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苏州情结
十多年前,我由杭州乘船来苏州,历览了各处园林,写得一篇《苏州园趣》;后来自觉不自觉地在两部长篇小说中均把主人公设置为苏州人,并大篇幅描写了苏州园林、苏绸、苏绣和历史文化。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今年初,朋友把我由上海拉来,从此便与苏州终日厮混一起了。有人说这是冥冥中神的安排,有人说这是一种痴迷的错觉,还有人误以为我原本就是苏州人或早已移居于斯。但在我看来,大概这就是佛洛伊德所说的情癔综,是一位西北汉子对苏州亦即对水的迷恋吧。
我来苏州帮朋友搞动漫,公司在工业园区,背靠独墅湖,南北两面都临河。阳光明媚,湖风徐徐,蓝天澄明,白云似锦,此时坐在十二层楼办公,简直就是沟通天地的使者,是代表人类和上帝签署人与自然和谐的契约。到了晚上,渭塘两岸华灯熠熠,月色融融,渔火点点,我用心体验这天人合一的美妙。不,我觉得那不是体验,而是实验——看看生命此番会表现出何等样态?人们三五成群,有的沿仿古长廊散步,有的在观水平台闲聊,有的在临水广场翩翩起舞;而一些老人既不散步,也不闲聊,更不跳舞,只是纹丝不动地默默注视着水面。瞧他们亲水爱水的样子,仿佛液化成了一滴巨大的水滴,正与面前更大的水滴亲昵互诉哩。
老子曰:“上善若水。”孔子曰:“智者乐水。”景因水而胜,人因水而美,所以才有“自古吴越多美女”的传统,才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誉,无怪乎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苏州为“东方威尼斯”。不错,威尼斯可谓“河街如网”,而苏州除此之外,更有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和太湖“四星托月”的优势,堪称世间独一无二的造城范本。有了这些理性与感性升华,我便对苏州产生一种几近嫉妒和觊觎的迷恋。凡节假日,我或乘船沿运河观赏古城风光,或徒步窥识古代“水陆盘门”的军港城防,或坐车绕湖体味“大园林”的浩渺与深邃……再后来,我乔迁老城区,每天早晚都沿河转悠,一天一条,几乎游遍城区的大小河流。我发现这里河水很深,但流速小,一般人难辨清流向,想必划船很费力。但仔细盘算,既然流速小,既然没有顺流和逆流之分,加权平均,相对还是很省力的。于是我也像那些河流一样,悠闲地、散澹地、毫不经意地游走着,悠哉游哉,不亦悦乎?
苏州人很精明,把水、林、土、石的关系处理得尽善尽美,凡河塘,凡小岛,凡空地,抑或一块石头、一座土丘、一条小巷,都会造出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观。金鸡湖可谓大矣,但那绵延数十里的绕湖大道、水陆花苑、绿色长廊、临水广场,还有点缀其间的亲水平座、观赏平台、景观小品、亭台水榭、画舫游艇,以及随意散落的欧美式休闲小屋、游艺场馆、宾馆酒楼等,一下拉近了湖与城的距离,亲近得就像在自家门口。每当夜幕降临,那长一百三十多米、宽二百多米、高百多米,集激光镭射、水幕电影、艺术焰火与音乐喷泉于一体的水幕造影,像琼林玉山似的横桓于黑与白、天与地之间,水于是就有了生命和激情。此时站在它面前,与其说是观赏,毋宁说是生命对生命的交流与互动更恰当。
再看外城河两岸,那蓊郁的林木、芬芳的花草、古朴的亭榭、参差的怪石、精美的雕塑、新颖的月台、造型各异的桥梁等,赋予水更深广的底蕴,反过来水又给周围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灵气。我常去南外城河,在水陆盘门和桂花公园之间十多里景区留恋往复。河水很清,微风微澜。每当汽艇或游轮驶过时,浪花便从吃水线里蹿出来,一层一层,雪白雪白,一直推叠到人的脚下。这时择石而坐,眯缝着眼,什么也不想,让水,还有花香、浓荫、以及无处不在清新空气,一股脑灌注全身,那是何等享受,惟有一颗刚被洗涤了的心才能知道。忽然一声惊叹,打破片刻宁静,我左右顾盼,发现一钓者钓得一条大鱼,忙跑过去看稀奇,不料他又甩钩放生。我问为什么?他说鱼太大,钓竿承载不起。我说顺水面拉拽,矛盾不就解决了?但他依然抖动钓竿,有意让鱼儿跑掉了。
一个周末早晨,在养蚕里小河旁,我向河道保洁员提出义务劳动的请求。他把篙深深一插,使劲摇晃小船,哈哈大笑,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他靠拢船,接我上去。小船划动了,我一边打捞漂浮物,一边和他攀谈。他姓李,那个女人是他妻子,均届天命。他说他俩承包了四五里河道,每天早晨七至下午五点上班,往复巡回两次,然后随时发现随时清理,下班时再把垃圾搬走。突然,他妻子捞起一条小鱼,我忙去抓,她却把鱼放了。我问为什么?她淡然一笑,说河里的鱼不能吃。我说水这么清,难道鱼有毒?她丈夫释橹插篙,指着远处水面说:“是呀,水清了,鱼也有了,但排污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所以河里鱼不能吃。”我轻哦一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钓者和这位保洁员放生,其间隐含着多么强烈的渴望和希翼啊!由此可见,要实现苏州市长在国际著名水城高层论坛上提出“把苏州塑造成中国最具东方特色的水生态旅游城市”的承诺,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哦,我爱苏州水,更爱苏州鱼,不知何时才能吃到家门口河里的鱼呢?人们期待着。
作者简介:梦萌,高级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爱河》《悲喜娱乐城》《倾城》《金喽啰》《新部落》,中短篇小说集《绿太阳》《和谐的比例》,长篇纪实文学《水经泽被》,文论集《论梦萌与梦萌论》,散文集《随意即风景》等3部以及报告文学集多部。小说《爱河》在省台长篇连播,散文散见于《散文》《中华散文》《读者》等各类报刊,有的作品介绍到国外。
我来苏州帮朋友搞动漫,公司在工业园区,背靠独墅湖,南北两面都临河。阳光明媚,湖风徐徐,蓝天澄明,白云似锦,此时坐在十二层楼办公,简直就是沟通天地的使者,是代表人类和上帝签署人与自然和谐的契约。到了晚上,渭塘两岸华灯熠熠,月色融融,渔火点点,我用心体验这天人合一的美妙。不,我觉得那不是体验,而是实验——看看生命此番会表现出何等样态?人们三五成群,有的沿仿古长廊散步,有的在观水平台闲聊,有的在临水广场翩翩起舞;而一些老人既不散步,也不闲聊,更不跳舞,只是纹丝不动地默默注视着水面。瞧他们亲水爱水的样子,仿佛液化成了一滴巨大的水滴,正与面前更大的水滴亲昵互诉哩。
老子曰:“上善若水。”孔子曰:“智者乐水。”景因水而胜,人因水而美,所以才有“自古吴越多美女”的传统,才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誉,无怪乎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苏州为“东方威尼斯”。不错,威尼斯可谓“河街如网”,而苏州除此之外,更有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和太湖“四星托月”的优势,堪称世间独一无二的造城范本。有了这些理性与感性升华,我便对苏州产生一种几近嫉妒和觊觎的迷恋。凡节假日,我或乘船沿运河观赏古城风光,或徒步窥识古代“水陆盘门”的军港城防,或坐车绕湖体味“大园林”的浩渺与深邃……再后来,我乔迁老城区,每天早晚都沿河转悠,一天一条,几乎游遍城区的大小河流。我发现这里河水很深,但流速小,一般人难辨清流向,想必划船很费力。但仔细盘算,既然流速小,既然没有顺流和逆流之分,加权平均,相对还是很省力的。于是我也像那些河流一样,悠闲地、散澹地、毫不经意地游走着,悠哉游哉,不亦悦乎?
苏州人很精明,把水、林、土、石的关系处理得尽善尽美,凡河塘,凡小岛,凡空地,抑或一块石头、一座土丘、一条小巷,都会造出美轮美奂的园林景观。金鸡湖可谓大矣,但那绵延数十里的绕湖大道、水陆花苑、绿色长廊、临水广场,还有点缀其间的亲水平座、观赏平台、景观小品、亭台水榭、画舫游艇,以及随意散落的欧美式休闲小屋、游艺场馆、宾馆酒楼等,一下拉近了湖与城的距离,亲近得就像在自家门口。每当夜幕降临,那长一百三十多米、宽二百多米、高百多米,集激光镭射、水幕电影、艺术焰火与音乐喷泉于一体的水幕造影,像琼林玉山似的横桓于黑与白、天与地之间,水于是就有了生命和激情。此时站在它面前,与其说是观赏,毋宁说是生命对生命的交流与互动更恰当。
再看外城河两岸,那蓊郁的林木、芬芳的花草、古朴的亭榭、参差的怪石、精美的雕塑、新颖的月台、造型各异的桥梁等,赋予水更深广的底蕴,反过来水又给周围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灵气。我常去南外城河,在水陆盘门和桂花公园之间十多里景区留恋往复。河水很清,微风微澜。每当汽艇或游轮驶过时,浪花便从吃水线里蹿出来,一层一层,雪白雪白,一直推叠到人的脚下。这时择石而坐,眯缝着眼,什么也不想,让水,还有花香、浓荫、以及无处不在清新空气,一股脑灌注全身,那是何等享受,惟有一颗刚被洗涤了的心才能知道。忽然一声惊叹,打破片刻宁静,我左右顾盼,发现一钓者钓得一条大鱼,忙跑过去看稀奇,不料他又甩钩放生。我问为什么?他说鱼太大,钓竿承载不起。我说顺水面拉拽,矛盾不就解决了?但他依然抖动钓竿,有意让鱼儿跑掉了。
一个周末早晨,在养蚕里小河旁,我向河道保洁员提出义务劳动的请求。他把篙深深一插,使劲摇晃小船,哈哈大笑,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他靠拢船,接我上去。小船划动了,我一边打捞漂浮物,一边和他攀谈。他姓李,那个女人是他妻子,均届天命。他说他俩承包了四五里河道,每天早晨七至下午五点上班,往复巡回两次,然后随时发现随时清理,下班时再把垃圾搬走。突然,他妻子捞起一条小鱼,我忙去抓,她却把鱼放了。我问为什么?她淡然一笑,说河里的鱼不能吃。我说水这么清,难道鱼有毒?她丈夫释橹插篙,指着远处水面说:“是呀,水清了,鱼也有了,但排污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所以河里鱼不能吃。”我轻哦一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钓者和这位保洁员放生,其间隐含着多么强烈的渴望和希翼啊!由此可见,要实现苏州市长在国际著名水城高层论坛上提出“把苏州塑造成中国最具东方特色的水生态旅游城市”的承诺,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哦,我爱苏州水,更爱苏州鱼,不知何时才能吃到家门口河里的鱼呢?人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十多年前,我由杭州乘船来苏州,历览了各处园林,写得一篇《苏州园趣》;后来自觉不自觉地在两部长篇小说中均把主人公设置为苏州人,并大篇幅描写了苏州园林、苏绸、苏绣和历史文
2024-12-19 09:26:55
冬天就像一首诗,
初雪轻轻飘落,带来一片宁静,这宁静仿佛是诗的开头。
寒风吹过,发出呼呼的声响,就像奏响了寒冷的音乐。
那些没有叶子的树枝,在风中好像在小声地说着话。
雪花不
2024-12-19 09:26:37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种艺术,它不依赖于笔墨和画布,而是以面粉为媒介,以双手为画笔,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绚丽的民俗画卷。它,就是泾阳面花。2024年12月17日,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咸阳分
2024-12-18 22:26:52
爱东来,学东来,
处处涌现胖东来!
真心卖,实意买,
人人心里乐开怀!
员工老板齐心力,
卖者买者分不开。
互成全,互友爱,
优良四风美生态。
我为人人不吃亏,
人人为我幸福来。
2024-12-18 22:26:19
——纪念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
(一)
悠悠岁月诉沧桑,澳门自古是华疆。
葡萄牙人曾驻足,四百多年风雨霜。
回归前夕民声沸,期盼曙光照四方。
一九九九年岁末,五星红旗
2024-12-18 22:25:53
黄光宇中国红刊传媒有限公司和澳门《红刊》杂志创办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的25周年。随着澳门同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爱国爱澳已从一种民间情
2024-12-18 17:13:0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