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修复光阴 还原历史让尘封档案“活”起来

181b3aba-3185-462b-9d61-9c2e1d55ec68.jpg.2

  工作人员在修复交大西迁档案。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陈玮摄

3ddd0357-97d1-4463-81f7-6645d6b7f22e.jpg.2

  群众在省档案馆登记查询档案。

09ded99b-739c-4396-aea0-d004cb867da4.jpg.2

  工作人员使用丝网加固法修复档案。

1225f863-4a75-4513-90c2-787af9eed98e.jpg.2

  工作人员使用丝网加固法修复档案。

  档案无语,薪火相传文明史;兰台有责,无私奉献天地宽。

  档案馆里一张张斑驳发黄的纸张,无声地记录着岁月的点滴,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前夕,记者走访了我省多位档案工作者,探访档案修复与利用工作的台前幕后,揭开档案工作的神秘“面纱”。

  ■ 从时间中唤醒沉睡的历史

  俯身,伏案。

  头往桌面使劲“钻”,双眼如瞄准靶心一般死死盯住陈旧的档案。档案的每一毫米破损都是要消灭的“敌人”,里面文字的每一处笔画都是要保护的“对象”。

  6月2日,记者走进省档案馆裱糊修复室,省档案馆科研所一级调研员单晓娟正小心翼翼地拿着镊子对一张老旧报纸进行加固。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旧报纸,岁月如刀,如今报纸受损严重,泛黄的纸张上布满岁月的痕迹。

  在加固工作开始前,单晓娟先在工作台上铺一层漆布,再将已经脱酸保护后的残破不堪的旧报纸平铺在漆布上。随后,单晓娟用喷壶将蒸馏水均匀地喷在待保护的报纸上,报纸充分浸湿后,再进行拼接、整平等程序,加丝网、再排压……让丝网与报纸充分结合在一起,最后在常温下晾干后便大功告成。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看到原本残缺污损的旧报纸重获“新生”,单晓娟这才松了一口气。

  “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小心谨慎。”这是单晓娟常说的话。老旧档案形成年代久远,面对霉变、破损严重的档案,单晓娟和同事们经常会出现呛嗓子、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现象,可重重困难没能阻碍档案人的工作热情。

  从业多年来,经单晓娟抢救的档案不计其数。在她看来,让濒临“死亡”的历史档案经过修复后焕发生机,延长档案寿命,使档案得到传承,是修复员的职责所在。

  修复档案,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匠心。

  “修文物是和古人对话,修档案则是资政育人。一份档案到修复员手上,它的命运就全部交过来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的李玉虎说。

  李玉虎已是花甲老人,曾在档案行业奋战了40年。多年来,李玉虎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攻克了6项关键技术,并以此为主要技术支撑,抢救修复保护了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第二次长沙会战等一批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像档案。

  “修复工作不是‘流水线’,全凭个人的责任心,也就是一份匠心,半点马虎不得。”李玉虎说。

  ■ 让数字档案在“高速路”上“奔跑”

  小到个人生平见闻,大到国家历史变迁……历史如何记录、如何见证,权威的文件非档案莫属。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数字档案馆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如果说纸质档案代表着古老的传统,电子档案代表着全新的未来,那么档案数字化加工则是传统通向未来的桥梁。

  “现阶段,推进‘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的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为档案利用提供基础内容,通过网络完成档案信息的传输服务,克服了档案传统借阅方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利用者足不出户就能快速方便地查询档案信息。”省档案馆信息处副处长杜佳琦介绍。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质效,全面推动规范化管理进程,省档案馆自2019年起,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打造了“数字化+标准化”档案管理新模式。

  为确保档案建设质量,省档案馆组织专业团队,由档案管理员一件一件、一条一条仔细核对扫描录入档案。“这些基础性工作,一点儿都不能马虎。”杜佳琦说。

  截至目前,省档案馆已建立涵盖全部馆藏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共计885.7万余条,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0.4%;已对256万件馆藏档案进行光学字符识别,识别率达90%以上,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管理内容化、数据化。

  2022年6月,陕西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上线运行,面向档案馆核心业务、机关档案服务、公共档案服务的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我省加快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数字档案馆上线运行实现了民生档案省内跨馆互查出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档案服务群众的质效。线上虚拟展厅里,受众可随时观看省档案馆“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黄河在咆哮——抗战中的陕西”等红色展览,通过陕西档案信息网、“秦风档案”微信小程序身临其境参观学习。

  如今,这些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已经“奔跑”在网络“高速路”上,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满足公众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 保护利用让尘封档案“活”起来

  陕西省档案馆第三方公司抽检部负责人李娟怎么也没想到,在进行档案抽检工作时,在“陕西省咸阳市革命烈士英名录”中看到了张金满这个名字。

  “姓名、籍贯等信息很像小时候外公讲他二弟的情况。”李娟说,外公的二弟曾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后来再无音信,家中长辈一直挂念。

  李娟将这一情况向合作分管处室——陕西省档案馆信息处汇报后,将这份珍贵的档案复印。在省档案馆利用处工作人员马巧玲的耐心帮助下,李娟还查到了张金满的烈士登记卡片。

  2022年,全国持续开展“烈士回家”活动,不少烈士的忠骨在政府的帮助下都回到了故乡。李娟联系舅舅将这两份珍贵档案拿到市民政局进行登记,张金满烈士遗骨“落叶归根”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一步。

  “陕西省档案馆还珍藏着1400余位革命烈士的档案,其中包括日记、信件以及评说等。”省档案馆利用处处长张若筠表示,省档案馆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档案,相继推出“三秦珍档·烈士故事”栏目,编写了《陕西档案故事:忆英烈 励今人》系列丛书,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有温度的档案中汲取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此外,省档案馆强化、实化、细化为民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质效。省档案馆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以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人民群众查档利用的便利,通过现场接待、来电来函查档、网络留言代查、异地跨馆代查等方式,为党政机关编史修志、专题布展、化解舆情、落实个人待遇、减少社会矛盾、消除法律纠纷等事务提供有效的档案和资料。

  档案利用小窗口,服务民生发展大事业。2022年,省档案馆现场接待查档单位553家、查档个人1718人次,在线电话服务1063通次,为25人次外地使用者提供代查邮寄服务,调归卷纸质档案2746卷,电子档案2048件。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让民生档案查询更加便民高效,是档案利用工作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2003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突然接到江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负责接待从美国归来的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刻紧锣密鼓地筹

2025-06-16 09:34:27

2010 年盛夏,当我以新闻系毕业生的青涩姿态踏入报社时,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那年偶然邂逅的姻缘,不仅让我与爱人携手伴侣,更让我有幸走近了活跃在陕西文坛的作家梦萌先生。这位

2025-06-15 21:07:17

父亲辞世五十整, 多想再喊爸一声。 虽然阴阳两相隔, 我想他也倾耳听。 吃苦耐劳勤一生, 忠厚老实我继承。 宁愿亏己莫亏人, 年年喊您在梦中。

2025-06-15 21:04: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古城西安,华灯绽放。参加完朋友们盛宴后返回宾馆,惊喜收到好友杨居平先生刊发在今日头条: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共读《恒河源一一叶坪记忆》,感受家乡文化魅力阅

2025-06-14 21:46: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岭南是中国荔枝的盛产地,来到“荔枝之乡”广东增城,有幸能在芒种前一天尝到第一批成熟佳果“妃子笑”,这就要十分感谢赠果主人雷永江

2025-06-13 22:15:23

编者按: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

2025-06-13 22:14:01

  西北建设杂志社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大明宫街道办、区文化馆、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主办的“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

2025-06-13 22:02: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