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视频连线

胜景宜人满目新——陕西渭南深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综述

       “天下粮仓”农耕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澄城面塑《龙凤枣山》荣获第六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华州剪纸《冰墩墩雪容融》成为渭南市唯一冬奥会非遗文创礼品;富平阿宫腔等6项非遗产品精彩亮相中亚峰会……漫步在秦东大地,处处涌动着文旅产业千帆竞发、异彩纷呈的汩汩热潮,我市文旅事业亮点频现,接续不断的深度融合成果,无不彰显着全市上下砥砺前行的足迹与辉煌。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渭南文旅经济的软实力、文旅品牌的传播力、渭南文旅的影响力,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强顶层设计 让文旅融合走深走实
  文旅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让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渭南一直在思考、在行动。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推动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要求,聚焦全市6条重点文旅产业链,坚持项目引领,强化要素保障,查漏洞、补短板、扬优势,聚力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以高质量的文旅项目推进高效能的文旅产业。
  此外,《渭南市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由蒲城县、大荔县先行先试,统筹改革与创建,坚持项目支撑、机制创新、点面结合、全域创建,打造“一核三廊六区一库”的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新格局。我市始终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4月份召开了渭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了“市文化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白皮书”和相关优惠政策,推出了“黄河回声”等6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和5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成了与中青旅沋河老街夜游项目的初步合作,并通过景区提质升级、开发文旅新产品、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构建起渭南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
  渭南,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依托项目带动 让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如何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补齐全市文旅事业发展短板?如何破解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瓶颈,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渭南给出的答案是:高站位做好项目策划,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加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2023年上半年,我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了重点文旅、重点产业链、“四个一批”、“专精特新”4个项目库,面向全市征集重点文旅项目156个,计划总投资22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我市纳入中央预算重点文旅项目7个,总投资1.99亿元,不仅争取的中央预算资金1.54亿元全部落实到位,还举办了政银企对接会,支持文旅产业项目8个、融资10.2亿元,为渭南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打好打牢了基础。
  金秋时节,走进渭南文旅项目建设现场,随处可见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从最初的谋划、纸上的蓝图,到生机勃勃的厂房工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浸透着渭南的磅礴力量。
  目前,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大荔民俗文化博物馆、大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馆、蒲城时间博物馆、蒲城王鼎相国府和税务博物馆等对外免费开放;富平堑城文化旅游景区试运营;华山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场馆、澄城县新“两馆”、潼关县“两馆一中心”、临渭区天留山民宿酒店1号楼主体完工;少华山南线索道上站房桩基、下站房设备基础及支架基础混凝土浇筑完工,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基础混凝土浇筑完工……
  一处处建设场景,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汇聚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壮丽长卷,加快推进旅游要素供给配套和精品景区提质改造,有效带动了文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聚焦省委和市委要求,勇立“军令状”,并紧密结合渭南实际,制定了新的“施工图”和“责任书”。未来我市将聚焦现代旅游全产业链、乡村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链、文化制造产业链、文娱演艺产业链、赛事经济产业链等6条重点文旅产业链集群,实施项目引领行动、链群发展行动、融合创新行动、体系优化行动、服务提升行动等文旅产业“五大行动”,通过建立“链长制”和月督查、季考核、年终评机制,聚力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一笔一画,落笔生花,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坚持创新引领 让文化事业多面开花
  渭南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境内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悠久的历史馈赠了我市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我市一片秀美山川。
  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
  今年以来,我市以主题教育为引领,坚持聚才赋能,拓展阵地,在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惠民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文化建设活力迸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公共文化服务能级加速提升。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清廉文化、黄河文化等主题,完成了《渭河儿女》等7部创作,新创剧目《黄河母亲》《丰图义仓》入选2023-2025年省级创作选题;对外开放了“渭南书苑”市民服务中心城市书房,上半年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图书馆、文化馆)服务160.46万人次;开展“大地欢歌”乡村主题文化活动80余场、“渭南有戏,周周有活动”演出43场,惠及群众达33万人次;开展一元剧场、四进零距、戏曲进乡村等各类文化惠民进基层演出6800余场,服务乡村群众46万人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文物、文博、非遗保护与传承力度不断强化。我市持续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编制了刘家洼遗址、唐景陵等保护规划和《渭南市“十四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文物保护工程13项,实施基建勘探工程20余项,延续开展考古发掘2处,完成考古发掘1处,正在发掘1处;聚焦“两创”方针,评选认定第六批市级传承人48人,设立首批市级非遗工坊18家,新建博物馆3个、文博综合体1个;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开展382场次,举办文博活动50余场,开放文博单位39家,接待参观人数达152.28万人次;华州皮影《马超》荣获第三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金鼎奖”,市博物馆入围202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澄城面花、富平阿宫腔等6项非遗项目亮相中国-中亚峰会。
  ——渭南文旅影响力迅速攀升。为叫响“黄河华山·家在渭南”品牌,渭南形象宣传片重磅亮相央视,拉开了渭南在高端传媒宣传推广的序幕;“华彩渭南”高铁冠名品牌专列和“西旅·华旅”直通车的开通成为移动的“黄金名片”;紧扣省内、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客源地市场,在人流密集区、网红区等投放宣传广告,渭南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举办的2023年春节、夏季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游渭南·上华山”自驾游活动及省内外10余场专场推介,“引客入渭”经济成效显着,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仅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37.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万里黄河看渭南”“黄河华山·家在渭南”“岳渎相望、华夏根脉、大美渭南欢迎您”三张文旅名片进一步擦亮,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经济发展飞速进步、文旅市场越发兴盛、群众体验全方位提升,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艺作品到文创产品,从文旅融合到文化惠民,全市文旅系统始终坚持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引擎,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走深走实。
  大道其光,步履铿锵。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已鸣笛起航!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2024-04-16 09:39:4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2023-12-20 15:03:4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