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惊病(二)

      我只说经过了几年的煎熬,特别是去年年末的这波疫情以后,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阳的不该阳的都阳了,这下可以安然无恙、高枕无忧了吧?可是害怕啥就会来啥,偏偏这几天我又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其症状与以前的中招如出一辙。
  
  按理说人吃五谷得百病不奇怪,但我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至今还陷在疫情的惧怕里。有人说这是疫情后的心理脆弱期,来不得半点的风吹草动。
  对于病症的认识我是个全域盲区,分不清新冠与感冒的不同,所以每到生病就不知所措。按常理应该去医院看一下,可我觉得头疼脑热不必大惊小怪,以侥幸的心理在家自行调养。好在这几年与疫情的抗争,积累了一些对症用药的小常识。于是,我照方用药期望康复。
  长安城里这几天举办着盛大的活动,我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外面的喧哗和热闹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我的世界就是浑身酸痛、头昏脑涨、忽冷忽热、鼻涕眼泪、咳嗽喷嚏、恶心干呕。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按时服用那一堆药物。
  我把这些药物敬若神明,仿佛它们就是我的救命稻草。尽管知道头疼脑热不会有大的问题,可人躺着的思维和站着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第一天开始发热时,连带着困乏无力、关节骨缝疼痛,我躺在床上一点也不想动,好在意识是清晰的。在床上云里雾里地胡思乱想,也想到不会就此一躺不起了吧。
  
  几年前,我因长期生活不规律上火,耳朵里开始有粘液流出来,后来疼痛异常、难以忍受。一天晚上半夜的时候,实在扛不住就去医院看急诊。
  耳科的一位美女大夫接诊了我,她很仔细地做了几项检查后,我忐忑不安地问她:“大夫,我不会得了啥不好的病吧?”,她看都没看我就怼道:“想什么哪?你们怎么就光往不好的地方想?你以为不好就那么容易吗?”。你看,生命是多么不简单啊,你想不好都不容易的。
  人一辈子千难万险里,疾病是其中的劫数,兴许人人都会遭遇,渡过了就向幸福前进。许多事情既然躲不过就去面对,良好的心态是制胜苦难的利器。身体健康的五要素里,“好心情”也是其中重的一项啊。经历了病痛的折磨,让你学会了跳出疾病看疾病。置身里面总是黑暗,走出圈子都是阳光。
  终于熬到了第二天中午,浑身开始发烧害冷。五月的天气外面三十几度,我却冷的嗑牙打颤。捂着棉被、开着电热毯,可后背还是凉得像放了冰块。不一会儿开始虚汗淋漓,顷刻之间内衣全部湿透了。如此反复地折腾了几个小时,才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了,想着这下算是过关了吧。
  
  在疾病面前患者是渺小的,尊严是微不足道的。当你躺在病床上,康复是最切合实际的理想、病好了走出去是最大的体面。医院里形形色色的病人,经历的这份磨难,支撑他们努力抗争的唯一勇气,就是对生命的珍爱。
  我一直自诩身体健康、百毒不侵,几十年来没有住过医院,现在用的医保卡,也只是买一些日常药品。记得年轻时在锻炼中扭了脚,同事把我送到了医院住下。那时没有实行社保,职工医疗都是全额报销的,几天后我就出院活蹦乱跳。至今,对住院的了解和认识,全都是后来去医院在看望或者照顾亲友时得到的。
  塞上有一句谚语叫“黄风刮来都卷走”,意思是说厄运来了谁都逃不脱。疫情来的那一年,我虽没感染但却突发其他疾病,当时全城管控不能出行,经多方交涉可以出去看病。但满大街空无一人更别说坐车了,我昏昏迷迷的坐在道沿上。我的家人在无望中求助警察后,感谢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送我们去医院。
  在南二环上的一家医院里,气氛非常紧张异样。医生看了我的情况后开了一些药,说不能接收我住院,让立刻回家治疗。没有了警察的帮助,仅仅四公里的路程,我的家人用了六个多小时,一步一歇地把我扶回了家。我想,在那样的特殊时期,如果谁遇上了都可能是一样的。
  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感觉到目明耳聪、脑子清楚。四五天的床卧倒睡使我浑身酸痛,我需要起身走到外面,去沐浴阳光的温暖、去享受生活的惬意、去证明我已经康复了、过关了。
  
  (图片来源网络)
  那一年的疫情暴发后,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惊病”,肤浅地介绍了当时疫情下,大家生活的一些状况。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对突发事件印迹的一个记录。遇到这样的重大事变,我都想关注和亲历更多的过程,这也是我作为文字工作者的一点情怀。
  这一次我不幸罹患病痛,万幸中依然得到了康复,惊病后阳光依然明媚。因而也有所感慨:无论多么成功得意,疾病中什么都不是;不管怎样富裕有钱,病床上多少也不算;纵然如何硬气强势,医院里一切都服软。
  这两天我收到了一条信息,说最近要在药王山举办中医药文化节。那地方去过多次了,是一个令人敬仰膜拜的地方。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就教育人们注重健康、讲究养生,可惜我没有把健康当作问题来重视。
  平常的不良习惯,真的会影响你的自身健康。这一个春天的来到,人们放松了所有的防备。去掉了检测、去掉了口罩,但不一定就去掉了病毒。身边不时有人感冒发烧,大家应当引以为戒。
  公共场所自由出入、随意上下是有隐忧的。那天在公交车上,一个没戴口罩的乘客,实实在在地打了几个大喷嚏,我和一车人只能眼睁睁的接受着,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就紧张了。危险降临到谁的面前,都会不由自主地恐惧。
 
  经过此次病床以后,我想自己应该长点记性。如果把一个严肃的事情搞松散了,到后来迟早要吃亏的。生活规律、讲究卫生、尊重科学、积极防控,这些耳熟能详的基本知识,平时哪怕稍微重视一点,也不至于偶感风寒就一触惊病。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陈辉,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2003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突然接到江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负责接待从美国归来的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女士。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刻紧锣密鼓地筹

2025-06-16 09:34:27

2010 年盛夏,当我以新闻系毕业生的青涩姿态踏入报社时,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那年偶然邂逅的姻缘,不仅让我与爱人携手伴侣,更让我有幸走近了活跃在陕西文坛的作家梦萌先生。这位

2025-06-15 21:07:17

父亲辞世五十整, 多想再喊爸一声。 虽然阴阳两相隔, 我想他也倾耳听。 吃苦耐劳勤一生, 忠厚老实我继承。 宁愿亏己莫亏人, 年年喊您在梦中。

2025-06-15 21:04: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古城西安,华灯绽放。参加完朋友们盛宴后返回宾馆,惊喜收到好友杨居平先生刊发在今日头条: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共读《恒河源一一叶坪记忆》,感受家乡文化魅力阅

2025-06-14 21:46:09

  西北建设杂志社 岭南是中国荔枝的盛产地,来到“荔枝之乡”广东增城,有幸能在芒种前一天尝到第一批成熟佳果“妃子笑”,这就要十分感谢赠果主人雷永江

2025-06-13 22:15:23

编者按: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

2025-06-13 22:14:01

  西北建设杂志社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未央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大明宫街道办、区文化馆、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主办的“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

2025-06-13 22:02: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