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市:“三个一”助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旬阳市在稳步推进“334”镇村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建设的基础上,以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一镇一品牌”普法依法治理品牌、打造“一村(社区)一特色”普法依法治理亮点“三个一”为抓手,着力打造“334”镇村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升级版”,助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一月一主题”,不断提升普法质效
在做好常态化普法宣传的同时,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法治素养厚度、提升法治惠民温度。
精准融合,让普法主题更鲜明。紧紧围绕每月重大节日、纪念日、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日、施行日及主题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准制定“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每月明确宣传“主体”和“主题”,组织各镇各部门应时应景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精准滴灌,让普法更显实效。“群众需要什么,普法就宣传什么。”聚焦需求导向,根据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实际,精心选取制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标语和宣传资料,在农闲、赶集、乘凉等群众方便的时间,通过群众会、院落会、摆摊送法、普法文艺演出、播放法治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精准对接,让普法更有温度。在各镇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为每个工作站配备1-2名法律专业人员坐班,宣讲法律法规,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协助办理法律援助。各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了解到群众有法律援助需求时,及时向群众讲解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以及需要提供的资料,并与市法律援助中心精准对接,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和相关政策解读,让群众少跑路。
“一镇一品牌”,打造普法依法治理标杆
强化精品意识,深入组织各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一镇一品牌”创建工作,以创建促融合、以融合促提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结合镇域实际,品牌定位“选出来”。各镇立足镇域实际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并报旬阳市司法局备案。
红军镇依托辖区深厚红色历史资源,打造了“红色动力普法宣讲小分队”普法品牌,通过组织参观红军纪念馆、专题红色法治课堂、红色法治问答等活动加强红色法治宣传教育,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吕河镇积极打造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的“毛公山茶话”多元化解议事机制,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28起,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小河镇组建普法宣传文艺小分队,精心编排法治快板、舞蹈、小品等法治文艺节目,在全镇30个村巡回演出,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感悟法治精神,深入当地群众欢迎。桐木镇打造“家华调解工作室”品牌,推出“普法+调解”模式,把普法贯穿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既有效化解了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又提升了村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压实压牢责任,长效运行“管出来”。
各镇按照“党委政府统筹指导、司法所长牵头抓总、业务人员具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扎实有序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创建;探索建立创新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整合社会治理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多方力量,互联互通,合力丰富品牌创建载体、提升品牌服务内涵。组织交流评比,特色品牌“树起来”。创新考核机制,市司法局每季度对普法依法治理“一镇一品牌”创建工作进行评比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交叉检查、观摩评比、交流互动等方式倒逼各镇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创建取得实效。将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各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督察清单,适时进行实地督察指导,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
“一村(社区)一特色”,助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着力在“特”字上下功夫,在“1226”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样板村打造普法依法治理“一村(社区)一特色”,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用依法治理、多元治理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精准定位,探索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新路径。坚持“量体裁衣”,全市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其中6个样板村)围绕村情民情实际,确定了普法依法治理特色项目,并稳步推进实施。
金寨镇寨河社区探索建立开放说事、科学议事、合力干事、民主评事“四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发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推动民风持续改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甘溪镇十字岭村对村上休闲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将本地特色与诸多法治元素融合在一起,建成了法治小广场,让附近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学法的好去处。
多点发力,打好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组合拳”。推进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安排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每周二“坐班”,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代写法律文书以及协助办理法律援助。
强化乡村法治队伍建设,开展第三批“法律明白人”培育,目前,全市309个村(社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2017人;持续选优配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全市共选聘村级人民调解员1845人,有力筑牢了平安法治乡村人才基础。
积极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普法阵地,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农家书屋建成了法治图书室、图书角,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建立法治宣传栏(橱窗)、法治文化墙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法治文化元素与原有环境相融合,倾力打造老百姓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的普法阵地。
“一月一主题”,不断提升普法质效
在做好常态化普法宣传的同时,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法治素养厚度、提升法治惠民温度。
精准融合,让普法主题更鲜明。紧紧围绕每月重大节日、纪念日、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日、施行日及主题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准制定“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责任清单,每月明确宣传“主体”和“主题”,组织各镇各部门应时应景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精准滴灌,让普法更显实效。“群众需要什么,普法就宣传什么。”聚焦需求导向,根据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实际,精心选取制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标语和宣传资料,在农闲、赶集、乘凉等群众方便的时间,通过群众会、院落会、摆摊送法、普法文艺演出、播放法治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精准对接,让普法更有温度。在各镇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为每个工作站配备1-2名法律专业人员坐班,宣讲法律法规,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协助办理法律援助。各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了解到群众有法律援助需求时,及时向群众讲解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以及需要提供的资料,并与市法律援助中心精准对接,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和相关政策解读,让群众少跑路。
“一镇一品牌”,打造普法依法治理标杆
强化精品意识,深入组织各镇开展普法依法治理“一镇一品牌”创建工作,以创建促融合、以融合促提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结合镇域实际,品牌定位“选出来”。各镇立足镇域实际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并报旬阳市司法局备案。
红军镇依托辖区深厚红色历史资源,打造了“红色动力普法宣讲小分队”普法品牌,通过组织参观红军纪念馆、专题红色法治课堂、红色法治问答等活动加强红色法治宣传教育,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吕河镇积极打造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的“毛公山茶话”多元化解议事机制,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28起,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小河镇组建普法宣传文艺小分队,精心编排法治快板、舞蹈、小品等法治文艺节目,在全镇30个村巡回演出,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感悟法治精神,深入当地群众欢迎。桐木镇打造“家华调解工作室”品牌,推出“普法+调解”模式,把普法贯穿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既有效化解了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又提升了村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压实压牢责任,长效运行“管出来”。
各镇按照“党委政府统筹指导、司法所长牵头抓总、业务人员具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扎实有序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创建;探索建立创新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整合社会治理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多方力量,互联互通,合力丰富品牌创建载体、提升品牌服务内涵。组织交流评比,特色品牌“树起来”。创新考核机制,市司法局每季度对普法依法治理“一镇一品牌”创建工作进行评比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交叉检查、观摩评比、交流互动等方式倒逼各镇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创建取得实效。将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各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督察清单,适时进行实地督察指导,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
“一村(社区)一特色”,助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着力在“特”字上下功夫,在“1226”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样板村打造普法依法治理“一村(社区)一特色”,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用依法治理、多元治理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精准定位,探索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新路径。坚持“量体裁衣”,全市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其中6个样板村)围绕村情民情实际,确定了普法依法治理特色项目,并稳步推进实施。
金寨镇寨河社区探索建立开放说事、科学议事、合力干事、民主评事“四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发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治理,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推动民风持续改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甘溪镇十字岭村对村上休闲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将本地特色与诸多法治元素融合在一起,建成了法治小广场,让附近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学法的好去处。
多点发力,打好基层普法依法治理“组合拳”。推进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安排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每周二“坐班”,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代写法律文书以及协助办理法律援助。
强化乡村法治队伍建设,开展第三批“法律明白人”培育,目前,全市309个村(社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2017人;持续选优配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全市共选聘村级人民调解员1845人,有力筑牢了平安法治乡村人才基础。
积极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普法阵地,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农家书屋建成了法治图书室、图书角,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建立法治宣传栏(橱窗)、法治文化墙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法治文化元素与原有环境相融合,倾力打造老百姓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的普法阵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西北建设杂志社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为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民生,聚焦群众以及市场主体的法治需求,让普法宣传工作可感可触,近期,双乳司法所、派出所、平安法制办、市场监管所
2025-06-13 21:49:00
西北建设杂志社 为切实解决部分市民群众因工作生活繁忙,无暇前往车管所办理电动自行车上牌业务的困扰,进一步强化民众安全出行意识,近日,商洛市柞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创
2025-06-13 21:44:14
作为长期从事司法实务的律师和政协委员,笔者在办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发现,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存在着混乱的情况,一些鉴定机构选择使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而
2025-06-11 22:02:38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我帮别人借钱,我要还钱吗?
5万元久久未还
西安的姚某在紫阳承包工程项目时与紫阳开商店的郭某相识,后姚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郭某借款10万元,郭某
2025-06-10 13:41:16
西北建设杂志社讯
案情简介
紫阳县甄美丽与贾英俊经人介绍认识,于2013年登记结婚。婚后甄美丽发现贾英俊酗酒,不务正业,经多次苦口婆心劝说仍无效果,且贾英俊自
2025-06-10 13:40:23
2022年,柞水A公司将某楼盘外墙施工工程分包给延安B公司,B公司又将外墙保温和真石漆工程分包给任某。任某即招用李某等人进行施工,完工后经结算,尚拖欠李某等6名农民工工资5万余
2025-06-10 10:37:17
6月5日,柞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合成作战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被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列为网上逃犯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出现在柞水县城。发现这一线索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迅速组织
2025-06-10 10:36:4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