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论家、作家李星先生在《问故乡》研讨会上的发言
【编者按】:2024年11月26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李春光长篇小说《问故乡》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李星老师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高度,对作品题材、结构形式、人物形象、创作手法、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及作品的文学艺术性和现实主义色彩等角度进行了发言。他指出,李春光的《问故乡》,可以说于无声处听惊雷,突然来了重磅的、分量很重的、视野很开阔的、艺术上创新的作品。
此文(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时经过了李星老师审核同意。
此文(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时经过了李星老师审核同意。

《问故乡》研讨会上现场
这本书我紧赶慢赶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是一部很有分量、很厚重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就陕西来说,咱和全国不能比较。这是咱陕西近年的一个重要收获,因为一是这个题材重大,不仅写了内地的官场,前面那个红木、郑红木吧,这是写中国官场。中国官场一些选拔人的标准,他最后当了县委书记和双阳市副市长。这个人,我觉得是新时代我们党的优秀干部的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写的很亲切,不做作。有的人为抬高,给你加好多水分,他反倒经常低姿态地看到自己不足,这个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也有很多想不通的时候,他也看不惯官场的那些不良风气,我觉得郑红木这个形象,是作品的前半部分,也是作品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当代中国文学、陕西文学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是可以称作(典型)的。按照何其芳啊,这些人当时对典型的定义,我觉得应该认为这是一个典型人物,从党的基层干部到县、市级干部的一个典型。

著名评论家、作家李星先生在座谈会上发言
说到二林,就是这个叙事啊,有好多创新,本地大陆叙事是主体。郑二林(新林)小时跟红木就生活在双阳,后来到了台北(和香港)。这是叙事的大背景,后边的叙事都是他给人讲的,有好多事都是自身经历的,但也有一些是他们听说的。这个好像是没有关联的事情,这能串在一个线索上,我觉得作者这点还是下了功夫。尤其有那个小孩叫二林的,从童年写起,开始鼻涕娃娃,爱吃好的怕动弹,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他的眼睛看到的台湾的生活。后来转到了长大后郑新林的眼光,写台湾与香港主要是他的叙事。但后来自然融入郑红木为核心的主体。
结果最后把这都串联一起,叙事有跳跃,有近距离的视觉,有远距离的视觉,有大陆这面的视觉,还有台湾(与香港)那面的视觉。我觉得叙事的方式、叙事的手段,也不无巧妙,有很多似乎没有关联的事情,居然连在了一条线上。这方面,春光煞费苦心,还是下了功夫。现在不能说是最恰当的,但是应该言之成理。基本上说无瑕,顺情顺理,王国维说的让人感到不隔。写大陆与台湾,写现在写过去,让人感到不隔。
我觉得越老越对周围的一些年轻人越佩服,人家的视野,知识面经常就叫我吃惊。我觉得春光的知识面儿,有好多专业知识面,涉及到社会各层次、各方面。哎,人家写啥这个就尺寸掌握着,知识面很开阔,丰富的杂学知识,这一点也叫我佩服。
好像我这脑子不好。昨天晚上才赶着读完,因此也没来得及做笔记。睡觉前写了点儿,在另一个本本写着,这个作品,还是陕西文坛的重要收获。春光真是下了苦工夫。我感到你写的很苦。
祝贺春光,祝贺咸阳文联作协,贡献给陕西(这么一部好作品)。最近文坛比较冷清,打动人的叫人放不下的作品不多。春光这个作品,可以说于无声处听惊雷,突然来了重磅的、分量很重的、视野很开阔的、艺术上创新的作品。春光是个好人,和我一样,不是和人弄事的,而是干自己事业的人。我为好人写了好作品,感到很高兴。我们性格上心理上相通。
李星简介
李星,1944年出生,陕西兴平人,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著有评论集《读书漫笔》《书海漫笔》,专著《路遥评传》(与人合著)等,另外发表《怀旧与招魂——〈读梅林心曲〉》《道德、理性、文化和人》《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男子汉的自省和自审》等论文、评论数十篇,部分作品选入各种专集。历任《陕西文艺》杂志编辑,《延河》杂志编辑,《小说评论》杂志编辑、主编,编审,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生态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影视评论学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2003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突然接到江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负责接待从美国归来的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刻紧锣密鼓地筹
2025-06-16 09:34:27
2010 年盛夏,当我以新闻系毕业生的青涩姿态踏入报社时,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那年偶然邂逅的姻缘,不仅让我与爱人携手伴侣,更让我有幸走近了活跃在陕西文坛的作家梦萌先生。这位
2025-06-15 21:07:17
西北建设杂志社 古城西安,华灯绽放。参加完朋友们盛宴后返回宾馆,惊喜收到好友杨居平先生刊发在今日头条: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共读《恒河源一一叶坪记忆》,感受家乡文化魅力阅
2025-06-14 21:46: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岭南是中国荔枝的盛产地,来到“荔枝之乡”广东增城,有幸能在芒种前一天尝到第一批成熟佳果“妃子笑”,这就要十分感谢赠果主人雷永江
2025-06-13 22:15:23
编者按: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
2025-06-13 22:14:01
西北建设杂志社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大明宫街道办、区文化馆、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主办的“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
2025-06-13 22:02: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