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文化中国行|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揭开黄河西岸芮国的神秘面纱

  在韩城市区东北方向约7公里的西庄镇梁带村,坐落着距今约2800年的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一经发掘,便以其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完好而著称,是我省继秦兵马俑、汉阳陵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国内最早的乐器青铜錞于、最早的宫廷乐器实物漆木“建鼓”、青铜兵器三角形两面刃銎戈,以及比秦始皇兵马俑早500多年的木俑……诸多惊世文物的出土,让古芮国“重现于世”。

  这些文物为研究周代的封国历史、礼乐制度、丧葬习俗、琢玉工艺以及铸铜技术等提供了宝贵资料,特别是在该遗址发现的铸有“芮公”“芮太子”的青铜器,为研究古芮国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芮国,作为一个在我国历史上存续了约400年的两周古国,仅在《诗经》《左传》《史记》中出现寥寥数语。

  由于文献记载疏简,后世对芮国知之甚少,芮国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20年前,在黄河西岸一处小村庄中的意外发现,揭开了这个两周古国神秘面纱的一角。

  2005年春节前后,当地村民发现村北塬岸冲沟有盗掘活动,盗洞自沟畔西侧向南延伸,长达百余米。韩城市文物管理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采取铁丝网封护、专人值守等措施对现场进行周密保护。后经省考古研究院勘探确认,这里是一处范围较大的两周时期贵族墓葬群。

  2005年4月,该墓葬群的考古工作开始。经过几次勘探,工作人员共发现大、中、小型墓葬达1300多座。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考古队先后发掘了“中”字形墓M27、“甲”字形墓M19和M26三座大墓,出土了金器、青铜器、玉器等大量文物。

  在这些文物中,考古队发现部分青铜器上铸有“芮公”“芮太子”等铭文,根据随葬品的特点,再加上墓葬布局均北向、未见殉人等周人墓特征,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点——古芮国都邑。

  为进一步了解古芮国文化面貌,省考古研究院于2007年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与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联合组建考古队,再次对梁带村墓葬群南、北、西三个区域进行考古发掘。

  2007年8月,考古队着手发掘北区的M502大型墓葬和M586中型墓葬,并对发掘现场进行三维立体测绘照相试验。西区墓葬的发掘工作同时进行。当年11月底,发掘工作全部结束,除了北区的M502大型墓葬和M586中型墓葬外,考古队在西区发掘出中、小型墓葬10座以及马坑1座。

  在对M502、M586两座墓葬的发掘中,考古队有了惊人的发现。

  “M502墓室四角二层台上各站立1个木俑,这在西周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将我国古代墓葬殉俑的历史提早到西周时期,比孔子提到‘始作俑者’的年代早约300年。”10月16日,时任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告诉记者。

  考古队在对M502、M586两座墓葬的清理中,发现外棺四周有残朽的立木痕迹,以及个别残留木柱有涂抹朱砂的痕迹,结果证实这两座墓葬均有由两纵三横的圆木与立柱构成的木架,以置棺木,应为专设的棺架。

  “这在此前的考古中从未发现,古文献中也缺少相关的记载。这次发现明确了周代部分较大墓葬确实使用过棺架这类设施,为研究周代的棺椁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孙秉君说。

  2007年发掘的30多座墓葬的年代跨度较大,北区M502、M586等墓葬,将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年代范围的上限提到西周晚期。

  数十座墓葬发掘出土文物的特征以及调查资料等表明,芮国徙居韩城梁带村一带可能在西周中晚期之际,其间,经历了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及中期前段两个较大的时间范围,存续时间长达200余年。

  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分为墓葬区和遗址区两个部分,共发现两周墓葬1300座、车马坑64座,共出土金、玉、铜器等各类文物2万余件(组),其中国内首次重大发现的文物70多件(组)。

  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青铜礼乐器、各种礼玉、佩玉、黄金制品、银制品等,其中不乏稀世罕见的奇珍异宝。这些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全、级别高,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2月14日,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博物馆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四个展厅,展出798件(组)文物。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古芮寻微·故国韶光’为主题,以遗址的惊人发现为序幕,以墓葬遗迹还原西周礼制和丧礼葬俗,以出土文物描摹社会图景和生活风貌,以考古发现补写芮国历史脉络。”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蔡海鹏介绍。

  今年8月23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全国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切实提高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水平,为更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贡献力量。”蔡海鹏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2003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突然接到江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负责接待从美国归来的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刻紧锣密鼓地筹

2025-06-16 09:34:27

2010 年盛夏,当我以新闻系毕业生的青涩姿态踏入报社时,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那年偶然邂逅的姻缘,不仅让我与爱人携手伴侣,更让我有幸走近了活跃在陕西文坛的作家梦萌先生。这位

2025-06-15 21:07:17

父亲辞世五十整, 多想再喊爸一声。 虽然阴阳两相隔, 我想他也倾耳听。 吃苦耐劳勤一生, 忠厚老实我继承。 宁愿亏己莫亏人, 年年喊您在梦中。

2025-06-15 21:04: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古城西安,华灯绽放。参加完朋友们盛宴后返回宾馆,惊喜收到好友杨居平先生刊发在今日头条: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共读《恒河源一一叶坪记忆》,感受家乡文化魅力阅

2025-06-14 21:46: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岭南是中国荔枝的盛产地,来到“荔枝之乡”广东增城,有幸能在芒种前一天尝到第一批成熟佳果“妃子笑”,这就要十分感谢赠果主人雷永江

2025-06-13 22:15:23

编者按: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

2025-06-13 22:14:01

  西北建设杂志社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大明宫街道办、区文化馆、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主办的“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

2025-06-13 22:02: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