亲笔“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祖墓宗祠分前后两进,门口牌楼飞檐攒拱,彩绘雕栏,横匾“忠孝传家”四字为蒋公亲书。虽然不能入内观瞻真容,但从其弥散的气息氛围中,我已感到历史的价值与文化的意义,贪恋地拍摄了许多照片。
随后,我顺着石砌小道,来到小镇中心文昌阁。该建筑为蒋公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抗战时被日机炸毁,现为原址复建。阁楼为三层,高十余米,雄踞于剡溪之畔、崖石之巅,下临溪潭。据说,蒋方良曾在此跳水,蒋公得悉后,认为有伤风化,即令禁止。四周林木遮天,芳草萋萋,环境十分优美。我在崖畔树丛中多方寻觅,仍未发现俄国女子跳水的蛛丝马迹。复回街头,环顾四周,但见青山、绿水、晓雾、胜迹,还有成排成排的玉兰、琵琶和樟楠,使小镇显得更加古典雅致、玲珑剔透。
此刻,虽然各个场馆仍未开门,而街上人明显多起来。我仔细打量,多是当地居民,有晨练的男女,有上学的学生,有打扫街道的保洁员,更多的要么去洗衣要么去洗澡。偶尔也有和我一样的匆匆过客,时而惊奇地这儿那儿转转,时而趴着馆舍门牖左右上下探探,时而打开手机或相机卡擦卡擦拍照——不在于窥视内存的多少与真伪,而在于感识溪口早晨浓得化不开的情怀与意蕴。我就这样在街上走着走着,看着看着,希冀侥幸时能扑捉到一丝历史的注脚和人生的哲理。
最后,我来到河堤,朝着剡溪上游,拍了几张当今鲜有的居民洗衣图。一条清溪,一排身穿五颜六色衣裙的洗衣女,约有三四十人,算上来来去去的,人数将更多,场面非常壮观。她们身后平台还停着几辆摩托,想必有人是从远处专程来此洗衣的吧。她们的手像一对白鸽,在碧波中上下飞翻,涫了浪花,涫了薄雾,涫了欢声笑语,把多日的邋遢统统付之流水,并用一种叫清洁和爽惬的意味迎接一轮新生的晓阳。这的确是一幅令人无限眷恋和感慨的画面,原始、朴实、新鲜,无时不揶揄煽惑人性之赖的执著记忆!霎间,我仿佛返老还童,沿着亲水平座一级级台阶,像一个刚刚睡醒还不住揉搓双目的稚子,向着水边走去,向着正在洗衣的姐姐、妈妈和奶奶走去。
洗衣码头修有水泥台沿,临水是大小不等的天然石头。水很清澈,看一眼就让人心醉,只想捧着喝个痛快;水又很透亮,像一面镜子,把伊人音容笑貌连同被洗涤的衣物一起漂洗到镜面里去了。她们中既有新潮少女,也有时髦女郎,还有耄耋阿婆。我接连为她们拍了几组特写镜头,便问一位阿婆,为什么不在家用洗衣机?阿婆答,洗衣机既费电又嗡嗡叫。一位姑娘咯咯笑了,诘问,还有骑摩托的,油费比电费更贵,可怎么说?阿婆又道,溪水洗衣不用熨烫,穿上舒服。还是那位姑娘,说关键是环境好,空气新鲜,图个好心情!一位中年妇女插话,说,瞧这山水和空气,要多好就多好,人只有随了自然,接了地气,才能健美和长寿。阿婆忙附和,说就是的,如今万事都靠机器,人就会懒,懒了容易变丑。逗得大家畅怀大笑,笑中便有人撩水嬉戏,全都是谁丑谁美的话,激溅得水花和笑声揉成一团乱麻。另一姑娘却不以为然,说她其实只是眷恋,为了体验妈妈和奶奶过去的生活。她站起来,像跳芭蕾似的踮着脚尖大发感慨,说人工洗衣很好,只可惜没有皂角和棒槌!她的话又激起一波笑浪,笑声随着剡溪的清流传得很远很远。
回到酒店,正赶上吃早点。临上旅游大巴,临告别这座江南小镇,我仍沉浸于溪口早晨,沉浸于溪口早晨邂逅的溪口人那种悠然随意的生命状态和生活图景,久久地难以忘怀。太阳有升有降,流水有涨有落,道路有曲有直,王朝有盛有衰。而时间和历史却是个流程,就像潺潺剡溪,无所谓蒋公与毛氏,无所谓民国与共和,依然孳孳不息、义无返顾地朝着终极目标流去。还有袁老、周老和无数洗衣女,全不在乎身后故居的兴衰荣辱和褒贬评说——所以他们就活得闲适而恬淡、满足而快乐、健美而长寿。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风啸啸兮黄水寒
别有洞天森和源
医护两会群英聚
回眸龙年奏凯旋
基地医院大发展
专家频入生力添
只为悬壶济普世
志在黎民多康健 新年在即,省老科协医师分会、护理分会在
2024-12-29 19:31:02
“七月流火”的一天下午,我从上海去庐山参加一个活动,晚上顺道住在溪口。也许出于回避政治敏感问题和不失来此一游的矛盾心理,主办方做出只住宿不游览的安排,加之
2024-12-29 19:30:23
作人作文品行端,
诚心诚意口碑传。
巧解乡镇疙瘩事,
走遍丹江清流源。
药食安全双肩扛,
规范市场紧绷弦。
散文随笔耐品咂,
商山草医录仙丹。
政文两界一口夸,
诚朴和雅李育善。
2024-12-29 19:28:12
渊湲,源原源远涴。湲渊缘圆垣。圆垣缘元园,园媛苑。袁袁渊圆,援辕掾元员。缘元园芫葾,袁袁援园,爰园葾芫。妧妧怨袁袁,缘袁院垣远盶元园,愿袁袁远园媛。袁袁冤,原愿妧妧,愿鸳缘愿
2024-12-29 19:25:28
年过半百,诸多往事都已记忆不清,唯独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现在回味起来,感觉如同昨日发生一般。童年之时发生的一切,都是时代刻下的烙印,有着当年岁月留下的痕迹
2024-12-29 19:20:25
感谢古人
替我们
总结曾经
历数过往
展望明天
月移西楼花始眠,
风动南苑映阑珊,
何以美梦逍遥去,
好迎晓日耀明天。
再有两天
我们将进入2025年
即将过去的2024年
大家
2024-12-29 19:19:29
寒冬悄至,寒意如凛冽的风刃,丝丝缕缕地刺入骨髓。我满心忧惧地望着院中的鱼缸,唯恐它难以抵御这酷寒的侵袭,于是决定放掉缸里的水。当我的手缓缓探入水中,捞起那灵动的鱼儿、
2024-12-29 19:17:4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