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读者(四)
这几天我生活在恐慌和抑郁中,恐慌的是电话铃声,电话铃一响,我肉皮一紧,精神高度紧张。
老婆见我整天惊慌失措,魂不守舍的样子,又连挖苦带讽刺地说:“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不砸出血,不砸折骨头,你就不长记性!”
“我都蹓到崖边上了,你不拉一把,还背后再掀一巴掌,踢一脚,你就是个落井下石的货色。”
“滚下去板日踏了才好,免得我跟着一路担惊受怕,不得安然。”
绳子偏逢细处断,就在我魂不守舍,整天人心惶惶,四门不敢出的时候,电话打来了,一看,还是一个陌生号,听到电话铃响,我浑身筛糠一样,三魂已去了两魂。不接吧,电话不停的打,接吧,不晓得会出现么事问题。几次三番,翻来覆去地想,不接也不行呀,若真像治安主任说的那样,是泒岀所或者网警找,我连领导电话都不接,这不是对抗组织、蔑视领导?这不就是罪加一等?于是,我壮着胆子接了电话。
接通电话,对方把我一阵责怪。
“哥,这两天地里活忙得很呐?是在挖红薯,还是在种洋芋?连电话都顾不得接?”对面是我堂弟在说话。
“我以为是谁呢,吓我一跳。”我说,“又换号了?”
“是呀,小半年了。”堂弟说。
“你个书呆子,只懂得开会、作报告,五黄六月,啥季节了,还挖红薯、种洋芋的,祖上代代农民,让你把脸丢完了。”我笑话堂弟,我们之间经常调侃,喜欢胡扯乱吹,喜欢相互作践。
“故意的,故意的,我走哪里都带有一股土腥味,连这点基本常识都忘了,那还得了。”堂弟一阵好笑,又问,“最近忙啥?”
“弟,我不不忙呀。”我赶紧给堂弟回话,“你有么事?”
“就想和你谝谝。”
“唉——哪有心情谝!”
“咋了,是不是又欺负我嫂子了,嫂子把你伙食停了?”堂弟还开着玩笑。
“伙食停了,都是屁大点事,这次怕是惹大麻烦了。”
“咋了吗,哥?””弟弟问我。
于是,我把这段时间写文章得罪人的事情前前后后讲给他听。
没等我完全讲完,堂弟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打断我的话说:“哥啊,我正想为这事找你,今天纪委一位朋友来办公室谝,他想见你,我正寻思着,该如何给人家一个交代呢?”
“娘啊——这回怕是板了!老弟呀,你在外面混得好,赶紧帮哥处理下,化多少钱都行,只要哥不进笼笼就行。”我几乎是哀求他了。
“这不是钱的事。”
“那可咋办?你不保哥,哥进去了,你脸上也无光啊。”我央求着说。
这时候,我听见电话那头弟媳还噗哧地大笑,我心里想:弟媳真是的,哥平时也待你不薄啊,今日儿哥落难了,连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亏得你还能笑得出来,亏得你还是人民教师?
“哥哥,最近嫂子身体咋样?”堂弟叉开话题。
“和我一样,神经了。”我说。
“给嫂子说,心放宽展些,高兴些。叫嫂子准备点菜,我明天就来你家,尽量把事情摆平。”
听了堂弟这些话,我的心才免强平静了些。这一晚,我与妻子俩左眼瞪右眼,几乎一夜没睡,几乎无话可说。
图片
第二天下午,堂弟如期到了我家,我的心已提到嗓子眼上,等待政法公安询问调查。然而,下车只见堂弟一人,还拎着些书和水果,我试探着问堂弟:“人呢?”
“么事人?”堂弟回答我。
“公安啊?”我说。
“哦,你烂子懂得不浅。”弟弟一本正经地说,“他们今天忙,叫我代表他们来处理,走,屋里说。”
堂弟平时来我家,我感觉那么随意与亲切,今日进门使我万分拘谨,甚至敌对。因为他代表政府来的,已不是我那个堂弟了。我把政府恭敬地请回屋里,双手敬烟,双手敬茶。虽然,我知道他平常也不抽烟,但是,今天这礼节不能少,这是表达我对政府人员的谦卑、恭敬与热忱,以便赢得政府的宽恕、同情与好感。老婆也洗了一盘水果端上茶桌,甚至把哄孙子娃最灵验的麻辣条都凑上桌来,让堂弟吃。
堂弟正喝着茶,却噗哧一笑,满口茶水喷了一桌,连水果和麻辣条都沾满了水。
堂弟见我和妻子脸色傻白,语无伦次,便笑着说:“哎呀,哥嫂,有点对不起,玩笑开大了。”
于是,堂弟讲了他听到我的电话后,得知我担惊受怕的样子,他就借机吓我一下,开出这么个玩笑来。
原来如此,妻子一阵苦笑,同时我也来了精神,对堂弟说:“你个小鬼,小时候哥的毛栗壳子(音译:手指头打人)还没挨够吧?老了还想䃼上?”
“不说不笑不热闹吗?”
鬼崽子,敢拿哥开这大的玩笑,我真不知道如何报复是好,我指着桌上的水果,还有麻辣条说:“这两盘东西算你的了,是你用口水号了的,你不吃,已没人吃了。”
“我吃,我吃,吃不了我兜着走。”弟弟一边吃水果,一边又说。
堂弟给我讲,他在微信朋友圈读过我写的《猫与鼠》后,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我还有这样能力,写岀这等好的作品来。如是,他决定回趟老家,深入和我交流,谈我《猫与鼠》的那点事,他要向更高的平台推荐,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我的作品。
堂弟与我年龄相差无几,在县政协文史办公室工作,喜好文学,经常有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作品见于报端、杂志,或网络平台。据说一年稿费都是大几千小几万的赚。他为了活跃家族文化,创建了一个公众号,让大家发挥特长,勇跃写稿,推广宣家族中的好人好事。但是,大家文化水平有限,公众号上大部分都是他的作品。
听了堂弟的话,我的心宽展了一些,但我还是将信将疑地问:“你没日晃(欺骗捉弄)我吧?”
“好哥哩,咋不信任你弟了?”
“我写的没触犯政策,没犯错误?”
“好着哩,揭露假丑恶,宏扬真善美,多正能量的作品!”弟弟还这样赞扬我。
“那主任还警告我,是咋回事?”
“别理他,他是断章取义。”
“唉!我那土的掉渣的东西,也能发表?”我说。
“可以可以!现在的读者刁钻得很,就像城里人,大鱼大肉吃膩了,就想钻到山旮旯里面吃洋芋酸菜糊汤,才觉得天然、营养、过瘾。所以,我们就要用方言俗语,写乡村家长里短,这才贴近生活,接近现实,大家喜欢读。”
堂弟的话,让我眉飞色舞起来。
这时,堂弟又说:“我给哥说哦,虽然内容是健康的,也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情节还得加工,语言还得提炼。不过,这是我的活,你就别管了。以后,大胆地写,你负责写,我负责号脉、把关、润色,保你丰收在望。”
一贯文质彬彬的堂弟,一段土里土气的话,却让我倍感亲切,我心中的那堆死灰又重新燃起来。
“行的,我试着来。”
这时,弟弟把老婆叫到跟前,拿岀发表在《青青水竹》上我的文章,教我俩如何查看观众的流览量,观众评论等等,鼓励我要脑勤手勤,说不定还真能整岀个老来红,让作协邀请到北京去呢。
今日,堂弟真给我长脸面了,也叫我飘飘然了,老婆一向阴沉的脸,今日也阴转晴了,她说:“你弟兄俩谝,我去忙了哦。”
图片
老婆离开后,我高兴地把前两篇伤害过我的作品,翻出来让弟弟看。弟弟看后高兴地说:“哥呀,你还隐藏得这么深呢,人才啊!”
“过讲了,我不过是癞蛤蟆支桌子——强撑。”
“一个农民,还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你是‘被窝笼里放屁——能(闻)文能(捂)武’哩。”堂弟夸赞我,又说,“嫂子,赶紧去炒一盘子酸菜洋芋片,我跟哥俩喝几盅。”
“客还能文能武,我看客是‘铁丝穿豆腐——提不上串’,是‘经堂上的木鱼子——尽挨打的货’。”
“不要尽糟蹋我哥,他爱读书,喜欢写作,并且还有两下子,作品一出手就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呢。”
“好了好了,酒、菜早都给你准备好了。”妻子说,“收拾桌子。”
我收拾好桌椅,准备上菜喝酒,堂弟说:“不急,我再去请两位重量级人物来陪我俩一起喝。”
“谁是重量级?是你说的那政法公安朋友吗?”
“我请谁,你不用管。”他就岀门去了。
没过一会儿,没见政法朋友,只见他和村治保主任,以及先前伤害过的那位老哥一起,有说有笑地进了家门,并喊道:“嫂子,上菜。”
我一边准备酒菜,一边纳闷:堂弟真是个胡吹冒撂的人,这两个土巴拱子,什么重量级人物?就算治保主任在村上还有点地位,但那位找我麻烦的邻居不就和我一样,更何况那次把他当瘟神一样送走后,就再也没来我家串过门了,我也不想他再上我门,今天,堂弟还把他当重量级人物,哎——。但不管咋样,上门都是客,还得热心诚意招待。
开始喝酒了,酒过三巡,治保主任夸堂弟能文能武,还不张不狂,回乡谦逊有礼等。还说以后要堂弟多关心家乡,为家乡发展,费些神,岀些力。
堂弟说那是应该的,酒好也怕巷子深,人家五粮液、茅台都打广告哩,可见宣传的重要性,这就是软实力,文化的力量。
堂弟还说贾平凹写《商州三录》时,商洛人骂声一片,说贾平凹是在贬作商洛,糟蹋商洛,给商洛摸黑等。贾老师背负骂名,忍辱负重,勤奋写作,到今天,他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商洛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丹凤县借助贾老师名气开发棣花古镇,打造旅游景区,靠贾老师,繁荣了经济,造福了一个镇子,甚至全商洛。
堂弟拿岀我写的那几篇文章,夸大其词地夸我,说我写得如何如何好,还说假以时日我还有可能是商洛第二个贾平凹。
你听他说的话,“这么贴近现实、接地气作品,不就是写身边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吗?不就是在为家乡出谋献智吗?反映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往往会戳中某些人的痛处,我们可不能断章取义,戳是弄非,更不能把文章中的人和事硬往自已身上套。”
堂弟的一通话,治保主任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看,那位老哥一声不吭,只顾闷头抽烟。
“老弟,你说话就像孔老二——文不吊吊的,我们哪个听得懂,你嫂子炒的猪肝子都拿回去热好几次了,再扯题外话,罚酒三杯!”我赶紧挡住堂弟的话头,说,“好了好了,好好喝酒!”
堂弟适时收住了话题,他开始打通关。划拳、打杠子、美女缠身、一炮三响、加三减二正一盅,他把酒场气氛搞得热热闹闹,我们个个都喝地开心,不一会儿都晕头转向了。
送走了治保主任和那位老哥,我才感觉到晕晕乎乎的。
晚上堂弟喝了酒,不能开车,就住在我家,还要和我俩睡一张床,说要和我好好谝谝。
这一晚,迷迷糊糊、昏昏荡荡,不知我俩说了多少话,也不知说些啥话。据老婆说,一直到天快亮了,才听我俩起鼾声,才开始吆(赶)野猪……
(全文终)
作者:李奎,网名秀府工匠,山阳县南宽坪镇街道社区后坡组人,文学爱好者,有多篇小说散文诗歌发表。
老婆见我整天惊慌失措,魂不守舍的样子,又连挖苦带讽刺地说:“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不砸出血,不砸折骨头,你就不长记性!”
“我都蹓到崖边上了,你不拉一把,还背后再掀一巴掌,踢一脚,你就是个落井下石的货色。”
“滚下去板日踏了才好,免得我跟着一路担惊受怕,不得安然。”
绳子偏逢细处断,就在我魂不守舍,整天人心惶惶,四门不敢出的时候,电话打来了,一看,还是一个陌生号,听到电话铃响,我浑身筛糠一样,三魂已去了两魂。不接吧,电话不停的打,接吧,不晓得会出现么事问题。几次三番,翻来覆去地想,不接也不行呀,若真像治安主任说的那样,是泒岀所或者网警找,我连领导电话都不接,这不是对抗组织、蔑视领导?这不就是罪加一等?于是,我壮着胆子接了电话。
接通电话,对方把我一阵责怪。
“哥,这两天地里活忙得很呐?是在挖红薯,还是在种洋芋?连电话都顾不得接?”对面是我堂弟在说话。
“我以为是谁呢,吓我一跳。”我说,“又换号了?”
“是呀,小半年了。”堂弟说。
“你个书呆子,只懂得开会、作报告,五黄六月,啥季节了,还挖红薯、种洋芋的,祖上代代农民,让你把脸丢完了。”我笑话堂弟,我们之间经常调侃,喜欢胡扯乱吹,喜欢相互作践。
“故意的,故意的,我走哪里都带有一股土腥味,连这点基本常识都忘了,那还得了。”堂弟一阵好笑,又问,“最近忙啥?”
“弟,我不不忙呀。”我赶紧给堂弟回话,“你有么事?”
“就想和你谝谝。”
“唉——哪有心情谝!”
“咋了,是不是又欺负我嫂子了,嫂子把你伙食停了?”堂弟还开着玩笑。
“伙食停了,都是屁大点事,这次怕是惹大麻烦了。”
“咋了吗,哥?””弟弟问我。
于是,我把这段时间写文章得罪人的事情前前后后讲给他听。
没等我完全讲完,堂弟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打断我的话说:“哥啊,我正想为这事找你,今天纪委一位朋友来办公室谝,他想见你,我正寻思着,该如何给人家一个交代呢?”
“娘啊——这回怕是板了!老弟呀,你在外面混得好,赶紧帮哥处理下,化多少钱都行,只要哥不进笼笼就行。”我几乎是哀求他了。
“这不是钱的事。”
“那可咋办?你不保哥,哥进去了,你脸上也无光啊。”我央求着说。
这时候,我听见电话那头弟媳还噗哧地大笑,我心里想:弟媳真是的,哥平时也待你不薄啊,今日儿哥落难了,连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亏得你还能笑得出来,亏得你还是人民教师?
“哥哥,最近嫂子身体咋样?”堂弟叉开话题。
“和我一样,神经了。”我说。
“给嫂子说,心放宽展些,高兴些。叫嫂子准备点菜,我明天就来你家,尽量把事情摆平。”
听了堂弟这些话,我的心才免强平静了些。这一晚,我与妻子俩左眼瞪右眼,几乎一夜没睡,几乎无话可说。
图片
第二天下午,堂弟如期到了我家,我的心已提到嗓子眼上,等待政法公安询问调查。然而,下车只见堂弟一人,还拎着些书和水果,我试探着问堂弟:“人呢?”
“么事人?”堂弟回答我。
“公安啊?”我说。
“哦,你烂子懂得不浅。”弟弟一本正经地说,“他们今天忙,叫我代表他们来处理,走,屋里说。”
堂弟平时来我家,我感觉那么随意与亲切,今日进门使我万分拘谨,甚至敌对。因为他代表政府来的,已不是我那个堂弟了。我把政府恭敬地请回屋里,双手敬烟,双手敬茶。虽然,我知道他平常也不抽烟,但是,今天这礼节不能少,这是表达我对政府人员的谦卑、恭敬与热忱,以便赢得政府的宽恕、同情与好感。老婆也洗了一盘水果端上茶桌,甚至把哄孙子娃最灵验的麻辣条都凑上桌来,让堂弟吃。
堂弟正喝着茶,却噗哧一笑,满口茶水喷了一桌,连水果和麻辣条都沾满了水。
堂弟见我和妻子脸色傻白,语无伦次,便笑着说:“哎呀,哥嫂,有点对不起,玩笑开大了。”
于是,堂弟讲了他听到我的电话后,得知我担惊受怕的样子,他就借机吓我一下,开出这么个玩笑来。
原来如此,妻子一阵苦笑,同时我也来了精神,对堂弟说:“你个小鬼,小时候哥的毛栗壳子(音译:手指头打人)还没挨够吧?老了还想䃼上?”
“不说不笑不热闹吗?”
鬼崽子,敢拿哥开这大的玩笑,我真不知道如何报复是好,我指着桌上的水果,还有麻辣条说:“这两盘东西算你的了,是你用口水号了的,你不吃,已没人吃了。”
“我吃,我吃,吃不了我兜着走。”弟弟一边吃水果,一边又说。
堂弟给我讲,他在微信朋友圈读过我写的《猫与鼠》后,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我还有这样能力,写岀这等好的作品来。如是,他决定回趟老家,深入和我交流,谈我《猫与鼠》的那点事,他要向更高的平台推荐,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我的作品。
堂弟与我年龄相差无几,在县政协文史办公室工作,喜好文学,经常有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作品见于报端、杂志,或网络平台。据说一年稿费都是大几千小几万的赚。他为了活跃家族文化,创建了一个公众号,让大家发挥特长,勇跃写稿,推广宣家族中的好人好事。但是,大家文化水平有限,公众号上大部分都是他的作品。
听了堂弟的话,我的心宽展了一些,但我还是将信将疑地问:“你没日晃(欺骗捉弄)我吧?”
“好哥哩,咋不信任你弟了?”
“我写的没触犯政策,没犯错误?”
“好着哩,揭露假丑恶,宏扬真善美,多正能量的作品!”弟弟还这样赞扬我。
“那主任还警告我,是咋回事?”
“别理他,他是断章取义。”
“唉!我那土的掉渣的东西,也能发表?”我说。
“可以可以!现在的读者刁钻得很,就像城里人,大鱼大肉吃膩了,就想钻到山旮旯里面吃洋芋酸菜糊汤,才觉得天然、营养、过瘾。所以,我们就要用方言俗语,写乡村家长里短,这才贴近生活,接近现实,大家喜欢读。”
堂弟的话,让我眉飞色舞起来。
这时,堂弟又说:“我给哥说哦,虽然内容是健康的,也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情节还得加工,语言还得提炼。不过,这是我的活,你就别管了。以后,大胆地写,你负责写,我负责号脉、把关、润色,保你丰收在望。”
一贯文质彬彬的堂弟,一段土里土气的话,却让我倍感亲切,我心中的那堆死灰又重新燃起来。
“行的,我试着来。”
这时,弟弟把老婆叫到跟前,拿岀发表在《青青水竹》上我的文章,教我俩如何查看观众的流览量,观众评论等等,鼓励我要脑勤手勤,说不定还真能整岀个老来红,让作协邀请到北京去呢。
今日,堂弟真给我长脸面了,也叫我飘飘然了,老婆一向阴沉的脸,今日也阴转晴了,她说:“你弟兄俩谝,我去忙了哦。”
图片
老婆离开后,我高兴地把前两篇伤害过我的作品,翻出来让弟弟看。弟弟看后高兴地说:“哥呀,你还隐藏得这么深呢,人才啊!”
“过讲了,我不过是癞蛤蟆支桌子——强撑。”
“一个农民,还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你是‘被窝笼里放屁——能(闻)文能(捂)武’哩。”堂弟夸赞我,又说,“嫂子,赶紧去炒一盘子酸菜洋芋片,我跟哥俩喝几盅。”
“客还能文能武,我看客是‘铁丝穿豆腐——提不上串’,是‘经堂上的木鱼子——尽挨打的货’。”
“不要尽糟蹋我哥,他爱读书,喜欢写作,并且还有两下子,作品一出手就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呢。”
“好了好了,酒、菜早都给你准备好了。”妻子说,“收拾桌子。”
我收拾好桌椅,准备上菜喝酒,堂弟说:“不急,我再去请两位重量级人物来陪我俩一起喝。”
“谁是重量级?是你说的那政法公安朋友吗?”
“我请谁,你不用管。”他就岀门去了。
没过一会儿,没见政法朋友,只见他和村治保主任,以及先前伤害过的那位老哥一起,有说有笑地进了家门,并喊道:“嫂子,上菜。”
我一边准备酒菜,一边纳闷:堂弟真是个胡吹冒撂的人,这两个土巴拱子,什么重量级人物?就算治保主任在村上还有点地位,但那位找我麻烦的邻居不就和我一样,更何况那次把他当瘟神一样送走后,就再也没来我家串过门了,我也不想他再上我门,今天,堂弟还把他当重量级人物,哎——。但不管咋样,上门都是客,还得热心诚意招待。
开始喝酒了,酒过三巡,治保主任夸堂弟能文能武,还不张不狂,回乡谦逊有礼等。还说以后要堂弟多关心家乡,为家乡发展,费些神,岀些力。
堂弟说那是应该的,酒好也怕巷子深,人家五粮液、茅台都打广告哩,可见宣传的重要性,这就是软实力,文化的力量。
堂弟还说贾平凹写《商州三录》时,商洛人骂声一片,说贾平凹是在贬作商洛,糟蹋商洛,给商洛摸黑等。贾老师背负骂名,忍辱负重,勤奋写作,到今天,他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商洛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丹凤县借助贾老师名气开发棣花古镇,打造旅游景区,靠贾老师,繁荣了经济,造福了一个镇子,甚至全商洛。
堂弟拿岀我写的那几篇文章,夸大其词地夸我,说我写得如何如何好,还说假以时日我还有可能是商洛第二个贾平凹。
你听他说的话,“这么贴近现实、接地气作品,不就是写身边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吗?不就是在为家乡出谋献智吗?反映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往往会戳中某些人的痛处,我们可不能断章取义,戳是弄非,更不能把文章中的人和事硬往自已身上套。”
堂弟的一通话,治保主任的脸色似乎有些不好看,那位老哥一声不吭,只顾闷头抽烟。
“老弟,你说话就像孔老二——文不吊吊的,我们哪个听得懂,你嫂子炒的猪肝子都拿回去热好几次了,再扯题外话,罚酒三杯!”我赶紧挡住堂弟的话头,说,“好了好了,好好喝酒!”
堂弟适时收住了话题,他开始打通关。划拳、打杠子、美女缠身、一炮三响、加三减二正一盅,他把酒场气氛搞得热热闹闹,我们个个都喝地开心,不一会儿都晕头转向了。
送走了治保主任和那位老哥,我才感觉到晕晕乎乎的。
晚上堂弟喝了酒,不能开车,就住在我家,还要和我俩睡一张床,说要和我好好谝谝。
这一晚,迷迷糊糊、昏昏荡荡,不知我俩说了多少话,也不知说些啥话。据老婆说,一直到天快亮了,才听我俩起鼾声,才开始吆(赶)野猪……
(全文终)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