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苏庄拱桥

  井上村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南山腹地,简易的文字,古朴的村名,“井上”,顾名思义,肯定是在高处。

  井上村现有一千三百多人口,这里的村民很纯朴,或许这就是大山赋予他们憨厚的本性。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这里就有了青莲山、九龙岗、铁白线、青山庵、神仙洞、将台岗、桃连、龙井、岩山、火筒岗、青龙头、白虎山……

  井上村三面环山,村中美景数不胜数,和大多数江南古村落一样,井上村的每一处都有着传奇故事。

  江南的山村一直多雨,溪流、小河纵横交错,而且桥也多。从山坑到井上,一路数下来,大大小小的拱桥不下十座。

  溪流沟渠上的桥,大多都是简易架设而成,一块石板,几根木桩,就能搭起一座木桥。但古人聪慧,往往利用石块拱合原理,依据山形走势,搭成石拱桥,既牢固,又实用,人走牛踏,数百年来承受流水冲击而不毁。

  井上的石拱桥从村口到村中,比比皆是,有尖塘石拱桥,白果树脚石拱桥,青山庵石拱桥,上张石拱桥,庙前石拱桥,上屋木板桥(现水泥桥),下李木板桥(现水泥桥),还有苏庄石拱桥等。

  我有幸跟随汤溪民俗文化研究会的老师们,到井上来挖掘井上村的民俗文化,井上村里的一位大爷带我看了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苏庄石拱桥,并给我讲了这座灵桥的故事。

  我站在桥边,看着这座并不起眼的苏庄石拱桥,脑子里浮现出无限遐想,这座架在苏溪上的石拱桥,无非就是苏庄人迎着朝霞,荷锄下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一条便捷之道吗。

  抑或是在冬天,农闲之时,村民们坐在桥墩上,手里捧个火笼,晒着从草地弯那片山后面缓缓升出的暖阳,看着眼前孩子们你追我赶的玩耍,似一群飞进飞出的山雀,女人们在小溪里捶衣洗涤的情景。

  桥下流淌的清泉是那么的安详,桥和溪流是那么的和谐。

  想不到就这么一座小桥,竟然被村民们称之为是连接“龙脉”的灵桥。

  苏庄,又叫苏溪,是井上村的一个地名,可村里却没有一个是苏姓人家,问过老人,也不得而知。苏庄后面有一片毛竹林,再上面有一座山,叫草地弯,所以这个村子有“靠山”。

  从草地弯经弯坑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这溪叫做苏庄溪,溪水清澈,常年不枯。相传在咸丰(或许更早)年间,苏溪溪上架有一座木桥,一边青龙头,一边连苏庄华屋。

  不知从何时起,青龙头岩石缝里长出一根藤,藤的名字叫做“梅莲”。这棵藤慢慢的长,慢慢的长,从青龙头这头沿着桥栏攀爬,一直爬到对岸苏庄。

  一天,几个放牛娃在桥上玩耍,取竹制鞭,一刀下去,竟然把缠绕在桥栏上的藤蔓给砍断了,结果,没想到一种红色的液体从藤身流出,似血般鲜艳。村民们看到了都说:“不得了了,定是龙脉被砍断了”。

  无独有偶,那一年,乌天黑地,雷雨交加,眼看着一股洪流从弯坑口气势汹汹地冲下来,直逼苏庄。苏庄溪瞬间溪水猛涨,把架在溪上的木桥给冲垮了。

  事后,村民们想,在这棵藤蔓没被砍断之前,这么多年下来,这座木桥都相安无事,为什么今年藤蔓砍断,竟然连桥都被冲垮呢?大家你一语我一言,无形中,村民们就更确切的认为是龙脉断了的缘故。

  于是,为了让龙脉延续,永远不断,大家商量,决定取青龙头之红石,以石砌拱,重新在苏庄溪原址上,改木为石,架起石拱桥,要把龙脉引过来,继续延伸。

  青龙红石筑拱桥,石头拱桥千年牢。龙脉灵气苏庄续,藏风聚气地生宝。

  说来也奇怪,自从架了这座桥之后,苏庄的人口越来越旺,越来越发财。也刚好那些年有一个姓张的太公,是吃“乡瘾”的,(也就是好吃懒做),家产败光,田地卖尽。而苏庄人勤劳智慧,攒起银子,把张太公手上的田亩都买下来。

  苏庄李姓太公又造起豪华气派的“华屋”。李太公造“华屋”还赚了一大片良田。有人就问了,造房子是毁田怎么还赚了田呢?这就是苏庄人的精明之处,象现代人土地置换一样,农民,种田人,土地是命根,哪肯轻易毁掉。

  苏庄太公利用晴雨天气,晴天就盖房子,下雨天就到后山开垦农田,“华屋”造好了,田地也开垦了一大片,一合计一划算,造了“华屋”还赚了。苏庄人就更相信龙脉了。

  其实,这只是流传于村民口中的一个传说,真有龙脉吗?我想,如果真有龙脉,那龙脉引过来的,就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深藏在心中的动力,也就是一种寄托,继承老一辈人吃苦耐劳,辛勤刻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财富的一种精神能量。

  曾经的井上人,他们依托着山林田地带给的丰富的物产,把小山村当作世外桃源,安逸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把一方小天地比喻为山中的“小兰溪”。

  我站在村口,看那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这条公路,更象是龙脉,让井上人与外界有了频繁的联系,发现了山外的精彩世界。去迎接更多的现代信息。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井上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龙脉继续延伸,一个繁花景蔟的美丽宜居乡村展示在纵山怀抱之中。

  苏庄拱桥千年牢,横跨世纪见分晓。

  青龙山前通灵性,白虎摇瑟

  华屋深巷自成风,雕梁画栋工匠巧。

  井上儿女立奇志,不忘初心壮举豪。

  作者简历

  赵海琴,女,自小酷爱文艺,后拜师学习金华道情表演。2020年至今已创作曲艺作品二百篇,作品多次在官方媒体上发表并在曲艺大赛中得奖。曾作为乡村文艺人才,受地方文化部门委派,赴浙江省职业艺术学院、浙江省音乐学院培训。荣获2020年第八届婺城区精神文明草根奖,婺城区基层文艺闪光婺星,入选婺城区第六批金华道情非遗传承人,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焦点 荐)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终于完成了命里的最后一口呼吸生之钟表骤然停摆从此水枯灯灺,叶落花萎,日月不升弹指一挥的如电光阴开始无限期地搁浅下来已遂的念想,未酬的夙愿都涣然消隐积存了一世的人间悲喜

2024-12-05 16:03:34

  井上村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南山腹地,简易的文字,古朴的村名,“井上”,顾名思义,肯定是在高处。  井上村现有一千三百多人口,这里的村民很纯朴,或许这就是大山赋予他们

2024-12-05 16:01:48

誉满华夏核桃乡,主席批示声名扬。商洛金匾核桃都,量大质优产业强。升级换档领潮流,又引红仁创辉煌。业兴产兴前景广,老树新花更风光。

2024-12-05 15:52:49

独腿拄拐登山颠, 直将群峦俯眼观。 志高岂惧征程艰, 飞来石上绽笑颜。

2024-12-05 13:40:02

  这其实是北方极普通的一种落叶乔木。记得小时,我家院子就有一棵据说是百年的古槐,树身粗壮,树皮多皱,特涩。主干粗大,枝杈繁密,叶子浓厚,形如一把撑开的伞。盛夏季节,那伞便筛下

2024-12-05 10:45:55

  寒冬,寒风似无情的恶狼,张牙舞爪地侵袭着世界,似乎要把一切都冰封在它那冷酷的獠牙之下。而暖阳,宛如慈悲的天使,始终努力穿透厚重的阴霾,播洒着希望的金辉。   在我生活的

2024-12-05 10:45:32

  方路教授与你分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你的脸,就是你的风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家,如同一座温馨的港湾,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2024-12-05 10:45:20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