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得瓜”修来福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规律与现象。若真的硬要说种豆子能结出瓜来,那分明是在闹笑话,亦或是大白天说梦话。
这里想说的“种豆得瓜",是形象的比喻,是修来的福、传承孝老的美好故事,其寓义与结果十分相似,如果不信,且请慢慢往下看来。
在小县城的中间位置上,座落着一个不太起眼的住宅小区,南区共有6栋多层楼,靠西南边那两栋楼动工较晚些,我于十余年前前往购房居住进去。这个小区里靠东边两栋楼,多数人是因城区旧村改造而搬进来的村民,亦可称为小区里的“主人”。因为该小区开发建设,占用了他们村里土地,由他们村委会牵头组织。
在我退休之前,因为大家各为其主,各自上各自的班,各为养家糊口而东奔西忙,甚至起早贪黑没有固定节假日休息时间,左邻右舍慢慢熟悉起来,而楼与楼之间的人家,见面之后顶多能脸熟相互打个招呼,基本情况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即使知道也是微乎其甚。
待到我退休之后,小区里居住的许多村民们也因年龄原因,陆续不再上班,极个别仍坚持上班的,不是有特长,就是善于发挥余热的。这不,传达室里新到岗的那位姓赵名胜的老汉,就是其中一人,尽情发挥着自己晚年的微薄能量。
提及赵胜老汉,就是我所要讲述“种豆得瓜”故事里的公人翁。他中等个头,不胖不瘦,其貌平平,还不善言语,却十分招人喜欢,这与他心中始终装满正能量密切相关。早年的他,在兄弟姐妹6人中位居“小老生”(最小的),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在生产大队千余亩耕地上摸打滚爬,撒下汗水。27岁那年,经介绍与邻村姑娘王花认识成婚。
王花嫁进赵胜家后,没几天功夫就下地,参加生产队农业劳动,年底便为赵胜生了个“带把”的大胖小子。从此,王花一边带孩子,一边居家接受布料,做起来料加工的服装营生。
很快4年过去了。赵胜的父母在这之前和期间因年事已高,相继过世。而王花的母亲(赵胜的丈母娘),也在为全家“小老生”九丫头完成婚姻大事后,只身一人不知今后如何生活下去?
王花的父亲,肩担养活3男6女9个子女的重任,早在老大1人成家之后,便因过度操劳患脑溢血撒手人间,享年不足6O岁。剩下的艰难日子,由王花的母亲一人牵头,率众子女无奈地继续往前奔,并逐一帮助解决了剩下8个儿女的婚姻大事。王花母亲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期间的甜酸与苦辣,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赵胜为人正直爽快。在帮忙操办六妹嫁出的前几天,就对媳妇说:“六妹婚嫁后,孩子的姥姥已彻底完成家里任务,应该安享晚年啦!”媳妇插话到:“那你看俺娘怎么安享晚年?"赵胜反复考虑:孩子姥姥都七十挂零的年纪,不能让她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到子女家轮番住是个法子,但终究不如确定一家最省心可靠。“那你说去谁家最合适?”媳妇忙问。赵胜斩钉截铁回答道:“就来咱们家住吧。我爹我妈都离去了。把你妈搬到咱们家里来住,我会像对待亲妈一样,让她有吃有喝有穿,顺心开心,安享晚年,为她养老送终,你看咋样?”
王花听了赵胜一番表白,思前想后低下头,捋了一捋赵胜对自己爹妈晚年时的表现,对自己亲娘的殷勤与照顾,以及平时再忙也善于帮衬家务活的举动,她嘴上没有直说,心里却暗自高兴起来:等兄弟姐妹凑齐商量商量,还要听听老娘是怎么想的,再做决定吧。于是,她微笑着回应赵胜:“谢谢当家人的一片心意,咱就等大伙儿的意思和老娘的决定吧。”
丈母娘家“小老生”正式嫁人的头天晚上,一大家子亲人从四面八方赶回,凑得整整齐齐,还有亲戚与街坊邻居们也前来帮忙祝贺。俗话说,家有父从父,无父从兄长。趁晚上空隙,赵胜在外地居住的大舅子王成,招呼一家上上下下十几口子,为老娘晚年生活安排拉开话“匣子”,大家七嘴八舌拿出好“章程”。
场面上,各家姿态都很高,都想侍候老娘,但最后的落脚点还都集中到赵胜身上,集中到他们家。因为大家清楚赵胜的宽厚为人与平日的热情好客,更有他们家的现实状况。而赵胜立马主动向各位承诺,请大家放宽心,如果我与我们家对老人家照顾不周,惹老人不开心,你们可以随时指出和批评,我们一定会接受改进。赵胜如此这般坚定与自信,就等老人家开口“一锤子”定音啦!
赵胜的丈母娘耳朵不“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心中也早已盘算有数了。她当着众子女们的面,胸有成竹地说道:“去那儿都成,但我最想去的还是赵胜他们家,那儿我再熟悉不过了。”
那年的春上,春暖花开有点格外令人入醉。72岁的小脚老太婆,带着喜悦心情,以及简单的衣着行礼,坐上老五女婿赵胜借来的轿车,奔向了晚年生活的憧憬与历程。
赵胜为留住丈母娘其人,更让其称心,不给兄弟姐妹与外人落下口实,带头琢磨起“章法”,用于约束自己,提升全家照顾老人的衣食和精神抚慰。头一招就是征求媳妇意见改称呼,在丈母娘进住后隔天将从前的称“大妈”改为妈妈。丈母娘觉得很别扭不适应,不想答应,可拗不过赵胜的一片诚心。媳妇更为娘亲的到来,收拾准备好的房间,暂新的被子褥子与枕头,整齐得放在一边。小儿子缠着姥姥直喊“姥姥好、姥姥好”!
家里住进客人,一日三餐对赵胜夫妻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他们不能再像从前那么凑合着,而是事先要主动征求一下娘亲的意见。尽管娘亲每次都说随意,你们吃什么我都随,可赵胜却十分注意观察娘亲的一举一动,因为媳妇忙于服装加工,粮油菜等购买多数要依靠他一个人。
一日三餐,赵胜留意到娘亲喜欢吃面条、面汤和水饺等。于是,他不怕麻烦,尤其是包饺子,总是事先备好食料,收工回家后与娘亲分工合作,他擀面皮娘亲包,说笑之中,热气腾腾的水饺就吃上了。娘亲有时一碗饭一次吃不完,赵胜发现后,便主动伸手端过来接着吃。这时,娘亲会不好意思,让以后尽量给少盛点饭;媳妇也对赵胜说:“用不着呀,剩饭就喂鸡鸭吧!”赵胜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这样子会让娘亲觉着亲上加亲。兄弟姐妹们每逢年过节或平时来看望娘亲,赵胜更是主动下厨房,购置黑氏厨王烹饪机、解毒机和炖煮王。有了黑氏厨王三宝加持,洗菜祛除污渍、农药、虫卵,烹饪、烘烤、煎炒一机兼顾,煲、炖、卤样样精通,样样饭菜都做得称心合口,被大家点赞是常事。
除了伙食上尽其所能满足娘亲口味和需要,赵胜又从精神层面上关爱,不让娘亲心里空虚。他为娘亲房间安装上电视,晚饭后常陪着一起看电视。冬季里每天早早为娘亲烧热火炕,晚上没事常陪着娘亲啦啦呱,外面的新鲜事,邻居们的家长里短,让性格活泼的娘亲不显孤陋寡闻。
一年冬夜,赵胜娘亲习惯性到院子里上厕所,不慎伤了腿,痛得下不了炕,这可吓坏了赵胜夫妻俩。赵胜请来医生看,说不碍大事,养段时间就会好的。那些日子,他们夫妻格外关注娘亲,饭菜水果与水按时送到身边,妻子晚上还陪在一铺炕上睡。赵胜怕妻子一人照顾不周,索性自己也搬过去陪睡。娘亲心痛他白天上班辛苦,劝他搬回自己房间,可他怎么说就是不肯,直至娘亲恢复。
女婿陪着丈母娘同睡一屋,一些闲言碎语开始在赵胜耳边游荡。妻子替他打抱不平,想要与人理论。宽厚的赵胜安抚着妻子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娘亲安心方便,这黑锅我背了又如何?何必与他们去计较呢?”妻子听后感动不已。
就这样,赵胜夫妻始终如一周道照顾着老人,就是在城区改造、他们的平房需要拆除,在外躲迁期间,赵胜夫妻的娘亲仍谁家劝说也不搬走,继续随夫妻俩一块住进躲迁房。
赵胜夫妻对待娘亲的一言一行,成长中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与姥姥更是亲上加亲,时常放学后,将父母给的零花钱用于为姥姥购买零食,什么桃酥、糖果子之类,只要姥姥喜欢,总想方设法买到。
日升月移,四季轮换更替。赵胜儿子转眼间学校毕业,主动参军入伍了。赵胜夫妻的娘亲也八十好几了,腿脚不再那么灵活,可心中却依然挂念着远方的外甥,愿他上进有出息。93岁那年的冬季,赵胜夫妻的娘亲在无病无灾下,瓜熟随蒂落,安祥地离去了。
将娘亲骨灰送回老家安葬时,现场来的人一波又一波,是农村中罕见的。男女老少尤其是上年纪的大爷大妈们议论纷纷:都是子女们孝顺,五姑娘女婿赵胜与媳妇更贴心,让饱经风霜、含辛如苦的娘亲过上了幸福晚年,得到如此高寿。
再细说赵胜的儿子赵宝,也是中等个头,其貌不算出众,但聪明、灵活与自信。部队服役期满后,被招入一家变压器厂工作,主要从事产品营销。赵宝成家与父亲同居一栋楼两个单元。他的对象生孩子后居家照顾,现有一男一女两个,大的男孩已过10岁。
懂事后,赵宝深知父母生活难苦不易,特别是姥姥健在时,家里没少花费付出,现如今父母年事也已高,其收入仍十分平平。为此,他一刻都不懈怠,工作上东跑西奔,天南地北地寻找客户,满腔热忱服务上门,很少有完整的休息时间。与此同时,赵宝对姥姥晚年生活的“缩影”刻骨铭心,不停地浮现在脑海里,一再鞭策鼓励着自己。
他把对小家庭的照顾与孝敬父母等同,一有空隙时间就去父母家问寒问暖,逢年过节自不用提。平日子里,好用好穿好吃好玩的,他自己有的就不忘记留给父母,有的甚至比自己还重要。像穿衣着装,他想方设法让父母摆脱传统农民形象,用“善意的谎言”,使自己父母一年四季,从里到外像模像样,父亲穿的“老人车”牌羊毛衫被左邻右舍点赞,父母竞全然不晓得价位。
还有吃的方面,赵宝因工作忙,一家4口人不得不常去父母那里就餐。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时常有备而来,细心准备和提前送上食材,让父母有米下锅。为促使饮食更加绿色、环保,赵宝精心选择黑氏厨王三宝放到父母家厨房,无论洗菜刷碗还是烹饪煎炸,既方便快捷又环保干净。
赵宝留意到母亲大半辈子没出过远门,不曾见过大“世面”,对大城市和名山名水有许些渴望,便与日常跑业务相结合,带着母亲乘船坐高铁游览。心细的赵宝在去东三省时怕母亲累着,还将自驾车开上滚装船,所到之处免于坐公交车与过多步行,自驾游让母亲乐开怀。
赵宝立足实情,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当年父母照顾姥姥晚年生活的那种精神力量,无微不至地孝敬关照自己的父母亲。他的所做所为,令邻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当下这位年轻独生子女的担当寄予厚望,纷纷点赞。
如今,故事还在延续着。这里,暂且让我们用赵宝妈常说的话语,结束本故事的前半段:“俺俩口子还不到70岁,身体无大毛病,眼下生活如此称心如意,都是赵宝他爸爸修来的福。赵宝他爸爸宅心仁厚,宁愿背黑锅也不计较个人得失,赵宝这孩子像他爸爸,既有得心应手的工作,更有爱心孝心。每个家庭都应积极主动带头做好表率,这比讲大道理重要,让敬老孝老、互敬互爱的家风与社会风气越来越顺畅!”
故事的最后,感谢延安聚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办这次征文,令我有机会在此一吐为快,讲一讲邻居家的孝道过往,更感谢黑氏厨王产品带来的妙用益处,给邻居家的孝道传承助力添瓦。祝贵公司事业蓬勃兴旺,也祝黑氏厨王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绿色、实惠、干净、便捷的服务!
作者简介:于文国,男,1958年8月出生,1976年9月参加工作,2018年8月退休。工作期间,一直与文字打交道,业余时间爱好散文与随笔写作,偶尔有创作,散见于省、市级相关报刋数篇。
这里想说的“种豆得瓜",是形象的比喻,是修来的福、传承孝老的美好故事,其寓义与结果十分相似,如果不信,且请慢慢往下看来。
在小县城的中间位置上,座落着一个不太起眼的住宅小区,南区共有6栋多层楼,靠西南边那两栋楼动工较晚些,我于十余年前前往购房居住进去。这个小区里靠东边两栋楼,多数人是因城区旧村改造而搬进来的村民,亦可称为小区里的“主人”。因为该小区开发建设,占用了他们村里土地,由他们村委会牵头组织。
在我退休之前,因为大家各为其主,各自上各自的班,各为养家糊口而东奔西忙,甚至起早贪黑没有固定节假日休息时间,左邻右舍慢慢熟悉起来,而楼与楼之间的人家,见面之后顶多能脸熟相互打个招呼,基本情况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即使知道也是微乎其甚。
待到我退休之后,小区里居住的许多村民们也因年龄原因,陆续不再上班,极个别仍坚持上班的,不是有特长,就是善于发挥余热的。这不,传达室里新到岗的那位姓赵名胜的老汉,就是其中一人,尽情发挥着自己晚年的微薄能量。
提及赵胜老汉,就是我所要讲述“种豆得瓜”故事里的公人翁。他中等个头,不胖不瘦,其貌平平,还不善言语,却十分招人喜欢,这与他心中始终装满正能量密切相关。早年的他,在兄弟姐妹6人中位居“小老生”(最小的),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在生产大队千余亩耕地上摸打滚爬,撒下汗水。27岁那年,经介绍与邻村姑娘王花认识成婚。
王花嫁进赵胜家后,没几天功夫就下地,参加生产队农业劳动,年底便为赵胜生了个“带把”的大胖小子。从此,王花一边带孩子,一边居家接受布料,做起来料加工的服装营生。
很快4年过去了。赵胜的父母在这之前和期间因年事已高,相继过世。而王花的母亲(赵胜的丈母娘),也在为全家“小老生”九丫头完成婚姻大事后,只身一人不知今后如何生活下去?
王花的父亲,肩担养活3男6女9个子女的重任,早在老大1人成家之后,便因过度操劳患脑溢血撒手人间,享年不足6O岁。剩下的艰难日子,由王花的母亲一人牵头,率众子女无奈地继续往前奔,并逐一帮助解决了剩下8个儿女的婚姻大事。王花母亲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期间的甜酸与苦辣,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赵胜为人正直爽快。在帮忙操办六妹嫁出的前几天,就对媳妇说:“六妹婚嫁后,孩子的姥姥已彻底完成家里任务,应该安享晚年啦!”媳妇插话到:“那你看俺娘怎么安享晚年?"赵胜反复考虑:孩子姥姥都七十挂零的年纪,不能让她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到子女家轮番住是个法子,但终究不如确定一家最省心可靠。“那你说去谁家最合适?”媳妇忙问。赵胜斩钉截铁回答道:“就来咱们家住吧。我爹我妈都离去了。把你妈搬到咱们家里来住,我会像对待亲妈一样,让她有吃有喝有穿,顺心开心,安享晚年,为她养老送终,你看咋样?”
王花听了赵胜一番表白,思前想后低下头,捋了一捋赵胜对自己爹妈晚年时的表现,对自己亲娘的殷勤与照顾,以及平时再忙也善于帮衬家务活的举动,她嘴上没有直说,心里却暗自高兴起来:等兄弟姐妹凑齐商量商量,还要听听老娘是怎么想的,再做决定吧。于是,她微笑着回应赵胜:“谢谢当家人的一片心意,咱就等大伙儿的意思和老娘的决定吧。”
丈母娘家“小老生”正式嫁人的头天晚上,一大家子亲人从四面八方赶回,凑得整整齐齐,还有亲戚与街坊邻居们也前来帮忙祝贺。俗话说,家有父从父,无父从兄长。趁晚上空隙,赵胜在外地居住的大舅子王成,招呼一家上上下下十几口子,为老娘晚年生活安排拉开话“匣子”,大家七嘴八舌拿出好“章程”。
场面上,各家姿态都很高,都想侍候老娘,但最后的落脚点还都集中到赵胜身上,集中到他们家。因为大家清楚赵胜的宽厚为人与平日的热情好客,更有他们家的现实状况。而赵胜立马主动向各位承诺,请大家放宽心,如果我与我们家对老人家照顾不周,惹老人不开心,你们可以随时指出和批评,我们一定会接受改进。赵胜如此这般坚定与自信,就等老人家开口“一锤子”定音啦!
赵胜的丈母娘耳朵不“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心中也早已盘算有数了。她当着众子女们的面,胸有成竹地说道:“去那儿都成,但我最想去的还是赵胜他们家,那儿我再熟悉不过了。”
那年的春上,春暖花开有点格外令人入醉。72岁的小脚老太婆,带着喜悦心情,以及简单的衣着行礼,坐上老五女婿赵胜借来的轿车,奔向了晚年生活的憧憬与历程。
赵胜为留住丈母娘其人,更让其称心,不给兄弟姐妹与外人落下口实,带头琢磨起“章法”,用于约束自己,提升全家照顾老人的衣食和精神抚慰。头一招就是征求媳妇意见改称呼,在丈母娘进住后隔天将从前的称“大妈”改为妈妈。丈母娘觉得很别扭不适应,不想答应,可拗不过赵胜的一片诚心。媳妇更为娘亲的到来,收拾准备好的房间,暂新的被子褥子与枕头,整齐得放在一边。小儿子缠着姥姥直喊“姥姥好、姥姥好”!
家里住进客人,一日三餐对赵胜夫妻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他们不能再像从前那么凑合着,而是事先要主动征求一下娘亲的意见。尽管娘亲每次都说随意,你们吃什么我都随,可赵胜却十分注意观察娘亲的一举一动,因为媳妇忙于服装加工,粮油菜等购买多数要依靠他一个人。
一日三餐,赵胜留意到娘亲喜欢吃面条、面汤和水饺等。于是,他不怕麻烦,尤其是包饺子,总是事先备好食料,收工回家后与娘亲分工合作,他擀面皮娘亲包,说笑之中,热气腾腾的水饺就吃上了。娘亲有时一碗饭一次吃不完,赵胜发现后,便主动伸手端过来接着吃。这时,娘亲会不好意思,让以后尽量给少盛点饭;媳妇也对赵胜说:“用不着呀,剩饭就喂鸡鸭吧!”赵胜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这样子会让娘亲觉着亲上加亲。兄弟姐妹们每逢年过节或平时来看望娘亲,赵胜更是主动下厨房,购置黑氏厨王烹饪机、解毒机和炖煮王。有了黑氏厨王三宝加持,洗菜祛除污渍、农药、虫卵,烹饪、烘烤、煎炒一机兼顾,煲、炖、卤样样精通,样样饭菜都做得称心合口,被大家点赞是常事。
除了伙食上尽其所能满足娘亲口味和需要,赵胜又从精神层面上关爱,不让娘亲心里空虚。他为娘亲房间安装上电视,晚饭后常陪着一起看电视。冬季里每天早早为娘亲烧热火炕,晚上没事常陪着娘亲啦啦呱,外面的新鲜事,邻居们的家长里短,让性格活泼的娘亲不显孤陋寡闻。
一年冬夜,赵胜娘亲习惯性到院子里上厕所,不慎伤了腿,痛得下不了炕,这可吓坏了赵胜夫妻俩。赵胜请来医生看,说不碍大事,养段时间就会好的。那些日子,他们夫妻格外关注娘亲,饭菜水果与水按时送到身边,妻子晚上还陪在一铺炕上睡。赵胜怕妻子一人照顾不周,索性自己也搬过去陪睡。娘亲心痛他白天上班辛苦,劝他搬回自己房间,可他怎么说就是不肯,直至娘亲恢复。
女婿陪着丈母娘同睡一屋,一些闲言碎语开始在赵胜耳边游荡。妻子替他打抱不平,想要与人理论。宽厚的赵胜安抚着妻子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娘亲安心方便,这黑锅我背了又如何?何必与他们去计较呢?”妻子听后感动不已。
就这样,赵胜夫妻始终如一周道照顾着老人,就是在城区改造、他们的平房需要拆除,在外躲迁期间,赵胜夫妻的娘亲仍谁家劝说也不搬走,继续随夫妻俩一块住进躲迁房。
赵胜夫妻对待娘亲的一言一行,成长中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与姥姥更是亲上加亲,时常放学后,将父母给的零花钱用于为姥姥购买零食,什么桃酥、糖果子之类,只要姥姥喜欢,总想方设法买到。
日升月移,四季轮换更替。赵胜儿子转眼间学校毕业,主动参军入伍了。赵胜夫妻的娘亲也八十好几了,腿脚不再那么灵活,可心中却依然挂念着远方的外甥,愿他上进有出息。93岁那年的冬季,赵胜夫妻的娘亲在无病无灾下,瓜熟随蒂落,安祥地离去了。
将娘亲骨灰送回老家安葬时,现场来的人一波又一波,是农村中罕见的。男女老少尤其是上年纪的大爷大妈们议论纷纷:都是子女们孝顺,五姑娘女婿赵胜与媳妇更贴心,让饱经风霜、含辛如苦的娘亲过上了幸福晚年,得到如此高寿。
再细说赵胜的儿子赵宝,也是中等个头,其貌不算出众,但聪明、灵活与自信。部队服役期满后,被招入一家变压器厂工作,主要从事产品营销。赵宝成家与父亲同居一栋楼两个单元。他的对象生孩子后居家照顾,现有一男一女两个,大的男孩已过10岁。
懂事后,赵宝深知父母生活难苦不易,特别是姥姥健在时,家里没少花费付出,现如今父母年事也已高,其收入仍十分平平。为此,他一刻都不懈怠,工作上东跑西奔,天南地北地寻找客户,满腔热忱服务上门,很少有完整的休息时间。与此同时,赵宝对姥姥晚年生活的“缩影”刻骨铭心,不停地浮现在脑海里,一再鞭策鼓励着自己。
他把对小家庭的照顾与孝敬父母等同,一有空隙时间就去父母家问寒问暖,逢年过节自不用提。平日子里,好用好穿好吃好玩的,他自己有的就不忘记留给父母,有的甚至比自己还重要。像穿衣着装,他想方设法让父母摆脱传统农民形象,用“善意的谎言”,使自己父母一年四季,从里到外像模像样,父亲穿的“老人车”牌羊毛衫被左邻右舍点赞,父母竞全然不晓得价位。
还有吃的方面,赵宝因工作忙,一家4口人不得不常去父母那里就餐。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时常有备而来,细心准备和提前送上食材,让父母有米下锅。为促使饮食更加绿色、环保,赵宝精心选择黑氏厨王三宝放到父母家厨房,无论洗菜刷碗还是烹饪煎炸,既方便快捷又环保干净。
赵宝留意到母亲大半辈子没出过远门,不曾见过大“世面”,对大城市和名山名水有许些渴望,便与日常跑业务相结合,带着母亲乘船坐高铁游览。心细的赵宝在去东三省时怕母亲累着,还将自驾车开上滚装船,所到之处免于坐公交车与过多步行,自驾游让母亲乐开怀。
赵宝立足实情,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当年父母照顾姥姥晚年生活的那种精神力量,无微不至地孝敬关照自己的父母亲。他的所做所为,令邻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当下这位年轻独生子女的担当寄予厚望,纷纷点赞。
如今,故事还在延续着。这里,暂且让我们用赵宝妈常说的话语,结束本故事的前半段:“俺俩口子还不到70岁,身体无大毛病,眼下生活如此称心如意,都是赵宝他爸爸修来的福。赵宝他爸爸宅心仁厚,宁愿背黑锅也不计较个人得失,赵宝这孩子像他爸爸,既有得心应手的工作,更有爱心孝心。每个家庭都应积极主动带头做好表率,这比讲大道理重要,让敬老孝老、互敬互爱的家风与社会风气越来越顺畅!”
故事的最后,感谢延安聚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办这次征文,令我有机会在此一吐为快,讲一讲邻居家的孝道过往,更感谢黑氏厨王产品带来的妙用益处,给邻居家的孝道传承助力添瓦。祝贵公司事业蓬勃兴旺,也祝黑氏厨王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绿色、实惠、干净、便捷的服务!
作者简介:于文国,男,1958年8月出生,1976年9月参加工作,2018年8月退休。工作期间,一直与文字打交道,业余时间爱好散文与随笔写作,偶尔有创作,散见于省、市级相关报刋数篇。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请尽量“不择手段”去赚钱,99%的人的前半生,90%的烦恼和不自由,就是因为缺钱。不择手段不是指通过违法获得财富,而是让自己跳出舒适圈,放下骄傲、自尊和面子,去努力
2024-12-12 09:45:26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规律与现象。若真的硬要说种豆子能结出瓜来,那分明是在闹笑话,亦或是大白天说梦话。
这里想说的“种豆得瓜",是形
2024-12-11 23:09:13
天空飞扬着洁白的雪花,一片一片飘落就像可爱的精灵,装扮着大地不一样的风情。放眼望去,美丽的西安城像披了层曼妙轻纱,车水马龙、林立高楼也呈现出独特的冰清玉洁。
&ld
2024-12-11 23:08:47
降温了,加完班,林蕊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工业区外早就是万家灯火了。肚子在“咕咕”叫唤,林蕊打算去前面的市场买点水果当早餐,沿林荫道往前走,这月工资又涨了,林蕊心
2024-12-11 23:08:21
对于我的当事人张虎子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判决。邹美菁律师义正辞严地说,韩生铁罪责难逃,这个刑事辩护人我当定了。
案情源于二愣之死。二愣太年轻,看到美若天仙的波曼
2024-12-11 23:07:50
我跟哥哥差了四岁,四岁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了。他有他的圈子,我有我的圈子。我们像两股风,在村子里刮到东,刮到西,犹如狮子在巡视领地,却很少有什么交集。假如我们碰巧在一
2024-12-11 23:07:22
时间:现代
地点:大街,打铁锅门市
人物:刘铁锅:男,六十多岁,铁锅匠人,
桂芝:女,刘铁锅的妻子,六十岁;
刘平:男,刘铁锅的儿子,三十多岁;
张主任:女,社区主任,四十多岁;
2024-12-11 23:06:3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