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老西安》第五卷首发式上的发言
我知道文杰撰写《记忆老西安》劳苦功高,成就非常大。我在微信上能看一点儿,但是微信上不适合看长的东西,所以扫一眼就放过去了。今天来见到闻频老兄,可以这样说,我是被闻频看着成长的。文杰当然也是老兄,老朋友了。
我对文杰写《记忆老西安》的了解是凭我的直觉,文杰阅历丰富,多才多艺,到了晚年或者退休以后开始从事这个《记忆老西安》方面的写作。文杰是老西安,有这个经历,有这个记忆,也有这个情感的。刚才大家都说了,他这个“记忆”是如此的强,又有如此的连续性,是他的特点。同时也得力于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市文史馆的帮助推动。所以文杰的这个成果既是个人成果,也是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市文史馆的成果,实际上也是西安文化建设的一个成果。
昨天我看了文杰给李连源的《西安旧事》写的序,刚才商子雍老师讲文杰的影响力,我也有这个触动,也有这种感触。文杰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历史的敬重和尊重,也有许多从事老西安的文字工作者、写作者,在文杰的文字里也充满了对他们的尊重。这里有文杰的同代人或者文杰的后辈。
朱鸿有一本书叫《城南》,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他首发式活动,然后我就提到文杰,朱鸿对文杰充满了敬意。真是这样的,就是文杰的同辈或者文杰的晚辈,从事文史类或《记忆老西安》的写作。商子雍老师刚才讲得非常好,文杰的周围,一定是有一个共同的氛围,有一个相对和谐的志同道合的文友圈,在这里互相激励,抱团取暖,互相刺激,共同促进。我觉着从文杰给李连源的序中能读出来文杰的胸怀,李连源也在他的文字里谈到了文杰对他的影响。
文杰是这么说:“咱们各写各的,一是绝不会撞车而令人生厌,因为人们记忆是带有私密性的唯一,千差万别,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会写出各自的精彩和感悟。二是年龄段和经历的不同,咱不随大流,就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也一定会写出各自的趣味与特色。三是我们还有着客观存在的职业隔阂,观念认识的和专注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这种隔阂和角度差异所产生的距离,就是写同样的题材,也天然地决定着我们会各有各的写法。”而李连源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朱老师为人谦和,很乐意与文友分享创作心得,他经常参与一些反映老西安的图书策划编辑,还把我的作品推荐入选,而且他毫无保留和我们交流创作经验,因此我把每次与朱老师的会面都当成学习的机会,把《记忆老西安》当成我的教科书,常常受到启发。”就是这种传帮带和相互帮助、促进,使文杰的“老西安”战队越发庞大和有影响力。
文杰的《记忆老西安》,我的直感,第一个要评价就是历史感,我觉得历史感非常强。第二个是时代感,文杰的《记忆老西安》,它不光是古时的记忆,不光是近代的记忆,它还有对现代、当代西安的一些描述,一些续写,更重要的是他和所谓的正史或者学术样的历史来比,文杰的这一套书,我觉着充满了烟火气、生活味儿,就是有许多人性的气息,鲜活的个性的气息在里面儿充溢着。
如果说写西安可以有各种版本,各种书写的西安传记。我觉着文杰这一套书充满了人性气息,烟火气息的西安传。它里面的许多东西非正史,但又是一些学术著作所不能比的,他有自己的优长。这本书我一定要带回去,认真读,然后争取能写出来我的学习体会。好吧,就这样一个表述。祝贺文杰,青春永驻!
2023年12月25日
李国平,出生于1960年,陕西泾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
我对文杰写《记忆老西安》的了解是凭我的直觉,文杰阅历丰富,多才多艺,到了晚年或者退休以后开始从事这个《记忆老西安》方面的写作。文杰是老西安,有这个经历,有这个记忆,也有这个情感的。刚才大家都说了,他这个“记忆”是如此的强,又有如此的连续性,是他的特点。同时也得力于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市文史馆的帮助推动。所以文杰的这个成果既是个人成果,也是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市文史馆的成果,实际上也是西安文化建设的一个成果。
昨天我看了文杰给李连源的《西安旧事》写的序,刚才商子雍老师讲文杰的影响力,我也有这个触动,也有这种感触。文杰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历史的敬重和尊重,也有许多从事老西安的文字工作者、写作者,在文杰的文字里也充满了对他们的尊重。这里有文杰的同代人或者文杰的后辈。
朱鸿有一本书叫《城南》,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他首发式活动,然后我就提到文杰,朱鸿对文杰充满了敬意。真是这样的,就是文杰的同辈或者文杰的晚辈,从事文史类或《记忆老西安》的写作。商子雍老师刚才讲得非常好,文杰的周围,一定是有一个共同的氛围,有一个相对和谐的志同道合的文友圈,在这里互相激励,抱团取暖,互相刺激,共同促进。我觉着从文杰给李连源的序中能读出来文杰的胸怀,李连源也在他的文字里谈到了文杰对他的影响。
文杰是这么说:“咱们各写各的,一是绝不会撞车而令人生厌,因为人们记忆是带有私密性的唯一,千差万别,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会写出各自的精彩和感悟。二是年龄段和经历的不同,咱不随大流,就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也一定会写出各自的趣味与特色。三是我们还有着客观存在的职业隔阂,观念认识的和专注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这种隔阂和角度差异所产生的距离,就是写同样的题材,也天然地决定着我们会各有各的写法。”而李连源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朱老师为人谦和,很乐意与文友分享创作心得,他经常参与一些反映老西安的图书策划编辑,还把我的作品推荐入选,而且他毫无保留和我们交流创作经验,因此我把每次与朱老师的会面都当成学习的机会,把《记忆老西安》当成我的教科书,常常受到启发。”就是这种传帮带和相互帮助、促进,使文杰的“老西安”战队越发庞大和有影响力。
文杰的《记忆老西安》,我的直感,第一个要评价就是历史感,我觉得历史感非常强。第二个是时代感,文杰的《记忆老西安》,它不光是古时的记忆,不光是近代的记忆,它还有对现代、当代西安的一些描述,一些续写,更重要的是他和所谓的正史或者学术样的历史来比,文杰的这一套书,我觉着充满了烟火气、生活味儿,就是有许多人性的气息,鲜活的个性的气息在里面儿充溢着。
如果说写西安可以有各种版本,各种书写的西安传记。我觉着文杰这一套书充满了人性气息,烟火气息的西安传。它里面的许多东西非正史,但又是一些学术著作所不能比的,他有自己的优长。这本书我一定要带回去,认真读,然后争取能写出来我的学习体会。好吧,就这样一个表述。祝贺文杰,青春永驻!
2023年12月25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2003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突然接到江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负责接待从美国归来的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刻紧锣密鼓地筹
2025-06-16 09:34:27
2010 年盛夏,当我以新闻系毕业生的青涩姿态踏入报社时,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那年偶然邂逅的姻缘,不仅让我与爱人携手伴侣,更让我有幸走近了活跃在陕西文坛的作家梦萌先生。这位
2025-06-15 21:07:17
西北建设杂志社 古城西安,华灯绽放。参加完朋友们盛宴后返回宾馆,惊喜收到好友杨居平先生刊发在今日头条: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共读《恒河源一一叶坪记忆》,感受家乡文化魅力阅
2025-06-14 21:46: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岭南是中国荔枝的盛产地,来到“荔枝之乡”广东增城,有幸能在芒种前一天尝到第一批成熟佳果“妃子笑”,这就要十分感谢赠果主人雷永江
2025-06-13 22:15:23
编者按: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
2025-06-13 22:14:01
西北建设杂志社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大明宫街道办、区文化馆、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主办的“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
2025-06-13 22:02: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