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就非凡 技能托举未来——写在宝鸡卷烟厂祁磊工作室荣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际
“五一”前夕,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国家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评审结果,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祁磊工作室跻身“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行列,正式纳入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项目库。
据悉,此次全国共有140家单位获此殊荣,全国烟草行业仅有2家单位入选,祁磊工作室是宝鸡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工匠创新平台,也是继2021年祁磊工作室当选“双省级”工作室之后,宝鸡卷烟厂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近年来,在公司党组和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祁磊工作室以创建行业一流卷烟工厂为主线,积极发扬首创精神,在项目成果、人才培养、技术传承和工匠精神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砺剑,打造工匠矩阵
2015年5月,祁磊工作室成立,当7名技术骨干点燃创新火种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簇火苗终将燎原成瞩目的创新星河,成为陕西中烟旗下优秀的技术工人创新基地。
“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全体工匠的共同追求。”当全国劳动模范、工作室带头人祁磊站在全新的荣誉墙前时,他目光如炬。现如今,工作室团队已发展为42名高技能人才,涵盖卷接、封装、电器、青年、教学、宣发等6个核心团队,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团队成员包含党员23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4人,24名成员被公司和工厂聘任为高技能专家。工作室还设立了外部专家团、企业督导团和内部专家协作团,形成了“3+6+x”的多元化创新发展体系。
走进850平方米的祁磊工作室,3D打印机的嗡鸣与激光雕刻的流光交相辉映,气动液压、智能监控等先进设施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这里既是攻克技术难题的主阵地,也是传承匠心技艺的第一课堂。祁磊常说:“新时代的工匠,既要传承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更要具备跨界融合的技能智慧。”
这座诞生于宝鸡卷烟厂的创新堡垒,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企业创新工作室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华丽蜕变,不仅为行业树起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新标杆,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
锐意创新,勇攀技术高峰
近年来,面对卷包车间设备梯队复杂、品牌多样化的现状,祁磊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
狠抓生产效能提升,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攻关中不断突破,为行业发展树立创新典范。
针对ZJ17卷烟机生产细支烟时堵搓板的“老大难”问题,团队成员迅速展开了一场攻坚战。“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机电结合、编程控制、3D打印等技术手段,成功在老机型上实现了搓接前剔除功能,使烟支排列更整齐,烟支堵搓板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提起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卷接修理工张育斌说道。这项创新使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1.2%,年节约废品烟数千公斤,年为企业降本120万元,并被推广应用至多家卷烟厂。
为提升ZJ112高速卷烟机的生产效率,降低滤嘴切刀传动系统的故障频次,工作室大胆创新,将齿轮传动改为带传动,并对箱体进行结构性改造。卷包车间主任杨安礼自豪地说:“此次项目攻关为行业首创,我们将故障修复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单机年故障次数从14.3次锐减至0.6次。”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还成为烟草维修技术传承的典型案例。
在生产过程中,ZJ112卷烟机蜘蛛手负压风机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设备停机次数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工作室采用精简维修理念,通过取消负压风机、搭建负压平衡装置和制作灰尘收集装置,构建了新型蜘蛛手负压循环装置。这一创新使设备效率提升至95.8%,并且使该烟机成功迈入国内先进机群行列。“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关键。”祁磊看着新型蜘蛛手负压循环装置,深有感触地说道。
在“细支烟提质降耗控成本”项目中,工作室通过对烟条成型、搓接、分切、长度控制等部位进行了9项技术改进和结构精简设计,使细支烟的总剔除量从1.6%降低至0.5%以下,成为行业细支烟生产的典范;为降低开班拆包检测造成的浪费,工作室大胆构思虚拟检测方式,创立了“小盒外观质量检测装置智能化点检模式”,降低了物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包装机典型故障“铝箔纸高速倾斜现象”项目中,工作室采用双通道负压吸风的方式,配合设计的专用工装,解决了铝箔纸倾斜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性能和生产效率。
在祁磊工作室,这样的创新成果枚不胜举。近三年来,工作室累计攻克工艺装备优化、质量管控提升等课题176项,其中95项获国家专利授权,累计为企业增效3500多万元。
薪火相传,培育技能精兵
“给徒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教会他们找水的方法。”在工作室的“匠心讲堂”里,祁磊正在为新入职员工讲授烟机设备的结构原理。作为技能传承的重要平台,祁磊工作室始终将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作为核心使命,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祁磊工作室率先力推终身师带徒制度,近5年来成功结成终身师带徒对子26对,多名徒弟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80后维修工刘磊翻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祁磊师傅手把手的教学:“从拆装一个噼刀总成要2小时,到现在能够独立快速完成技师考试科目,师傅在每个细节都严格要求,悉心教导。”如今,刘磊已成长为省级技术能手,他带出的2名徒弟也开始崭露头角。
工作室以赛促学、以学促用,通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竞技中锻造精兵,累计培训员工3556人次,共计5130课时,109名员工获得职业资格提升,其中高级技师2名,修理技师24名,工程师2名,为技能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工作室成员共获得省级技术比武第一名15次,第二名23次,第三名12次,15名成员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2024年陕西中烟技术比武第一名获得者姚超感慨道:“工作室扎实的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使我技能提升很快,在参赛中更加得心应手,取得了良好成绩。”
近年来,在行业专家评委培养方面,祁磊工作室拥有多名行业认证的高级专家,积极参与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工作,多名成员担任国家局培训中心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与鉴定工作的课题讲师和国家级大赛评委。2024年在陕西中烟的高技能人才调配中,宝鸡卷烟厂向其他厂派出两名高技能专家,均是祁磊工作室的骨干成员。
祁磊工作室勇于创新,也善于总结传承。工作室主持编写的《烟机设备机械修理工(三到五级)专业知识》等培训教材,成为行业技术蓝本。《祁磊工作法:国产高速卷烟机接装质量提升改造》获选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编写、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并荣获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
共享成果,彰显使命担当
工作室的创新不单要助力企业的发展,而且要示范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祁磊工作室胸怀大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行业内外技术帮扶与交流。在行业内,多次派员前往延安、旬阳、澄城卷烟厂进行技术支援,帮助兄弟单位解决烟支内部结构稳定性、设备效能提升等技术难题。
2024年4月,祁磊工作室牵头组建成立了宝鸡市烟酒食品工业工作室联盟,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指导联盟成员单位工作室发展创新。“祁磊工作室成员的到访,为我们打开了技术改造的新思路。”青岛啤酒宝鸡公司刘江涛工作室领衔人刘江涛感慨道。在祁磊工作室的带领下,工作室联盟累计协助成员单位开展项目技术攻关7次,并被确定为全市重点工作室联盟单位。
祁磊工作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摇篮,更是工匠精神传播的阵地。工作室多次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工匠精神宣讲、技术交流等活动,向广大学生和技术人才传播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匠心筑梦,强国有我,我们要争做技能报国的劳模工匠。”在劳模精神宣讲中,祁磊总是这样讲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祁磊工作室先后吸引延长石油、陕汽集团、宝钛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到厂参观交流。3家中烟公司、10余家卷烟厂的技术骨干也前来工作室交流学习,工作室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
“初心在方寸,咫尺有匠心。”祁磊工作室荣誉墙上的誓言熠熠生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祁磊工作室将以荣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契机,继续弘扬工匠精神,深化技术创新,勇担社会责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宝鸡高质量发展贡献宝烟力量。
据悉,此次全国共有140家单位获此殊荣,全国烟草行业仅有2家单位入选,祁磊工作室是宝鸡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工匠创新平台,也是继2021年祁磊工作室当选“双省级”工作室之后,宝鸡卷烟厂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近年来,在公司党组和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祁磊工作室以创建行业一流卷烟工厂为主线,积极发扬首创精神,在项目成果、人才培养、技术传承和工匠精神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砺剑,打造工匠矩阵
2015年5月,祁磊工作室成立,当7名技术骨干点燃创新火种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簇火苗终将燎原成瞩目的创新星河,成为陕西中烟旗下优秀的技术工人创新基地。
“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全体工匠的共同追求。”当全国劳动模范、工作室带头人祁磊站在全新的荣誉墙前时,他目光如炬。现如今,工作室团队已发展为42名高技能人才,涵盖卷接、封装、电器、青年、教学、宣发等6个核心团队,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团队成员包含党员23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4人,24名成员被公司和工厂聘任为高技能专家。工作室还设立了外部专家团、企业督导团和内部专家协作团,形成了“3+6+x”的多元化创新发展体系。
走进850平方米的祁磊工作室,3D打印机的嗡鸣与激光雕刻的流光交相辉映,气动液压、智能监控等先进设施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这里既是攻克技术难题的主阵地,也是传承匠心技艺的第一课堂。祁磊常说:“新时代的工匠,既要传承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更要具备跨界融合的技能智慧。”
这座诞生于宝鸡卷烟厂的创新堡垒,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企业创新工作室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华丽蜕变,不仅为行业树起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新标杆,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
锐意创新,勇攀技术高峰
近年来,面对卷包车间设备梯队复杂、品牌多样化的现状,祁磊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
狠抓生产效能提升,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攻关中不断突破,为行业发展树立创新典范。
针对ZJ17卷烟机生产细支烟时堵搓板的“老大难”问题,团队成员迅速展开了一场攻坚战。“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机电结合、编程控制、3D打印等技术手段,成功在老机型上实现了搓接前剔除功能,使烟支排列更整齐,烟支堵搓板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提起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卷接修理工张育斌说道。这项创新使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1.2%,年节约废品烟数千公斤,年为企业降本120万元,并被推广应用至多家卷烟厂。
为提升ZJ112高速卷烟机的生产效率,降低滤嘴切刀传动系统的故障频次,工作室大胆创新,将齿轮传动改为带传动,并对箱体进行结构性改造。卷包车间主任杨安礼自豪地说:“此次项目攻关为行业首创,我们将故障修复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单机年故障次数从14.3次锐减至0.6次。”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还成为烟草维修技术传承的典型案例。
在生产过程中,ZJ112卷烟机蜘蛛手负压风机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设备停机次数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工作室采用精简维修理念,通过取消负压风机、搭建负压平衡装置和制作灰尘收集装置,构建了新型蜘蛛手负压循环装置。这一创新使设备效率提升至95.8%,并且使该烟机成功迈入国内先进机群行列。“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关键。”祁磊看着新型蜘蛛手负压循环装置,深有感触地说道。
在“细支烟提质降耗控成本”项目中,工作室通过对烟条成型、搓接、分切、长度控制等部位进行了9项技术改进和结构精简设计,使细支烟的总剔除量从1.6%降低至0.5%以下,成为行业细支烟生产的典范;为降低开班拆包检测造成的浪费,工作室大胆构思虚拟检测方式,创立了“小盒外观质量检测装置智能化点检模式”,降低了物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包装机典型故障“铝箔纸高速倾斜现象”项目中,工作室采用双通道负压吸风的方式,配合设计的专用工装,解决了铝箔纸倾斜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性能和生产效率。
在祁磊工作室,这样的创新成果枚不胜举。近三年来,工作室累计攻克工艺装备优化、质量管控提升等课题176项,其中95项获国家专利授权,累计为企业增效3500多万元。
薪火相传,培育技能精兵
“给徒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教会他们找水的方法。”在工作室的“匠心讲堂”里,祁磊正在为新入职员工讲授烟机设备的结构原理。作为技能传承的重要平台,祁磊工作室始终将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作为核心使命,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祁磊工作室率先力推终身师带徒制度,近5年来成功结成终身师带徒对子26对,多名徒弟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80后维修工刘磊翻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祁磊师傅手把手的教学:“从拆装一个噼刀总成要2小时,到现在能够独立快速完成技师考试科目,师傅在每个细节都严格要求,悉心教导。”如今,刘磊已成长为省级技术能手,他带出的2名徒弟也开始崭露头角。
工作室以赛促学、以学促用,通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竞技中锻造精兵,累计培训员工3556人次,共计5130课时,109名员工获得职业资格提升,其中高级技师2名,修理技师24名,工程师2名,为技能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工作室成员共获得省级技术比武第一名15次,第二名23次,第三名12次,15名成员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2024年陕西中烟技术比武第一名获得者姚超感慨道:“工作室扎实的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使我技能提升很快,在参赛中更加得心应手,取得了良好成绩。”
近年来,在行业专家评委培养方面,祁磊工作室拥有多名行业认证的高级专家,积极参与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工作,多名成员担任国家局培训中心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与鉴定工作的课题讲师和国家级大赛评委。2024年在陕西中烟的高技能人才调配中,宝鸡卷烟厂向其他厂派出两名高技能专家,均是祁磊工作室的骨干成员。
祁磊工作室勇于创新,也善于总结传承。工作室主持编写的《烟机设备机械修理工(三到五级)专业知识》等培训教材,成为行业技术蓝本。《祁磊工作法:国产高速卷烟机接装质量提升改造》获选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编写、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并荣获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
共享成果,彰显使命担当
工作室的创新不单要助力企业的发展,而且要示范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祁磊工作室胸怀大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行业内外技术帮扶与交流。在行业内,多次派员前往延安、旬阳、澄城卷烟厂进行技术支援,帮助兄弟单位解决烟支内部结构稳定性、设备效能提升等技术难题。
2024年4月,祁磊工作室牵头组建成立了宝鸡市烟酒食品工业工作室联盟,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指导联盟成员单位工作室发展创新。“祁磊工作室成员的到访,为我们打开了技术改造的新思路。”青岛啤酒宝鸡公司刘江涛工作室领衔人刘江涛感慨道。在祁磊工作室的带领下,工作室联盟累计协助成员单位开展项目技术攻关7次,并被确定为全市重点工作室联盟单位。
祁磊工作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摇篮,更是工匠精神传播的阵地。工作室多次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工匠精神宣讲、技术交流等活动,向广大学生和技术人才传播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了他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匠心筑梦,强国有我,我们要争做技能报国的劳模工匠。”在劳模精神宣讲中,祁磊总是这样讲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祁磊工作室先后吸引延长石油、陕汽集团、宝钛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到厂参观交流。3家中烟公司、10余家卷烟厂的技术骨干也前来工作室交流学习,工作室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
“初心在方寸,咫尺有匠心。”祁磊工作室荣誉墙上的誓言熠熠生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祁磊工作室将以荣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契机,继续弘扬工匠精神,深化技术创新,勇担社会责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宝鸡高质量发展贡献宝烟力量。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冯冰,一个90后小伙,土生土长的柞水人,20多一点就开始办超市,至今已经开了十几年的超市,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下梁鑫盛果蔬烟酒批发部就是他的超市。十几年的超市经历给他
2025-04-27 22:08:17
“五一”前夕,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国家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评审结果,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祁磊工作室跻身“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5-04-27 22:07:15
歌声礼赞杨晓慧摄
颁奖典礼现场杨晓慧摄
好人代表聆听水土治理成果通讯员常培飞摄
敬老义剪学雷锋通讯员刘斌飞摄
搜寻落水人员杨晓慧摄
受表彰的好人代表和道德模范
2025-04-25 16:51:59
我的退休生活就是陪伴86岁的老娘,照看四岁的宝贝孙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我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老娘喜欢早起,她总爱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晒太阳,看看花草。而
2025-04-24 11:51:02
近日,咸阳有一少年表演者张诏,因长相酷似电视剧的小兵张嘎,被大家亲切唤作咸阳“嘎子娃”。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咸阳嘎子娃”的民间艺人张诏,在咸阳及
2025-04-17 17:27:16
陈民康,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10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参加工作),2001年转业至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曾借调咸阳市卫生局工作7年;担任武功县长宁镇镇
2025-04-17 17:17:03
高宏洲(左二)和村干部研究村产业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春日里的山阳县城关街道土桥村,山间草木吐绿,春花竞放。北湾田园综合体工地上机械轰鸣,吕书荣的养猪场里
2025-04-15 09:20:0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