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出一条戏剧改革之路,创新之路(纪实文学)

——记岐山籍秦腔表演艺术家甘肃省秦剧团花脸演员郑春林
郑春林,男,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北星村人,国家二级演员,甘肃省秦剧团二花脸演员。1978年-1982年在岐山县人民剧团工作,启蒙老师李振凯、赵德胜、杜汉民。
1982年11月﹣1985年12月,就读于甘肃省艺术学校秦剧班,主攻戏剧花脸,同时参加甘肃省秦剧团的日常演出。
1986年至退休前一直在甘肃省秦剧团工作,专职戏曲二花脸。师从陇上名家刘茂森老师、黄兴闽老师。在剧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培养下,共参演剧目(本)折戏40余部。

郑春林出生在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下的北星村。也许,为了把光景过得更精彩,他选择了戏剧这条道路。郑春林自幼聪慧好学,酷爱秦腔。
1978年,还是个毛孩子的他,抱着立志当一名秦腔演员的梦想,去了岐山县人民剧团,背粮学艺,拜李振凯、赵德胜、杜汉民为他的老师。
1982年那年冬季,又报考了甘肃省艺术学校秦剧班就读,主工戏剧花脸,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省秦剧团的日常演出。
3年后,他就职于甘肃省秦剧团,成长为一名国家二级演员。他一路走来,走得很艰辛,但也走得很成功,并且一走就是42个春秋。在这40多年里,他走的是一条戏剧改革之路,创新之路。

但随着对戏剧艺术认识的逐步加深,他对自己的表演越来越不满意。他深深体会到,表演是角色情感艺术化的自然流露,只有这样,才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1998年,郑春林参加甘肃省全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他特邀请本团编剧、导演对《五台会兄》这一剧目进行了重新制作,编排了一出《禅堂会》,参加演出后反映效果蛮好,获得大赛二等奖。他从这出戏中感觉自己“进戏”自然顺畅,参赛的其他青年演员同行也评价说很受感染。一些喜欢挑刺的青年朋友反映说:“老戏都像这样,我也会成戏迷。”

一是本子有新意。
因为本子严格按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基本原理结构人物关系展开戏剧矛盾,所以为演员刻画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表演空间,演起来很顺畅,感情表达很自然,没有《五台会兄》剧中那种生硬感和为动作而动作的做作感。
二是排导有新招。
《禅堂会》剧导演对作为《五台会兄》剧精华的所谓十八个罗汉式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毅然扬弃了那些重复的,与塑造人物无益的舞台调度和程式的动作,重新设计了一系列新的符合角色的戏剧语言,没有了生硬做作,语言丰富了,看起来舒服,好看。
三是音乐、舞美有新鲜感。
《禅堂会》在保持秦腔音乐风格的同时,设计了新鲜、深厚的音乐和唱腔,取得了唱者感到既舒畅又活泼,听者认为既过瘾又新鲜,颇具现代音乐气息,效果俱佳。

在戏曲界里,谁都知道程式化是传统戏曲独有的性格,这一性格在戏曲自身的发展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当代的观众为什么对这门艺术兴趣不大,多数的回答是“听不懂”“看不明白”“大同小异”“没意思”。

深谙此道的郑春林懂得,净角的“画脸”是戏曲艺术中的精粹之一,它既有国画绘画艺术的特点,讲究色彩搭配,笔法流畅,立意深远,又不同于纸上绘画,而且“谱”规严格。
郑春林说,固然画脸有“谱”,离“谱”就不行。但是,正如歌曲有谱,但歌手可以“处理”发挥的道理一样,脸谱也是可以“处理”的,“处理”得当,便是创新。

如张飞,同是一张以黑白为基调的“十字门”脸,因为在《古城会》与《芦花荡》中主从地位不同,情绪各异,因而在勾画面部线条时,特别是在眼眶翘起的角度上稍做变化,使人物内心的喜怒表形于色。
这一小改,就招来了戏迷观众的关注,认为很有新意。
再如包公,他额部的月牙图案含义深刻,表示铁面无私兼管阴曹之意,此“谱”万不可离。可是,月牙的颜色、造形、方向等各种剧种有所不同。
郑春林在演出实践中,一改秦剧的月牙太正太呆板的旧制,吸取京剧特点,画出似秦非秦、似京非京的包公月牙,使开口朝左上方翘起,以表现包公在邪恶面前的凌然气概,看上去更具威仪。他这一小小改动,同行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在出演《芦花荡》这一剧目中,反复掂量张飞的这场戏在三国整个故事中的地位,前半段突出“粗中有细”,在对那片沼泽地的硬软、高低、水势、苇草等的反比试中,表现出张飞对打好这场伏击战,活捉敌首周瑜有十分把握。
后半段突出一个“气”字,尽力使张飞的言行足以使规定情景下的周瑜气得口吐鲜血、败归而亡。
郑春林通过对张飞心理状况的把握,清醒地按照捉周、逗周、辱周、骂周几个层次推进,表现张飞捉放周瑜的过程。同老传统做戏相比较,郑春林突破了框框,他每演这出戏都能容易进入角色,招招式式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许。
多年来,郑春林是团里的净角台柱,先后演出《铡美案》《回荆州》《战洪州》《火焰驹》等大小20余出剧目。
郑春林自幼刻苦自励,热爱艺术,对所演的角色总是孜孜不倦地琢磨,用美的艺术技巧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由衷的赏识。

如前所说,他演的《禅堂会》的杨五郎,思想深处总是潜隐着一种悲愤、羞愧和思念父母的哀伤以及不甘遁入空门的矛盾。
当他发现六弟杨延景捧出父亲的遗骨时,肝肠欲断,五内如裂。特别当唱道:“见父骨肝肠裂哭声大放”一句时,倾泻了满腔的悲痛,尤其在唱“裂”和“大”字上,几乎撕开了胸膛,掏出了心来在哭嚎。真情实感,颇为动人。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