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实干书写乡村振兴故事——记陕西商洛山阳县土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宏洲

  高宏洲(左二)和村干部研究村产业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春日里的山阳县城关街道土桥村,山间草木吐绿,春花竞放。北湾田园综合体工地上机械轰鸣,吕书荣的养猪场里传来猪崽叫声;黄朝根家的养鸡场里,务工群众正在忙着收集鲜蛋……这个曾经在城乡夹缝中艰难突围的村庄,正以蓬勃之姿绘就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而在这份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实干与担当,他就是商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驻土桥村第一书记高宏洲。
  建强支部聚民心
  “与其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党支部。”这是高宏洲驻村后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7月刚驻村时,他敏锐地发现土桥村的党组织虽基础扎实,但存在发展思路不清、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这位有着19年党龄的党员展现出特有的果敢:他带着村“两委”班子驱车辗转丹凤、商州、柞水等地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避免再走弯路。
  在商州区上河村共享菜园交流学习现场,高宏洲指着成片的共享菜园说:“咱们土桥村有城郊区位优势,只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何愁不能后来居上?”
  归途的车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移动党课”就此展开。正是这次思想破冰之旅,催生了土桥村“党建引领、产业筑基、治理固本”的振兴蓝图。
  为激活党组织活力,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乡村治理事项量化考核;在新建的退役军人之家里,每月一次的“老兵故事会”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磁场;通过对便民服务大厅的标准化改造,让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为“一站结”。一年来,村党支部培养出2名“90后”后备干部,发展新党员1名,规范化的“三会一课”制度让这个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谋划产业促增收
  站在北湾田园综合体工地上,已竣工的产业一桥连接北湾百亩良田,在建的产业二桥连着土桥村发展致富的希望。
  但在半年前,这个重点项目还面临土地流转的“肠梗阻”。村民认为:种了半辈子地,离了土地吃啥?
  面对诸多困难,高宏洲没有畏惧,他和村党支部书记黄来均带着村干部开启“白+黑”工作模式,成立了土地流转党小组,制定了包抓名单。在村文书张俊华家院子召开的群众院落会上,他掰着指头算账:“土地流转每亩年租金1000元,项目用工优先本村,再加上集体经济分红,这可比种菜划算。”
  当高宏洲看到来开会的退役军人王启宝,他顺势引导:“你带个头,咱们退役军人要给乡亲们蹚条新路!”最终,王启宝不仅第一个签了流转协议,还带动7户邻居加入。
  针对土桥村处在城乡接合部这个特殊区位,高宏洲探索出“长短结合”的产业模式:短期抓庭院经济,长期抓集体经济,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多点突破,带动群众依靠产业稳步实现增收。
  脱贫户黄朝柱家里有5口人,在高宏洲支持下发展养鸡1万多只,年收入20多万元,带动村里群众4人就业增收,年人均收入2.4万元;67岁的村民贺成吉,苦于没有产业,高宏洲协调鸡苗让他发展养肉鸡500多只,家里有了可靠收入;村民吕书荣是退役军人,刚开始对养猪没信心,在高宏洲的鼓励下年养猪100多头,走上了致富路。
  守牢底线解民忧
  2024年7月19日的暴雨,成为检验防返贫机制的“突击考”。山石冲毁郭益春房屋后墙时,高宏洲正冒雨排查险情,蹚过齐膝深的泥水,他连夜组织转移受灾群众,天亮时双眼已熬得通红。
  洪灾过后,高宏洲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四处奔走,协调30万元新建蓄水池,为全村群众缴纳房屋保险,筹集10万元修缮水毁通组路,为2户危房实施了改造……
  翻开驻村工作队的《驻村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驻村日常:大病户孙堂朝,退役军人,申请省级退役军人补助资金1万元,予以救助;村民郭炳华夫妇,独自抚养孙女,没有主要经济来源,争取妇联解决救助金5000元;监测户牟君,因其丈夫患病去世,抚养两个女儿,协调市县妇联补贴3000元,安排牟君担任村保洁员,月收入500元……在高宏洲眼里,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正是用这无数“小事”编织成一张严密的防返贫安全网。
  看到村里路灯老旧损坏,群众出行困难,高宏洲争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扶资金5万元,对全村老旧路灯进行了维修,增设新路灯47盏。村庄又恢复了明亮,人们出行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培育乡风展新貌
  3月28日傍晚,在土桥村“农民夜校”,普法讲座刚结束,村民又围着电视大屏将“梨园春”听得入神。这种场景,正是高宏洲推行“柔性治理”的生动写照。他深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针对农村常见的彩礼攀比问题,他组织修订村规民约时特意加入“红白事简办”条款,并让村里老党员组成监督队;面对老年人易遭受电信诈骗现状,他请来反诈民警以案说法。在“五美庭院”评选中,他把评分权交给村民代表,每月不定期入户巡查,引发“美丽竞赛”,连最邋遢的黄老汉都主动收拾起了房前屋后。
  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上,高宏洲的动员令掷地有声:“军装虽脱,本色不改!”这支主要由6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汛期时是抢险突击队,农忙时是生产互助队,平时又是矛盾调解队。队员郭一博跨县支援柞水抢险救灾的事迹传开后,村里年轻人纷纷要求加入,志愿服务成为土桥村最亮丽的风景线。
  夜幕中的土桥村,新装的路灯次第亮起,映照着高宏洲走访归来的身影。驻村近两年间,他带领村民交出了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人均收入增长15%的成绩。当被问及驻村工作的感悟时,高宏洲说:“乡村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只要把心扎进泥土,就一定能写好乡村振兴新答卷。”(李山林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陈民康,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10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参加工作),2001年转业至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曾借调咸阳市卫生局工作7年;担任武功县长宁镇镇

2025-04-17 17:17:03

  高宏洲(左二)和村干部研究村产业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春日里的山阳县城关街道土桥村,山间草木吐绿,春花竞放。北湾田园综合体工地上机械轰鸣,吕书荣的养猪场里

2025-04-15 09:20:01

  四月,阳光明媚,百花齐放,宝鸡市姜城中学阶梯教室内,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上午九时整,全体起立,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党支部副书

2025-04-14 09:23:22

在巴渝大地的山城重庆涪陵,有这样一位逐梦者。他从农村的黄土地出发,在多个领域辗转前行,凭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就是陈仁平。农家少年,埋下

2025-04-03 21:03:28

  郑守增同志的逝世,让整个军营都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习主席对郑守增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张又侠同志,还有刘振立、张升民同志,也对郑守增同志的逝世

2025-04-02 12:25:23

  图  在陕西文学的星河中有这样一位默默闪耀的明星——董颖夫。他以一生的热忱为陕西文学搭建舞台,助力众多文学梦想绽放光芒,堪称陕西文学新时代的“装

2025-04-01 11:55:59

  她扎根基层法院奋战审判一线,始终秉承司法公正,定分止争;她用真情办案,用真心解纷,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她积极担当作为,审判业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获评全市法院&ldq

2025-03-28 16:44:3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