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评张正乾《七绝•游大唐芙蓉园有感》
《七绝•游大唐芙蓉园有感》
桃花屋下风姿绝,金玉亭前舞袖新。
游客谁知豪杰志,诗魂山上竟无人。

赏析桃花屋下风姿绝,金玉亭前舞袖新。
游客谁知豪杰志,诗魂山上竟无人。

从诗题可知,这是一篇游记诗,诗人以大唐芙蓉园为背景,在游玩的过程中,睹物思人,仿佛梦回盛唐。诗歌先写景,再抒情,前两句选取了园中两处风景:桃花屋和金玉亭,从诗中可联想,此两处或为皇家歌舞玩乐之地,一个小小的缩影展现了当时的盛世之貌,此两句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而后两句从游客过渡到豪杰及其志向,似要以此来抒发对盛唐诗人的景仰之情。而这句“诗魂山上竟无人”,这里的“诗魂山”描写的则是大唐芙蓉园里的一处景观,山上竟然没有游人的身影,写出了一种失落和无奈感。下面,根据以上分析,细品一番。
先看第一、二句,这是由具体地点展开的想象,句中的“风姿绝”“舞袖新”,是对舞女美貌身段及靓丽舞姿的描写,这时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仿佛都在纵情享乐,哪里还有豪杰的志向,哪里还有一片诗心在。作者处在当下忆前朝,看见今日似昔日,似乎今日的桃花屋和金玉亭就是当年的桃花屋和金玉亭。诗歌的景物描写是与下文紧密相连的,从舞女到豪杰、诗人,这一过程的转变,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有歌舞、有美女,只看见舞女风姿妖娆;而豪杰、诗人在哪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隐忧。
再看第三句“游客谁知豪杰志”,这里的游客应当指现代人,人们只管在大唐芙蓉园里玩赏,但是领略不到古代豪杰的志气、志向。说明园中,过分的外在华丽堆砌,而人文方面,特别是历史豪杰的推介显得少之又少,对这最重要的部分不多加体现,而把重点放在风流韵事之地,显得现代人的肤浅,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而游客只能浮于表面,走马观花,不能深入到历史中去感受豪杰志士的风采,仿佛是游园一大败笔。诗中一词“谁知”,用疑问表达了遗憾和感伤,暗示了文化的衰败似的。或许,诗人是过分担忧了。
最后是第四句“诗魂山上竟无人”,和第三句一样,前面是不知豪杰志,这里是不见游人,总之就是一种人文的缺失。当然,这里还可以理解为,诗魂山上没有游人,暗示大家对人文方面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只停留在前朝肤浅的享乐层面上,暗示当今在旅游行业上应当注重文化建设,而不应当将一些腐朽的消极的东西作为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增加收入的重点。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冯仁先生去世已两年多了。
记得那是2022年,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的10月13日早上,刚刚打开手机,就看见有微友留
2024-06-17 14:01:40
《七绝•游大唐芙蓉园有感》
桃花屋下风姿绝,金玉亭前舞袖新。
游客谁知豪杰志,诗魂山上竟无人。
赏析
从诗题可知,这是一篇游记诗,诗人以大唐芙蓉园为背景,在游玩的
2024-06-17 13:59:53
绿色发展谱壮歌,
美丽中国看商洛。
一区六县山叠翠,
水入长江与黄河。
其一 洛南县
远古文明存洛南,
百万年前化石多。
仓颉在此造汉字,
汉字故里传薪火。
土厚地广气候好,
核
2024-06-17 13:50:39
据“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经有关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和
2024-06-17 11:08:55
1934年春季,季羡林到了毕业季。3月27日,他完成了学位论文《论荷尔德林早期的诗》的写作。这一学期,他的日记中没有购书记录,满是毕业季的忙乱与怅惘。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考试
2024-06-16 23:04:30
季羡林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人生志业有过很多设想,基本指向学术研究。在1933年8月的日记中,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反复思考与斟酌,列了3个将来可选择的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
2024-06-16 23:02:4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